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党史小故事襄渝铁路建设中的澄城学兵
TUhjnbcbe - 2021/11/28 21:48:00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中国共产党

带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

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武铁君带你走进今天的党史小故事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西经陕西南部秦巴山区,南达四川重庆。这条铁路沟通了我国西南和中南的铁路网,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动脉工程之一。隧道施工学兵推斗车出渣场面(本文图片由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尽管铁道兵在襄渝铁路陕西段部署了7个师的重兵,且有湖北、四川民兵入陕援建,但当时陕北、关中、陕南都有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陕南的阳安铁路也投入了40万民兵同时建设,陕西的劳动力非常紧张。无奈之下,省革命委员会在请示铁道兵同意后,自年8月起先后动员组织西安、宝鸡、咸阳、渭南2.58万名还没有上山下乡的六九和七〇届中学毕业学生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由于学生们的年龄、身份有别于同一工地上的民工和铁道兵,他们所组建的队伍就被称作三线学生民兵连(简称学兵连)。三线学兵连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成为陕西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一项特殊形式。

学兵修筑施工便道

年3月,澄城县名(女21名)七〇届初中毕业生和部分社会青年,由雷家洼公社革委会主任带队,赴安康地区旬阳县蜀河镇陈家沟参加襄渝铁路的建设。按照铁道兵编制,澄城、潼关等县的渭南地区知识青年被编为部队学兵23连、女子学兵29连。两个连共有学兵人,其中澄城籍人、潼关籍人。

学兵乘车翻山越岭到达施工地

陈家沟地处秦巴山区腹部,长期封闭落后。人烟稀少,上山是羊肠小道,工程和生活物资全靠肩挑背扛。一路颠簸到了工地,学兵们自己修建了干打垒土墙的沥青油毡房,住的是用树枝搭建的上下两层、可容纳40多人的通铺。不仅要承受酷暑、严冬和风雨、泥石流的侵袭,而且还要时时经受蚊虫、毒蛇和野兽的危害。他们自己上山砍柴,背回营地烤火做饭。每人每月22.5公斤口粮、4两油,供应粮食的60%是高粱米、豌豆等杂粮,新鲜蔬菜急缺。每人每顿一个杠子馍、一点咸菜丝或半碗汤菜、一碗高粱米稀饭,有时只能靠萝卜、南瓜、野菜充饥,常常不能饱腹,肉、蛋、油甚至连白面都成了罕见之物。

女子学兵29连在汉江边上挖沙场面

大山深处的艰苦生活,并没有影响学兵们改天换地的斗志和冲天干劲。连队初期承担修建营房和简易公路、架设高压线,随后投入到罗家岭隧道、展园隧道的施工之中,头顶一线天,脚踩大巴山,奋战襄渝路,艰险冲在前。学兵们不仅打炮眼、出石渣、运料石、铺轨道,还要支排架、放中层、筛砂、浇筑混凝土、筑拱墙等,施工任务异常繁重。为了抢时间、赶速度、保工期,全连各排、班开展劳动竞赛。他们一个个虎虎生威,能征善战,你追我赶,加班加点,出色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这些学兵们文化程度较高,学习快、头脑活,肯吃苦且以苦为乐。忙里偷闲还写下一些小诗,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山中蚊虫太可怕,咬后红肿烂疤疤;

脓水流哪哪里发,好了身上留花花……

工装烂了自己纳,笨手笨脚把手扎;

鲜红血液滴地下,七尺男儿想念妈。

父母家书多叮嘱,回信二老莫牵挂;

一切都好把谎撒,稚嫩脸上挂泪花……

荣获三等功的金引成参加部队团代会的合影照

年7月襄渝铁路陕西段竣工后,陕西的三线学兵凯旋归来。在襄渝铁路上奋战的两年零四个月时间里,学兵们苦干实干、积极上进,经受了磨练,作出了突出贡献。部队学兵23连、女子学兵29连先后有7人入党、83人入团。澄城学兵金引成等16人虚心拜铁道兵为师,勤学苦练,成为工地上的行家里手,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授予三等功,其中8人后来被提拔为干部。路冠海、芦卫忠等86人荣获连、营、团嘉奖。杨长怀、贺金喜等人统一安置就业。金引成后来担任善化公社团干,在兴修石堡川水库打溢洪洞时亲自示范当学兵期间掌握的风钻技术,培养了一批风钻技术工,发挥了积极作用。将「武铁君」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掌握铁院最新、最全信息武铁君猜你可能喜欢??光与影编辑

大学生记者团张可欣图文

来源于网络审核

熬夜审核组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史小故事襄渝铁路建设中的澄城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