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平遥古城高粱糊糊,山西地方面食代表作董
TUhjnbcbe - 2022/9/20 9:16: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9.html

作者:姚勤智

糊糊是平遥百姓经常食用的一种家常面食。早晚餐桌上经常见到,三天不吃就想。当你劳作累了,浑身乏力,口干舌燥之时,夹上一筷子糊糊,蘸上鲜香油辣的蘸水水,放入口中细细品味,你不觉叫一声:美塌啦!邻县人见了,来一句:喏喏喏,平遥家,就好吃怀糊糊。

平遥的糊糊一般用高粱面制成,也有用玉米面、荞面制成,甚至还用白面制成的。高粱面糊糊是最常食用的。在平遥,高粱被称为桃黍。用高粱磨成的面叫红面、桃黍面。因此,高粱面糊糊也叫红面糊糊,桃黍面糊糊。

糊糊的原材料高粱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平遥也大量种植。高粱实在是一种好东西,可以食用,可以酿酒,也可以制醋。其穗可以制作扫炕笤帚,主秆可以做洋柿子生长的架,或房舍顶棚的架杆;顶端秸秆可以制成秸箅子,用来盛放饺子或者其他食物;新鲜的嫩叶及青秆阴干青贮作饲料,可谓浑身是宝。

平遥方言把制作糊糊叫戳糊糊。戳糊糊看起来简单,但却是技术活儿。制作时一点儿不含糊,技术稍有差池,就影响口感。

戳糊糊用的高粱面,必须用头罗面,头罗面细腻口感好,用二罗或者三罗面制作的糊糊,粗涩难咽,一般不选择。

先把适量的桃黍面用凉水稀释成糊状,倒入锅中,再加凉水适量,把水烧开,开始撒面。撒面要把握火候,水温在60-70度左右就要撒面,早了,做出的糊糊发黏,迟了,面进入水里,马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疙瘩,做出的糊糊夹生。下面时,不能将面一下子倒进水里,而是左手将面抓起,手指来回揉动,让面均匀地从手指间漏出,撒入水里。一边撒面,一边用右手所持的筷子在水里不停地搅动,锅中的面逐渐呈糊状,面糊中不时咕嘟咕嘟冒着铜钱般大小的泡泡,泡泡崩裂,一股白汽冲天而出,此起彼伏,持续不断。一直等到稠糊状的红面泛出光亮的时候停止搅动。

如果家里人口多,这个环节制作时的景象十分壮观。一人撒面,一人拿一较长较粗的擀面杖不停地旋转搅动。撒面的是女主人,面撒得均匀细腻,其动作像戏台上的演员,灵动洒脱;搅面的是男劳力,呼呼呼,布满肌肉的双臂孔武有力,飒飒生风,脸部肌肉绷紧,嘴巴撮紧,几圈搅下来,头上不觉渗出细细的汗珠,空气中透着微微的汗腥味,汗腥味和着面味,蔓延在农家小屋,散发出特有的生活气息。

这个环节,粗犷与细腻并存,豪放与婉约相携。女主人的温婉与男主人的壮实,粗糙的杂粮与精细的做法,形成一幅和谐的农家生活图景,其中蕴含的哲理,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才会深深体会悟到。

戳糊糊讲究三搅三捂,缺一环节都不行。刚才描述为第一搅,如果停留在第一搅之后就吃,面熟不透,口感生涩,黏稠沾牙,十分难吃。平遥人骂懒女人办下糊涂事就说:邋遢婆姨,又戳下生糊糊了哇!

等第一搅完成后,用铲子把面糊划成块状,盖盖用文火煮,煮三五分钟后,用擀面杖继续旋转搅成光滑稠糊状,加水再煮,一直循环三次。这一道工序最为关键,掌握不好火候会使糊糊夹生,甚至煳锅,最后连锅巴都吃不上了。因此百姓总结说,糊糊要熟,三搅三捂。

完成所有工序后起锅,趋热用铲子把糊糊抹到较浅的瓷盘子里,凉凉等待食用。这一步也很关键,瓷盘事前需用凉水浸过,以防抹糊糊时粘连,糊糊要抹得薄一些,不要太厚,面饦薄光,吃起来顺口爽滑,如果太厚,嚼时一股浆糊感,不太好吃。锅里的糊糊抹完之后,把锅继续放火上小火烤,不一会,锅底就会形成一层脆噌噌地熰巴巴(锅巴)。这是农家小孩常吃的零食,纯天然的。

三搅三捂时,需要制作这一道美食的另一关键环节,制作调料水,平遥称作蘸水水。“糊糊”要想吃香,最关键要把蘸水水做香。锅中放底油烧热,几粒花椒爆香,再加蒜末、辣椒炒出香味,烹上葱花调料面,再加水熬成汤即可。也可以用西红柿制成,也可用当地特有的黄菜制成,不一而足。

一个特点,鲜香油辣。用筷子夹一块儿糊糊,蘸上蘸水水吃即可。糊糊的吃法也有讲究,由于盘中的糊糊又薄又光滑,一般囫囵吞咽即可,不必细嚼慢咽。一个壮劳力,一顿吃掉五六盘糊糊不在话下。

吃糊糊还有个故事,说是“四清”中有个外地驻村干部,从来没有吃过糊糊。有一天吃派饭,主人做好糊糊,干部不知怎么吃,主人说,蘸着吃,干部听不懂方言,听成站着吃,立刻站起来把糊糊吃完,然后把蘸水水喝完。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在山西很多地方都有传说。

蘸着香辣可口的蘸水水吃一碗红面糊糊,就一碟咸菜,再喝一碗小米稀饭,一顿简简单单,甚至有些寒酸的餐饭便好了。但这是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年代,绝大多数平遥人的日常。

现在,人们的生活普遍提高,红面糊糊渐渐淡出人们的餐桌,粗细粮彻底换位。如今,这一面食又成为人们转换口味、怀念旧时光景的美味佳肴,而且出现了白面糊糊,其精度远比高粱面要筋韧的多。

但一段时期后人们还是觉得高粱面糊糊更正宗,更有味,现在平遥还有几家以糊糊出名的饭店。

在缺衣少粮的年代,所有的粮食都很金贵,人们为了把肚子填饱,真是费尽了心思。既要节省每一粒粮食,又要把面食做得口感舒适,成为每一位家庭主妇的责任。平遥的奶奶、妈妈们就用这粗放的食物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糊糊之美,美在技术,美在调和,美在根植于人们心中的那一抹乡愁。当你远足归来,当你求学回家,当你做客异地,衣锦还乡,当你到平遥古城旅游,不妨再尝尝这碗平遥人念念不忘的桃黍面糊糊。

作者简介:姚勤智,现年54岁,山西省平遥县人。现任忻州师院中文系主任,教授。从事语言学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遥古城高粱糊糊,山西地方面食代表作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