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几个月不下雨是什么情况?种田人是什么感觉?古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没有水利设施,没有灌溉条件,北方地区只能“看天吃饭”,遇到灾荒,人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现在的谷子都是改良品种穗大杆低一、高粱既耐旱,又耐涝,根非常深,须根系发达。所以,高粱十分适合干旱、肥力低的土地。高粱秸秆可以编席,如果再插入红秫秸的花纹,还是很美观的。葶子(最上面一节)可以做笊篱、饭筐、女孩做针线活的针线筐。最上面是高粱的种子果实。谜语有云:“青竹竿十八节,上面坐个红脸关二爷”。脱了粒叫笤帚毛子,可以做笤帚,可以做刷锅的把子。当然,高粱杆用麻绳连一起还可以晾晒东西,透风晒得快。穷苦人家也可以盖茅草屋用。
这是老品种产量低对土地肥力要求也低高粱浑身是宝为啥不种了?首先是产量不高,又不好吃,除了高粱酒厂做酒,用处不大。其它用途也被更好用美观的塑料制品取代,所以,种高粱的少了,有的地方全部被玉米取代,因为玉米更好吃,产量也更高。主要是玉米适合高水肥土地,俗话说:“玉米是个大肚汉,能吃也能干”
现在的高粱都是改良品种,个矮高产二、谷子可是古代的主粮,五谷之一。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因为,谷子耐储存,几年都不变质,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遇到灾荒可以立刻赈灾,其余粮食可能已经过期霉变。吃着方便,好吃,只要脱皮就行,省力省时。最重要的还是它适应北方干旱贫瘠的土地。听我爷爷讲,有一年大旱,庄稼都干的成柴了,心里的焦急得没法形容。没办法,只好用耙子楼成一堆拿回家准备日后当柴烧。到了晚上突降一场雷阵雨,爷爷的爸爸对爷爷说快放地里去,结果这一年的谷子穗大籽饱。这就是谷子,就这么奇妙,起死回生术也没有这么见效。现在的自然条件好了,由于产量不高,小麦面成了主粮,面粉加工都是机械化,小米的优势没有了,因为种植的人越来越少。鸟又喜欢吃,只有个别地方还在不太肥沃的旱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