高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红高粱电影版VS红高粱电视剧,年
TUhjnbcbe - 2024/6/9 18:02:00

红高粱这部电影在我还没有看之前,就听过很多的很高的评价,而且原著作者和拍摄地都是在我们的临城,就感觉特别的亲切而且非常的自豪。而且对隔壁的那座城市充满了神秘的向往。后来去拜访过,而且也带着崇敬的心情看过这部电影《红高粱》整体感觉非常震撼,非常粗狂的刻画真实的再现了那个年代的人物的行为和情感。

后来电视版的《红高粱》也出现了。因为电视剧的电视表现周期长,所以会感觉比电影更丰富。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并不是说之前的电影表达的不丰富,只是说这是电视剧和电影相比较,电视剧显而易见的优势。当然,也是要电视剧导演精湛细腻的制作,不然,如果掌握不好度,那么可能丰富变得冗长,变得累赘或者多余。但是很庆幸,《红高粱》电视剧所增加的情节非但没有让观众感觉到多余,反而在某些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电影版的《红高粱》一开始就是奶奶九儿出嫁的场面,直接切入正题,让不知所以的人直接快进进剧情。同情的戏份很少,唯一的是那个年代太姥爷的家长制度,为了一头骡子把奶奶嫁给酒窖掌柜的麻风的事情。而且也仅仅是几句话,而奶奶九儿的反抗也是默不作声的一个画面。电视剧版本的《红高粱》就不一样了,而是从我的奶奶九儿的身世开始的,一点点的拉开序幕,做足了苦情戏。

所以,当进行到太姥爷让九儿嫁给麻风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观众就会同情九儿。因为,之前九儿凄惨的经历已经博得了观众的同情,当婚姻也即将不幸,当不能嫁给自己所爱的人的时候,观众自然就会同情九儿,对那个社会的家长制度,对我的太姥爷都咬牙切齿了,这就是电视剧时间够用,内容丰富的好处啊!他们的雷同之处是情节都是要掌握三大主线的,一个是我的奶奶九儿不能违抗父命的只能嫁给自己不喜欢的麻风。

这个在当时的那个社会是很普遍的,儿女婚姻由不得自己,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听从命运的安排,其实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一个雷同之处是高粱地里的那一段。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里都在大篇幅地演绎这段情节。其实这个是原著的主线,所以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他们都不敢小觑这一主线,纷纷在这里做足了文章。大篇幅的展现。即便是后来的很多活动也是在高粱地里进行,所以,红高粱随着电影和电视剧的播放,深入几代人心里。

还有一个是抗争,这里又体现了几层。一个是奶奶九儿和我太姥爷的抗争,也就是和自己命运的抗争,但是对当时的奶奶来说是注定失败的,因为那是一个阶级对立特别明显的社会。所以那也是一个阶级之间的抗争,只是这是一个长期的抗争,所以通过电影我们暂时是看不出来的,但是电视却很好的展现。再一个抗争就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抗争,这是一场庞大的伤财伤民的抗争。

电影里用了罗汉大爷被日本人俘虏的场景来展现,周围那么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无奈,但是我的奶奶和爷爷却带领着伙计们开始了最初的抗日,这里,电影里就是这样一个情节,而电视剧里的不论是来自家庭的抗争,还是阶级的抗争以及对日的抗争都是运用了大篇幅非常详细的展现,看的人跟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红高粱》电影版本的色彩运用很有特色,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通篇的红彤彤,其实不难理解,这部电影拍摄时期正是我们国家发展初期,红色很流行,到处都是歌颂党,歌颂红军等等的一些事迹。所以选择这种红彤彤的作为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了。而电视剧是最近拍摄的,在色彩上更多的是呈现柔黄色,展现这个时代的清新富有朝气的力量,所以这种色彩上的改变观众是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的。

电视剧也好,电影版本的也好。作者和导演要表达的都是那个年代的各种阶级对立。而红高粱不论在电视剧中还是在电影中,都是一条主线,是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寄托,是阶级对立中的遮羞布,也是对外敌抗争中的很好的保护屏障。所以,红高粱在这里表现的都是大爱的角色,都是那个年代人们的最后的保护伞。所以,红高粱赋予了很高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高粱电影版VS红高粱电视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