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TAC-seq被开发为一种可靠的工具,其操作简便,需要的初始细胞核更少,已被用于分析多种植物和不同细胞类型的可及性染色质区域(ACRs)。其应用于高粱基因组的分析及生物学研究则较少,年12月30日发表在PlantCommunications上的Accessiblechromatinregionsandtheirfunctionalinterrelationswithgenetranscriptionandepigeneticmodificationsinsorghumgenome填补了这一领域。
基因表达的调控依赖于被募集到ACR以影响周围核小体的表观基因组修饰的转录共调节因子。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利用ATAC-seq来鉴别ACRs并破译ACRs的存在如何影响高粱基因组中的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特征。结果,共确定了个ACRs,它们定位到22.9%的基因和2.7%的重复序列上。基因结构上的ACRs分析显示其在转录起始位点(TSS)周围有一个狭窄而尖锐的峰,基因本体则为弱且宽的信号,从转录终止位点(TES)到其下游区域有一个明确但宽的峰。作者发现基因表达水平和ACRs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取决于ACRs的位置。基因区ACRs的出现累积增强了基因间区ACRs相关基因的转录活性。此外,通过整合WGBS、6mA-IPseq、RNA-seq、ChIP-seq和DNase-seq的多组学数据集,揭示了ACRs、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标记之间复杂的关系。总之,该项研究提供了高粱中ACRs的全基因组景观,解密了它们与各种表观遗传标记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它们在转录调控中的作用。
1、高粱基因组中的ACRs的鉴定
对高粱栽培品种BTx的地上部分组织包括幼叶和茎进行ATAC-seq以鉴定高粱基因组中的ACRs。结果,共确定了个ACRs,且往往在常染色质区域富集(图1A)。接下来对来自同一高粱组织的全基因组H3K27me3(常染色质标记)数据集和5mC(异染色质标记)数据集的比较分析,发现5mC的累积分布显著接近异染色质和着丝粒周围区域,而H3K27me3的峰主要在染色体远端的常染色质区域中检测到(图1A)。
具体而言,ACRs发生在22.9%的基因和2.7%的重复序列中(图1B)。ACRs位于启动子、基因间区和5’UTR区域的比例远高于基因本体中的其他区域(图1B)。
ACRs的密度图显示,基因编码区的ACRs分布不均匀:虽然只有微弱的信号覆盖了整个基因体,但在TSS周围出现了一个狭窄而尖锐的峰,从转录终止位点(TTS)到其下游区域则是出现了一条明显但宽的峰(图1C),这与观察结果一致,即只有3.9%的ACRs发生在3’UTR(图1B)。
图1ACRs在高粱全基因组上的分布
2、ACRs参与调控高粱基因转录
为了弄清ACRs在高粱基因转录调控中的机制,获取了同一年龄高粱地上组织的一组3个重复转录组数据。结果表明,与表现出较弱的表达水平(后20%)非活性基因相比,表现出较高表达水平(前20%)的活性基因在TSS处表现出典型的ACRs尖峰,但在TTS区域没有明显的峰值(图2A)。这些结果表明基因TSS上ACRs的积累有助于正向控制高粱中的基因转录。
接下来,对ACRs进行分类。当ACRs与附近注释基因重叠至少1bp时,(44.81%)个ACRs被指定为gACRs,而(55.19%)个被指定为基因间区域(iACRs),因为它们与附近基因至少间隔1bp(图2B)。对于iACRs,显示与最近基因的距离超过2kb的总数为(31.58%)个被指定为dACRs,显示距离小于2kb的(23.61%)个被指定为pACRs(图2B)。
接着将基因分成4类,1)仅与gACRs有关的基因;2)只与iACRs有关的基因;3)与gACRs和iACRs有关的基因;4)没有ACRs的基因,试图阐明基因表达水平与不同类型ACR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只有gACRs或只有iACRs的基因的中值及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没有ACRs的基因(图2C)。最重要的是,仅以gACRs为特征的基因与有那些有gACRs和iACRs(igACRs)没有显着差异,但表达水平显着高于仅有iACRs的基因(图2C)。
总的来说,该分析认为存在于基因体或基因间区域的ACRs对转录活性有显着影响。与iACRs相比,gACRs在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主导作用,这意味着ACRs的转录调控也与其自身的位置状态相关。
图2ACRs与基因转录调控相关
3、ACRs和DNA胞嘧啶甲基化的关系
已在拟南芥和其他植物中研究了DNA胞嘧啶甲基化(5mC)与ACRs的相互关系,特别表明TSS周围的ACRs避免5mC。为了剖析高粱中ACRs对转录区域内(从TSS上游2kb到TTS下游2kb)胞嘧啶甲基化的影响,检查了不同类别ACRs注释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注意到基因体内具有ACRs(ACR+)的基因中CG的甲基化水平高于没有ACRs(ACR)的基因,而CHH甲基化在转录区域的侧翼增加(图3A)。相比之下,有或没有ACRs的基因的CHG甲基化不存在明显差异(图3A)。事实上,在gACRs、iACRs和igACRs中观察到更高水平的基因体CG甲基化和侧翼CHH甲基化(图3B)。总的来说,虽然ACRs本身避免被甲基化,但它的存在可能为共调节因子的募集提供可及的空间,以促进其相关基因区域的DNA甲基化。
据说基因体CG甲基化与活跃的基因转录相关。本研究显示,具有最高表达的四分位数基因在基因体中显示出最高水平的CG甲基化(图3C),并且较高的CG甲基化与转录区域内较高的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此外,侧翼区域具有高CHH甲基化的基因与有显著更高表达水平的基因耦合(图3C)。
为了确定由CG和CHH甲基化标记的ACRs对控制基因表达的影响是否存在位置效应,研究者检查了CG甲基化靶向的gACRs和iACRs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与非CG甲基化对照相比,它们都有较高的mRNA水平上的积累。此外,在基因体内的CG甲基化后,gACRs易于促进这些iACRs特征基因的表达(图3D)。相比之下,在基因侧翼区域的CHH甲基化后,iACRs将促进这些gACRs特征基因的表达(图3E)。这些分析提供的线索表明,基因体CG和侧翼转录区CHH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可能依赖于ACRs的位置效应。
图3ACRs和DNA胞嘧啶甲基化的关系
4、DNAN6-甲基腺嘌呤影响ACRs
为了探索6mA和ACRs的潜在相互作用,对同一阶段叶子进行采样并进行6mA-IP-seq以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在6mA-IP-seq的四次重复中鉴定了、、和个峰。大约25.8%的注释基因和5.7%的重复序列被6mA标记(图4A),6mA最常出现在GAGG基序(图4B)。启动子和基因间区的6mA水平高于基因体(图4A),在TSS处不存在,但在TTS处急剧增加(图4C)。结果还表明基因体中的6mA与基因表达活性相关(图4D)。
图4高粱中6mA的表征
然后,对ACRs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6mA富集的研究发现,6mA的存在归因于gACRs(图5A)和iACRs(图5B)的更高密度。接下来,研究了不同位置的ACRs如何与6mA的富集相关。有趣的是,作者发现与其他类型相比,iACRs相关基因的TTS中6mA的富集程度明显更高(图5C)。相比之下,无论是否存在任何类型的ACRs,在TSS或基因体中的6mA富集都没有差异(图5C)。然而,事实证明,6mA和所有类型的ACRs的联合作用都显著促进了基因表达,而不同的ACRs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图5D)。
图5DNAN6-甲基腺嘌呤影响ACRs相关基因表达调控
5、ACRs和染色质特征之间的关系
为了研究与高粱基因组中ACRs相关的染色质表观基因组特征,作者将自己的ATAC-seq数据与已发表的数据进行了整合,包括DNase-seq、ChIPseq(H2A.Z、H3K4me1、H3K4me3、H3K27me3、H3K36me3和H3K56ac)和RNA-seq。热图再次支持从ATAC-seq调用的ACRs与从高粱中已发表的DNase-seq中识别的那些高度一致(图6A)。同时,H3K4me1几乎不存在于高粱中富含任何类型ACRs的这些区域(图6A)。作为众所周知的活性基因标记,H3K4me3和H3K56ac在转录位点富集,而H3K36me3则出现在基因体中(图6A)。总之,这些组蛋白共价修饰,其中大部分是植物物种中保守的活性标记,在控制基因表达方面更倾向于与ACRs正相关。
相比之下,与各种ACRs相关的非活性基因的特征是H3K27me3和组蛋白变体H2A.Z(图6A)。gACRs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H3K27me3在抑制基因活动中起主要作用(图6B)。一致地,基因本体(GO)分析认为,这些以H3K27me3和H2A.Z为特征的gACRs相关基因在抗氧化活性、转录调节活性和催化过程等类别中富集(P0.01),并且这些基因仅具有H3K27me3,也参与了代谢过程(图6C);仅以H2A.Z为特征的gACRs相关基因则没有显着的GO富集(图6C)。总之,该分析支持H3K27me3可能在ACRs相关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充当主要的非活性表观遗传标记。
图6ACRs和染色质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1、本文旨在揭示高粱基因组中的ACRs分布,解析ACRs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关系。并不涉及某一发育过程或某一处理之后引起的变化,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一个样本的多组学数据去研究生物学问题。
2、和野生大豆的OCRs的研究类似,本文作者也是将ACRs分成了基因gACRs和基因间区iACRs,发现不同的ACRs对基因表达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是,高粱中igACRs的基因表达与仅以gACRs为特征的基因没有显着差异,这点与大豆有dOCRs和pOCRs的基因比仅有dOCRs和pOCRs的基因表达量更高不同。
3、本文还将胞嘧啶的腺嘌呤的甲基化结果与ACRs也做了关联分析,发现基因体CG和侧翼转录区CHH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可能依赖于ACRs的位置效应,同时6mA和所有类型的ACRs的联合作用都显著促进了基因表达,而不同的ACRs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爱基百客产品目录:
实验我们专业的,服务我们杠杠的,各种疑难样本的表观技术一网打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