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城市笔记霞峰高粱酒散文
TUhjnbcbe - 2021/7/23 2:05:00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第期

霞峰高粱酒

刘孝行

霞峰土地肥沃,美称“籽油泥”之乡,特别适合高粱种植,因而盛产颗粒饱满,质地优良的高粱。霞峰人自酿高粱酒的历史悠久,酿造技术高超。

霞峰高粱酒透明清澈,斟入杯中酒花结团久而不散,清香醇厚,回味无穷。酒力48-50度,味纯正,酒滴在桌面上用火点燃,蓝焰袅袅,酒喝后不上头,越喝越来劲。善品酒者说,霞峰高粱酒具有“一线三叭嗒”的特点:一线是一条线直通肚子;三叭嗒是一叭嗒又辣又香,二叭嗒是又香又有味,三叭嗒是余香久久不散。

农历二月中旬,即在清明节前,农户们总会不误农时整畦播种,培育粗壮的高粱秧苗。清明节后,争分夺秒在山头地角,屋前屋后的土地上栽上高粱苗。水田间纵横交错的田塍边被铲光草毛,糊上烂泥滞,种上高粱和长千豆,既旱涝保收,又无需施肥,临近收获时节,银白色的长千豆像锁匙一样挂满了藤蔓,红得发紫沉甸甸的高粱穗儿压弯了粗壮的高粱杆,大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意气象。

广丰农谚说:“高粱不怕泥实,只怕草食”,意为高粱根系十分发达,似铁爪子的根在板结的土壤中越扎越深越不易倒伏,但妒忌杂草分享它的肥料,所以务必斩草除根,寸苗不留。

农历七月,农户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开镰收获高粱,男女老少起早贪黑用镰刀割下一串串高粱穗儿,一捆又一捆,一担又一担地挑回家进行晾晒。晒干后,进行脱粒工序,有的用长板凳扎上锄头,有的用大箩筐横扎上有角有棱的竹片,双手并用,将高粱穗儿放在锄头或竹片上脱粒。脱粒后,又经晒、筛、风扇吹,将其粟壳、毛屑处理干净。

高粱杆、粟壳、毛屑可作燃料,高粱穗儿顶杆可制作刷帚、扫帚,拿到市场上出卖,以增加副业收入。

农历九月至次年清明节是酿酒的最佳时段,因清明节后高粱易生虫、走味而影响出酒率。于是,一个或几个自然村共同请上一个酿酒师傅,一家接一家地酿酒。酿酒户出钱出力,定点在某家户房屋檐下或池塘边搭建临时工棚,垒筑大灶,酿酒师傅运来大铁锅、锡锅(土名蜡锅,现已改用不锈钢锅)、盛水大木桶、舀水木勺、木制蒸桶、铁勺、铁铲等一应工具。轮到哪家酿酒哪家自备煤(以前是煤块,现在蜂窝煤,土名一“会”酒需用煤约斤)、陶瓷大封缸(现有塑料封桶)和酒罈等。上世纪60年代一“会”酒的工价是7元(相当于7个做篾工一天的工价),当今每“会”酒的工价元(但一个小工每天工资元),相比之下,以前工价的含金量更高,因那时百姓生活贫穷,在生产队出工正劳动力一天只几毛钱。酒价也逐年提高,由原来几毛钱1斤到如今的15元。酿酒期间,工棚煞是热闹,无分昼夜,一拨又一拨的人从不间断,美酒飘香,欢声笑语,尽显太平盛世乡村百姓特有的生活景观。

酿造过程:

1、每“会”酒取高粱—斤放清水中浸泡12-15小时,然后捞到大箩筐,放入蒸桶里蒸6-7小时,接着翻蒸用清水漂半小时捞出,再次放入蒸桶里蒸6-7小时,蒸得高粱熟透黏糍。

2、将蒸熟的高粱取出摊在水泥板上,凉却到适当温度拌酒麯,温度视春夏秋冬季节不同天气而定,酒麯分量严格把关。酒麯的制作是酿酒师傅的秘方,由南细辛、北细辛、川乌、草乌、大皂、小皂、前胡、川巴、红豆、闹洋花、甘松、活石、小茴、高良姜、火茴、肉桂、桂皮、丁香、草果、甘草等36种中药拌有米皮糠或麦麸制成。拌匀的高粱堆成堆或让其发酵一天(称对周),装入大封缸里再发酵一天,然后放入清水60-70斤,再过一天用塑料薄膜密封缸口,一个月后就可以取出酿酒了。

3、从大封缸中取出发酵的高粱分三蒸桶(形似蜂桶长于蜂桶,上小下大),将盛有水的锡锅(进出的水连续不断)放在蒸桶上面,蒸汽通过冷却流出来的液体便是酒。因锡锅底部有漏斗,漏斗有弯曲的管道直通蒸桶上部的小孔导管直接流入酒罈中。斤高粱可酿至斤质量标准的美酒。出酒量多少一是根据东家的要求而定,度数高的出酒量就少;二是与酿酒师傅的技术含量有关。

出酒后的酒糟是喂猪喂鱼的精饲料,尤其是猪吃了酒糟易消化,又有催眠作用,长膘更快。所以说,高粱全身都是宝,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珍品农作物。

霞峰高粱酒称谓繁多:烧酒、烧住、土酒、白酒、白的、香的、辣的、热的、冷的(原霞峰乡党委书记刘贤厚口头禅,此名符合他性格冷滞(方言),讷言幽默的特点)、霞峰水,(接任刘贤厚书记李忠火的名言,含义他酒量大喝酒如喝水)、霞峰幸福水、(原霞峰公社党委书记黄发藏命名,意为霞峰人民常喝高粱酒,生活幸福)。

霞峰人有酒代茶的习俗,凡客人进门,东家热情让座、递烟、动作麻利地捧出盛有高粱酒的医用葡萄瓶或盐水瓶、啤酒瓶及杂酒瓶(瓶塞大都是纸团代替的),有的是饮料瓶及塑料壶等,不问青红皂白地斟入酒杯,或小碗大碗,酒点一般是炒货类及糕点类,穷东家甚至端出霉豆腐、霉酱豆、酱柚皮干等。不胜酒力的一边聊天一边品尝酒点。如遇饭餐,东家必留客人吃便饭,桌上一般有鱼肉、炒鸡蛋、豆腐干和蔬菜,高粱酒则应有尽有,东家盛情作陪,喝得你面红耳赤,踉踉跄跄。

俗话说:“没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霞峰人不屑一顾,说归说,喝归喝。如果吃结婚酒、生日酒、满月酒、过周酒、竖屋酒、杀猪酒,包括白喜事酒,早餐吃汤粉,桌上必有两盘下酒菜,一瓶高粱酒,善酒者总会喝上一、二杯,喝后照常上班劳作,中、晚餐照喝无误。

酒席间,霞峰人乐于猜拳行令,猜拳行令既为东家壮了场面,撑了门面,赢了人面,又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和应变能力。猜拳行令是斗智斗勇的游戏,也是酒文化的精彩内容之一。脑子怎么想,口令怎么喊,手指怎么划,一气呵成,容不得半点迟缓;战术灵活多变,猜透对方的思路,可像红军“四渡赤水”一样出招,也可“一定高唉!两家好唉!三星高照唉!四季发财唉!……”反复变换。博奕者壮志激扬,气冲斗牛,输者喝酒,赢者免喝呵呵大笑,旁观者喝彩不断,掌声阵阵。

除了酒席外,亲朋好友相互聚会、家人逢年过节等也会猜拳行令,尽情领略精神催化剂——“酒神”的无限魅力。

霞峰人酒量大名不虚传。“霞峰水”是李忠火的名言,他年轻时一餐可喝3斤高粱酒,吃2斤猪肉和2斤大米饭。喝啤酒用一个面盆,一人开瓶塞,一人倒酒,他就着面盆像喝凉水一样,并边喝边说“黄茅草烧锅”“煤屎灰浸猪尿”。

乡干部刘贤厚、盛宝初、刘维培、郑兆云、方顺兴、周善兴、陈尚海等人的酒量均达1斤至1斤半以上,且都是“快攻慢打”的高手,快是一口一大杯或一大碗,滴酒不漏;慢是方言称“斗长港”的喝法,长时间地拖。有一次晚饭李忠火家请客,一日三餐都能喝酒的强手盛宝初、刘维培与李忠火举杯斗酒,结果盛宝初大醉。一餐2斤酒量的刘贤厚书记评价盛宝初:“老盛一天到晚可喝酒,他是浪费酒,喝下的酒全部‘奥了石砾塌(方言)’,他一生喝的酒可装满一口小水塘。”

刘维培醉后大吐,吐在地上的酒食被乡政府食堂一大一小的黑狗吃掉,醉得两条狗整夜汪汪地叫个不停。第二天早上李忠火幽默地对刘维培说:“你昨晚怎么搞的,一人喝酒仨人醉。”逗得旁人会心大笑。

地方上的“醉半仙”比比皆是,男女都有。据我所知略举几人:男的吴水碓、李洋仔、老吃宜(酿酒师傅,真名不详)、周信建、李志荣、刘孝养等;女的刘爱梅,刘仙婻、徐金珠、夏金婉、刘伏香等。他们这些人“快慢兼得”,但都敬畏李忠火的海量和酒德。

真正与李忠火平分秋色的有三里村民余水宜、公堂村民黄坞富。余、黄两人也与李忠火一样,一斤一大碗连干三大碗,酒后丝毫不醉,照常下地干活。

70年代后期,传说湖丰公社武装部长陈奏太一餐能喝6、7斤白酒,血气方刚的李忠火决意背上“黄包裹”(古时武林高手上门访打的代名词)登门拜访,俩人相见不胜高兴,陈部长盛情地设家宴(中饭)招待李忠火,席上一人一块大碗,斟上满满的白酒,各自连干三大碗(约重3斤),一对“程咬金”三板斧过招后,陈部长知趣地叫停免战,握手言和。陈部长喝酒经验丰富,他善观气色,折服面前这位魁梧强健的对手太有实力了,再喝下去自己定出洋相,不如趁早下台阶为上。陈奏太大现年88岁,李忠火现年75岁。

我的父亲刘日新(外号和尚伯),他的真名实姓知道的人不多,但“和尚伯”这个外号在霞峰却妇孺皆知,因其长相酷像笑弥佛,方头大耳,秃顶,身体魁梧肚子滚圆,一对乳房大过女人,笑口常开,待人和气。父亲体壮如牛,曾酒后与人打赌连根拔起一棵碗口小树,上演了《水浒传》中的鲁智深醉酒倒拔杨柳的闹剧。父亲平生最喜欢吃肉喝酒,年轻时,一餐可吃肥肉一斤,喝高粱酒1斤,他连带毛的猪肉都吃,眼睛一闭,囫囵吞枣,“肉吞不下去喝口酒,酒喝不去吃块肉”,是他的名言。父亲从18岁一直吃到91岁,估计吃了二万多斤猪肉,喝了近2万斤高粱酒,创造了一生中不间断吃肉喝酒可长寿的先例。

我不折不扣地继承了父亲吃肉喝酒的遗传基因,年轻时一餐同样可吃肥肉1斤,可喝高粱酒1斤。60年代中期,经常与赤塘小学校长肖良仪、赤塘村干部李忠元、李如光、李德参、村中喝酒名人吴水碓、李洋仔、老吃宜等人喝酒猜拳,不亦乐乎。有时与驻村干部王冬狗、刘树禄、乡领导黄发藏、刘贤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时喝酒不讲究下酒菜,有时有一把炒南瓜籽,有碗腌白萝卜或几粒霉豆腐足矣,照样可以喝得酩酊大醉。我醉过一次,被未婚妻批评了一通,她说我没酒喝,尽管到她家中喝,何必在外醉酒丢人现眼?

年8月,我被调往洋口镇小任教。73年8月开始,担任洋口公社中学总务主任,客人来了食堂炒上几个菜,行政人员数我最会喝酒,陪客喝酒自然而然地由我担当主角了,大杯喝酒,大块吃肉是常有的事。

每逢节日加餐,喜欢喝一盅的同事会不请自到与我同坐一桌,相互比拼喝酒的能耐。有一次,元旦聚餐,徐孝林、马邦星、饶有才仨人与我同桌,为了“露”一手,我叫炊事员周祥水拿来四块白壳碗,将3斤霞峰高粱酒分盛四碗,我主动端碗说:“先干为敬”,然后仰着脖子,咕咚咕咚干得精光。

徐老师毫不示弱,也是一口气干得一点不剩。本该轮到马老师喝,他却赖账不喝。饶老师年纪大,如他要赖账我一定会放他一马,他却像我俩一样,一干而尽,这下子不得了啦,酒进肚后,饶老师立刻倒地,脸色泛白,口吐唾沫。慌得我乱了分寸,即叫人轮流医院跑,我跟在后面护卫,医院后,聂文焕院长亲自进行抢救,方保饶老师无生命危险。如有不测,我岂不是成了罪人?自此以后,我再也不干这种“蠢事”,喝酒随人之量喝多少就多少,适可而止。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进入晚年,因患有浅表性慢性胃炎,大便秘结,前列腺炎,心脏病,颈椎炎等杂七杂八的疾病,“阎王爷”指示我应与酒拜拜,但我有至交的“朋友圈”,圈中有文教卫生、行政金融、平民百姓等各式各样的人物,这也是我人生的福气,能与他们聚会搓麻将,有无限的乐趣,所以饭局中理应不负大家的真情厚义,拼着自己的半条老命,喝上一点“神仙汤”。

尤其值得特书一笔,常与老领导黄发藏书记(现年86岁)以及李忠火、陶必贵、纪顺庭、周昆旦、杨金满、郑兆云、刘益宜、肖海、陈尚海、傅土仔等知名人物聚会。轮到李忠火书记做东,总会演绎推杯问盏,觥筹交错,其乐融融的热闹场景。李忠火家中常年存有几罈正宗的霞峰高粱酒,他手拿2斤装的塑料饮料瓶,将瓶子直接伸进酒罈咕咕地灌,然后挨个儿斟满客人的工字杯(每杯约有2两),轮到我时风趣地说:“孝行啊可少喝,省得屙生屎,其余各人必须喝上三大杯。”他自己率先垂范,先干为敬,从不赖账。

纪顺庭是喝酒的“滑稽分子”,酒语也精彩,每每要端起酒杯先敬黄发藏书记一杯“霞峰幸福水”,再敬李忠火一杯“霞峰水”,然后再敬大家。三杯酒下肚后,纪顺庭红光满面,头冒大汗,精神焕发,大声重复李忠火的名言“跌倒不在乎朘撑下,喝霞峰水没骨头没刺,放心地喝,醉就醉吧!”已经手舞足蹈还直嚷着要继续喝。酒醉饭饱后,“老顽童”们继续打牌或搓麻将,尽享天伦之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霞峰人喝酒的方法也不断变换,在酒中浸上人参、田七、桂圆、杨梅以及用纯中药党参、灵芝、狗脊、川牛膝、枸杞子、杜仲、生地、熟地、当归、白术、甘草等,放点冰糖,既美味可口,又保健养生,延年益寿。

据不完全统计,霞峰镇约有80名酿酒师傅(每人全年酿酒30会至会之间),按平均每人50会,每会斤计算,全年可酿酒44万斤。

霞峰高粱酒质优价廉,久负盛名,销售量连年攀升,区内区外的老客户,外地工作和打工的,甚至在省城或在京的公务员也会购买和捎带。同时,霞峰高粱酒也是自用、宴请、馈赠亲朋友好的玉液琼浆。愿霞峰高粱酒盛名永续,福荫子孙后代!

作者简介:刘孝行,广丰区霞峰镇人,现住广丰水南,退休后写一些散文之类的文章。

主编短评:

好的散文是情、事、理的相互融合,《霞峰高粱酒》这篇散文,情是酿酒、饮酒、谈酒之情,事是土质、高梁种植及收获脱粒、酿酒工序、斗酒描述、醉后状态之事,理有酒使人本性显露,增进彼此了解,暗含宜恰到好处过量伤身之理。霞峰高梁酒塑造了霞峰人好客的风俗历史,酒与霞峰人的关系互为表里,这方面,文章笔力显得不够,叙述过于直接而少隐曲婉约之态,当然,这跟作者率真、坦荡的性格有明显的关系。

一会高梁酿酒多少斤,能喝的人一餐喝多少斤,比拼的情况如何,作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尤其是吊酒的准备和出酒的过程,使作者与酿酒师傅相比,并无两样。根植于生活事实和经验的散文就是这么来的,至少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写手,的确要向刘孝行先生认真学一学,他绝不来虚的,语言的顺畅和率真,是其此生认真做人老实做事的结果。

《城市笔记》约稿

发表在《城市笔记》的作品,稿费标准:0字内元,字内元,字以上每篇元。约稿以千字小小说为主,优秀作品字数适当放宽至0-字内,散文择优刊发,并配发相应的主编短评。来稿请附作者近照及简介,每周日出刊。

■栏目主编:刘树林■

投稿邮箱:aacsbj

.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市笔记霞峰高粱酒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