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酿酒粮食不够用了,赶紧想办法添粮啊。”“我也在想办法啊,现在粮食紧张。”
“今年产酒量不一定能按要求达标。”
......
或许大部分人会觉得这样的场景假设是天方夜谭、空穴来风,但粮食危机信号灯已经亮起。
全球粮食价格正在大涨!
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进入白热化,两个粮食大国按下了全球粮食出产“暂停键”,直接导致粮食生产停滞、出口中断,还影响到整个黑海地区的粮食出口,而黑海地区正是全球粮食主要出口地。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年4月8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数据,世界粮食商品价格大幅跃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谷物价格指数3月份平均为.1点,环比增长24.9点(17.1%),创下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会缺粮吗?
不饿肚子的“生存”粮食,中国有!
但我堂堂大中国,早已过了“填饱肚子”阶段,已经进阶到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层次。而近年来中国白酒提出“少喝酒,喝好酒”就是对这一美好的愿景。
中国属于粮食结构性短缺,例如大豆就属于结构性短缺。国内对油、豆腐、饲料等需求量极大,这些都会用到大豆,所以我国长期大量进口大豆。
粮食仅仅满足“生存”需求远远不够,还必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实现“吃豆腐自由”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喝高品质纯粮酒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白酒不仅是一款饮品,更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情感工具。“无酒不成席”,孩子出生、老人祝寿、新人结婚、企业活动……哪里少得了白酒!
白酒大佬们如何保证纯粮酒的高品质?
白酒“美好生活”背后的棋局
全球粮食价格大涨,对白酒来说,属于生产原材料大涨,是硬成本,也是第一品质要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国内玉米价格上涨25.5%;小麦价格上涨6.6%;稻谷价格上涨1.9%。
中国白酒是耗粮大户!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等谷物都是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
以中国白酒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代表产品的酿酒原料为例:
茅台酒(酱香型):主料——高粱。酒曲——小麦
五粮液(浓香型):主料——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酒曲——小麦
汾酒(大曲清香型):主料——高粱。酒曲——大麦、豌豆
中国粮食不能被外国卡住脖子,中国白酒也不能被经济大环境卡住脖子,实力强悍的白酒龙头们很早就开始布局上游产业链:种植自己的酿酒粮食。
年,白酒大佬们在酿酒粮食上更是动作频频。
3月19日,茅台集团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茅台集团表示,“该公司是一家集育、繁、推、研一体化的酒用高粱种子生产企业。它的成立标志着茅台集团正式全面进入种业市场,布局酿酒原料种子业务,牢牢掌控茅台酒用高粱种子战略安全,为推进茅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4月3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捐赠2.81亿元用于支持仁怀市茅台酒酿造用有机高粱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建设。
4月10日,郎酒第一个智慧农场试点在泸州市泸县潮河镇伏鱼村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郎酒糯红高粱种植基地已有60万亩。
4月20日,五粮液举行种粮大典。
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表示,“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围绕“五粮液高质量倍增工程”计划,把现有万亩酿酒专用粮基地逐渐升级建设至万亩规模。
洋河、泸州老窖、习酒、国台、今世缘……中国有实力、有远见的白酒企业,个个都有自己的粮食种植基地,种植自己的酿酒专用粮。
手有余粮,心不慌,酿酒专用粮的三大优点:
1、保证白酒品质和产量。
俗话说“粮为酒之肉,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技为酒之魂。有好粮,才能出好酒,粮食排在第一位。
不同品牌的白酒,因工艺不同,对粮食的要求也不一样。
以茅台酒生产采用的“”坤沙酒工艺为例,其中的“”就是指酿酒高粱要经过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这对高粱中淀粉总含量及结构、蛋白质、脂肪、单宁含量等都有硬性要求,高粱品质直接影响酒质和出酒率。
茅台酒现在所用的红缨子糯高粱是高单宁高淀粉含量的有机高粱品种,只有这种高粱,不但能满足优质酱酒的酿造需求,也能提高出酒率。
所以贵州茅台一直致力于与符合条件的各地合作,进行有机高粱的标准化种植。拿出2.81亿元用于支持仁怀市茅台酒酿造用有机高粱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只是企业诸多“粮食战略”大手笔中的一项。
2、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外部的依赖。
白酒产品本身处于产业链下游,而酿酒粮食则处于产业链的上游。
只有将粮食这一“白酒战略物资”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抵抗国际粮食风险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上游对自己的影响。
以汾酒生产为例,酒曲要用到大麦和豌豆,酿酒要用到高粱。其中任何一种粮食的价格大涨都会造成汾酒原材料成本上涨。
汾酒专用高粱品种是从不同高粱品种中,通过出酒率、酒体理化指标和口感品评等综合评价,确定的4个品种。只有这4个品种的高粱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才能保证汾酒的生产。
据山西汾酒年半年报和年报,公司在山西、东北、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拥有余万亩原粮种植基地,从原粮基地采购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酿酒原材料,确保了酿酒原料绿色健康。汾酒称,这为原酒产能、酒类收入、酒类利润、上市公司市值实现“四个翻番”提供了原粮产能支撑,强有力地保障了汾酒原粮的品质和供给。
3、掌握白酒产品定价权。
定价权对于品牌公司来说,极其重要!
定价权背后是研发,产能、品质、品牌附加值等一系列公司软硬实力的叠加。
以郎酒为例,3月28日,郎酒公布《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其中专门有一项“郎酒酱香专用糯高粱质量标准”,这就是从酿酒原料这一源头把关,以品质为根,塑造出品牌价值,才在定价上有话语权。
青花郎在《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颁布后不久涨价,这就是企业定价权的一种体现。
酒调君:
部分白酒酿造主要依赖大宗贸易的粮食进口,这类进口粮食有着鲜明的特点——价格便宜,但整体粮食品质不高,蛋白质含量不高,还有伴有病虫、腐烂。
国际形势现在造成全球粮食价格大涨,依赖进口粮食酿酒的企业势必受到冲击,必然增加生产成本,全球粮食危机也绝非杞人忧天。
因此,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的自给率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粮食的自给率同样也直接关系到一个白酒企业的主权。
同样,近些年中国白酒行业分化加剧,向上游链酿酒粮食延伸也会加速分化,酒业“粮食大战”已经开始!
从研发种子入手,培育专门针对自己产品特点的种子,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在品质上的苛刻标准。
白酒大佬们从上游生根,上种自己的专用粮,下建自己的包材厂,甚至有自己的物流公司,形成完整的内循环,从深入地底的树根,到长上青天的树顶,都掌控在自己手中,全面保证从生产、包装、出厂配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白酒产能下降,产质提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收购便宜高粱、小麦等粮食酿酒的企业,拿什么和“有专用粮食”的大佬争?
朋友们,今年五粮液,青花郎,牛栏山等白酒都已涨价,你认为今年还有哪些白酒会涨价呢?欢迎留言分享!(文章中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