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人说五谷不分,你能分清吗盘点那些常见农
TUhjnbcbe - 2023/9/30 15:53:00
白癜风微信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4.html

#五谷杂粮#说说你最喜欢吃什么吧,一天三顿饭,你吃得最多的又是什么呀?我想北方人吃的多是面条,馒头,饺子,小米饭吧,而南方人吃大米饭一定很多吧。可是你知道这都是什么作物种出来的,我国又是什么时候就开始种的吗?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讲五谷杂粮的故事吧。

五谷杂粮

人们常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你知道五谷是什么吗?

其实关于五谷的最早记载,是在《礼记月令》,《汉书食货志》中。其中提到五谷有麻、黍、稷、麦、菽。那九谷之说又是怎么回事呢?在《周礼天官大宰》,提到九谷是黍、稷、秫、稻、麻、大小麦、大小豆。

比起五谷来,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增加了稻。这主要是因为,先秦时期,北方种稻还不多。《周礼天官膳夫》说到,“凡王之馈”,用的粮食第一种就是“稌”,这指的就是稻。而西周的铭文也常有,用盛稻粱。孔子也说过,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这都体现出稻的贵重和没有普及。

精磨后的精白大米,去掉了糠皮和糊粉层

而到了汉代,江南已经广泛种植水稻了。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中,就有记载,提到了粢米、白稻米、精米、稻粝米等,说明它是当地主食。

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

到了晋代就出现了早稻。它指的是栽培时间较早且成熟早的南方籼稻。陶渊明写过《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春天种,九月才割。还不算太早。到了宋代就早多了。宋代周去非撰的地理名著《岭外代答》就提到了正二月种,四五月收的早稻。这就是真正的早稻了。这就为双季稻提供了条件。

年衡南双季稻亩产公斤

双季稻的记载最早出现在14世纪明代的《农田余话》,双季稻的种植分为两种,一种是连作,一种是间作。而把双季稻种入麦田中,那就是一年三熟了。麦,早稻,晚稻。这三熟的最早记载在17世纪上半叶明谢肇的《五杂组》中。

袁隆平院士与杂交水稻

关于九谷之说,郑玄与郑众不同,他说,九谷无秫,而大麦有梁苽。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泛指高粱。陶渊明有诗,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梁是什么,和粟、秫有什么区别呢,苽又是什么呢?

秫米又称黄米、糯粟。我国山东、河北及东北各地栽培最多。粟就是梁,有粘性的是秫,没有黏性的是粟。谷橞大,长得高并且颗粒大的就是高粱,小的就是粟。

再说苽,水生的,秋天开花,结黑籽,碾米为白色。叫雕胡米。油腻芳香。直到唐代人们还认为是九谷之一。杜甫有诗云,波飘菰米沉云黑。宋陆游也有诗:“鲜鯽每从溪女买,时就钓船炊。”就是指雕胡米。那它是怎么神奇的消失了呢?

雕胡米,又叫菰米。

原来,一是产量低,成熟时间不一致,不好种。再一个原因是,它在夏末秋初就会抽苔,然后如果为一种菌所侵,就不能开花结籽,而形成一个大的菌瘿,洁白脆嫩,就是现在的茭白。这样在宋代以后,人们就专门来吃茭白,而不吃雕胡米了。

五谷之中还有麻,它是雌雄同株的。雌的叫苴,结麻籽,可用来煮粥。而雄的叫枲,纤维的质量特别好。

麻籽

你知道我国小麦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吗

五谷中还有小麦,小麦的原产地在两河流域。伊拉克北部的贾尔木遗址出土了距今八千年的小麦。我国甘肃民乐东灰山马家窑文化遗址发现的小麦颗粒距今五千年。而到了四千年前,黄河下游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小麦标本就很多了。比如山东茌平、日照两城、胶州赵家庄,而且都是栽培小麦。

商代我们就有了食麦的习俗。卜辞里说,月一正,曰食麦。而《礼记》也说,孟春之月,食麦与羊。而到了周代,许多地区就出现了粟与麦并种的农业格局。

小麦

你知道大豆的原产在哪吗

那当然是在中国了。在我国东北宁安大牡丹屯就发现了四千年前的大豆。古书中也有记载,《管子》说,齐桓公伐山戎,得戎菽,推广到天下。而《史记》也记载,戎菽,大豆也。

大豆推广到世界各地,那就到了近代了。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展出,之后,才在欧美各国种植。

再说酱油吧。那是大豆发酵酿制的。在湖南沅陵虎溪山西汉沅陵侯墓出土的简牍中,有《美食方》,就记载了“菽酱汁”,就是指的酱油。

豆腐

我国古代种植过高粱吗?你知道高梁在古代叫什么吗

这当然种植过了。早在新石器时代,还有先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高粱种植了。大山西万荣荆村、河南郑州大何庄、陕西长武碾子坡、江苏新沂三里墩都有遗迹。而到了汉代,就更多了。在西安西汉建筑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墙了印有高粱杆扎成的排架的痕迹。

高粱的名称,那还是在元代王祯的《农书》中。最初在《周礼》中,叫丹秫。原文是“染羽以朱湛丹秫”。后来又有木稷的名称,是在曹魏张揖的《广雅》中。清朝王引之解释说,谓之木稷,言其高大如木矣。

高粱,张艺谋曾以《红高梁》名满全球。

似乎我国的粮食作物还少了什么,你想起来了吗?

那就是玉米和红薯。

其实,这是真正是从海外传来的。那是在明朝中后期。我们知道有新航路的开辟,物种的交流。这样,玉米和红薯也就由美洲传到我国。

关于玉米最早记载,那是在年明正德年间的《颍州志》中。当然,这个时间是颍州有种植玉米的时间,而传入中国的时间可能更早。

陈振龙

再说红薯,又叫甘薯,白薯。年,是万历十一年,福建人陈振龙想从吕宋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带回国。但吕宋不准。他于是“取藷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第二年,他的家乡遇到了大荒年。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就向福建巡抚金学曾讲说红薯的好处,于是得以推广使福建人民度过了荒年。

后来,经过陈经纶的儿子陈以桂传入浙江,孙子陈世元传入山东,重孙子陈云、陈燮、陈树传到了河南、北京一带。为了推广红薯,陈世元还写了《金薯传习录》,介绍栽培方法。后人为了纪念这一门六代,建立了先薯祠以表彰他们。

先薯祠

红薯又叫白薯,是谷子的十余倍。是高产作物。明末福建成了著名的薯产区。清周亮式的《闽小记》中说,耄耋童孺行道鬻乞之人,皆可以食。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粮食问题,我国人口在西汉有六千万,明末有一亿人。而到了清末就达到了四亿人。玉米和红薯功不可没。

这就是我们的粮食作物,粮食生产,还是我们的农耕文化。似乎这些我们司空见惯,但是要是问起来,却又那么陌生。我想,我所说的,不只是它们的来源与发展,不只是那些历史的痕迹,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知道这些,传承文化;更应该知道是那些先人们勤劳耕作,努力不辍,才有了我们今天吃的这些美食,才有了我们农耕文明,才有了中华文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人说五谷不分,你能分清吗盘点那些常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