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北宋缘何积弱皇帝弱则国家弱北宋诸皇帝功
TUhjnbcbe - 2023/8/12 22:25:00

前言

大宋常常被网友们调侃为“大怂”“大送”,长久以来大宋都以“积弱”的形象呈现给大众。

大宋又为什么会如此呢?

窃以为作为最高领导人的皇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今天咱们就简单的评价一下北宋的这几位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是两宋期间唯一一个能拿得出手的皇帝。

他最初是周世宗柴荣手下的将领,柴荣死后进行了“陈桥兵变”,逼迫后周皇帝禅位,登基做了皇帝。

第一个槽点就是这里,大部分网友称这个行为为“欺负孤儿寡妇”,喜欢赵匡胤的小伙伴不要洗,这个洗不干净。

但是他对后周的皇族看上去还是蛮不错的,但是柴荣这一枝子,到柴宗训这里就断了。柴宗训二十岁就没了,这到底是身体不好还是有什么事就说不清了。

然后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我这里节选一段智囊收录“杯酒释兵权”来解释一下这个事。

单就“杯酒释兵权”这个事,可以说得上是非常漂亮的。所以冯梦龙称之为“转天移日手段”也不算太过誉。

最大的问题是,这个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不亦善乎?”

赵匡胤不可能了他们的兵权,还得给钱,让他们“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而被“释兵权”的这些将领诸如石守信,已经领会到领导的意图,也不再觊觎兵权,纷纷“下海”敛财。有兵权的时候这些人都还挺正派的,没了兵权以后各个都“不当人”了,一心“下海”敛财。

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他们的“自晦”的保命之计。“自晦”说的就是像王翦那样不停的要赏赐以安秦王嬴政之心,像萧何那样“横行乡里”不得人心以安高祖之心。说白了就是告诉领导我没有什么政治追求,我就的追究就是这些。

但是无论如何,赵匡胤就是终结了这种“烂杀”的传统,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解决了“登基”和“释兵权”的问题。

赵匡胤用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先后后蜀、南汉、南唐等南方的割据政权,完成了大部分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我们必须说赵匡胤干的不错。但是很遗憾,他没有完成“大一统”这个最终极的任务,所以大宋在和其他大一统朝代相比的时候就已经先天劣势了,不少小伙伴称大宋为“割据政权”也不无道理。

赵匡胤很强,但是如果把他的对手定在“唐宗”这种“怪物”,就太欺负人了,不在一个段位上。“唐宗宋祖”,主要还是占了时间和押韵的便宜。

宋太宗赵光义

不太想说他,两宋这么挫,赵光义要负主要责任。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后世也需要他负责任么?

对,后世他也要负责任。

在这之前先说一下有关他即皇帝位的合法性问题。

有很多人都有疑问,“家天下”“父传子”这种事情中国搞了几千年了,怎么突然间赵匡胤会把皇位传给他的弟弟?是不是存在赵光义弑兄抢皇位的情况。

是否存在抢位这种事不好说,但是赵光义,是赵匡胤钦定的皇位继承人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即,赵光义是合法继承人。

至于这皇位需不需要抢我只能说不好说,所谓“烛影斧声”这个事到底有没有也不好说。

为什么赵匡胤会选择赵光义当继承人呢?

很简单,自唐亡后的半个世纪,“五代十国”嘛,幼主没有好下场。这个时候,国赖长君,所以对继承人的选择就应该是相对成熟的。

赵匡胤登基的时候,赵德昭不到十岁,而赵光义已经二十多了。所以赵匡胤选择赵光义作为继承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且他也是这么做的。

赵光义被封为晋王,而赵德昭一直没有被封王。

所以在赵光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上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他确实是赵匡胤钦定的皇位继承人。

然后赵光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呢?

赵光义的军事成绩都在即位初的前五年。可以理解为吃了赵匡胤的老本。

兵不血刃的彻底的压服了南方的割据政权。

然后出兵北上,灭亡北汉。

至此,除燕云十六州外,北宋已经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因为这个成绩非常的棒,赵光义就继续北伐,想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最终,在高粱河,亲临战场的赵光义负伤中箭,乘驴车仓皇撤退。这也是我们广大网友称赵光义为“高粱河车神”的原因。

赵光义又准备了七年,再次北伐,送了杨业的人头,再次失败。

从此整个北宋朝廷再也没有机会去争取燕云十六州了。

军事上的表现也就那么回事吧。

最让人诟病的其实是他把自己的亲弟弟赵廷美,自己的亲大侄赵德昭逼死了,还顺便把自己的嫡长子赵元佐逼疯了。

赵光义在位21年,但是高粱河战败以后可能心态上就发生了变化,畏辽如虎。

他极有可能把他的这种负面情绪都传递给了他的儿子赵祯。导致赵祯怂的不要不要的。

我个人以为,北宋孱弱的锅大部分都是赵光义的问题。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在位时间不长不短,但是关键词真的不少。

“澶渊之盟”“封禅”“天书”。

还有著名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都是他的手笔。

在赵恒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作为一个皇帝,他没有什么精气神,基本上就是混。澶渊之战,在局势有利于北宋的时候,终于签订了“澶渊之盟”。

很多人在“澶渊之盟”这个问题上算经济账,认为“澶渊之盟”用了极小经济代价换取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对这种我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

但是,无论如何,这岁币是上贡,给他国上贡总不是那么光彩的一件事。

这种城下之盟,像大汉大唐也做过,把这件事单列出来实际上也并不能算丢人。

问题是,汉唐签完不平等条约以后,就励精图治,强大了以后把签约方都打成筛子了。

这种不平等条约的本质内核是,先拿钱换时间,再用时间换实力,最后我用换来的实力消灭你。

到了宋真宗这里,这个套路变了。

变得简单了,我拿钱换时间,然后我混吃等死。

赵恒用了小二十年的时间在做什么事情呢?

在封禅,在搞天书符瑞。

直接拉低了封禅的逼格,赵恒以后再无封禅。

赵恒执政期间都乏善可陈,“咸平之治”听上去挺美好,但是还不如封禅破坏力大。

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仁啊,是被广大知识分子吹爆的一个皇帝。

但是实际上,他好像除了仁能吹一下,就没有什么了。

赵祯在位期间,辽国在百忙之中要求增加岁币,如愿以偿。

如果说辽国太强,我们也能理解。但是那边西夏都建国了,北宋也是束手无策,最后终于议和了。

另外,南方的侬智高也建立了大南国,好在被“武曲星”狄青平定。

然而“武曲星”狄青的结果如何呢?

看见没有,每月中使(太监)抚问,比大姨妈来的都勤快。就这,也好意思称为“仁”么?

因为赵祯对知识分子好,甚至可以称得上妥协,所以广大的知识分子就要吹爆赵祯。知识分子希望后世之君都能像赵祯一样“善待”知识分子。

在位41年就没有什么好成绩,知识分子吹的“仁宗盛治”也就那么回事吧。要真是盛世,也不会让神宗皇帝用那么极端的手段去变法图强。

宋英宗赵曙

赵曙执政的时间很短只有四年,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

他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状况已经持续恶化了,这也从侧面说明宋仁宗的盛世基本上是吹出来的。

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xu,一声,虚)。

先说结论,赵顼此人心志能力都不怎么行。

但是,他和前面的真宗仁宗相比,多了精气神,这在两宋皇帝之中是很难得的。

赵顼即位之初就知道国家积弱,遂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保守势力的能量是很大的,仁宗朝的庆历新政基本上属于“还没开始就结束了”(那么配合知识分子的皇帝不吹他吹谁)。

所以赵顼虽然很激烈的罢黜贬谪了很多保守的反对变法的官员,但是变法仍然被更多的保守派官员所狙。

后来在和西夏的战争中,宋军两次战败,最终忧郁而死,年仅38岁。

所以我说赵顼的心志能力不太行。

但是他积极的变法,改变北宋积弱的现状还是值得称道的。虽然受限于自己的心志能力,但是较之于宋真宗宋仁宗,可以说得上是判若云泥。

他没能取得一个好成绩真的只能说是遗憾了。

宋哲宗赵煦

宋哲宗赵煦(xu,四声,续)。

看画像就知道,这是个英年早逝的皇帝。

在位十五年,死的时候才25岁。

他在位初期由高太后临朝听政。

高太后是铁杆的保守党,她启用司马光,全方位的清算新党。

高太后死后,赵煦亲征,罢黜保守党启用新党。

军事上收取了青唐地区,并且压制了西夏。

他可以说是北宋最给人遐想的皇帝了。然而,命太短,执政时间也太短,总共也就七八年的时间。

再对比宋仁宗的四十年,只能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赵祯的这四十年分点给赵煦多好啊。

太可惜了。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ji,二声,集)。

不太想说这个家伙。

赵佶基是竞争“最差”的种子选手。

他当皇帝,没有什么亮点啊。

“靖康之耻”啊,没得洗啊。

扬长避短吧,我觉得写的“瘦金体”还是比较漂亮的,专门买了相应的字帖陪儿子一起写字。

宋钦宗赵桓

现在都说坑爹,哎,这被爹往死里坑啊。

其实讲道理,赵桓的这点事如果不是放在靖康年间,也不算是大事。论畏敌如虎,赵恒不也一样么?

但是,他也不无辜。

李纲组织东京保卫战,击退金兵,接着就被赵桓罢黜贬谪。

终于东京沦陷,北宋灭亡。

宋钦宗,也是竞争“最差的”种子选手。

另外多少一句,南宋的完颜构是赵佶的儿子,赵桓的弟弟。

这父子三皇帝,都是竞争“最差的”种子选手。就是摆烂的司马家都不敢与之争锋。

总结

这里引用智囊里的一段吧。

若非君臣偷安,力主和议,则寇准、李纲、赵鼎诸人用之有余。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宋缘何积弱皇帝弱则国家弱北宋诸皇帝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