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曾是我国的救命粮,现在却十分少见反观 [复制链接]

1#

高粱,又名蜀黍、红粮、蜀秫等,是一种禾本科高粱属的植物,原产于非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并与谷子、黍稷、大豆构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旱作生态农业体系。

高粱具有较强的抗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耐高温等抗逆特性,属于C4作物,光合效率高,生物产量高,可在干旱、盐碱和瘠薄的边际土地上种植,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粮饲作物和能源植物。

然而,尽管高粱有着如此多的优势和价值,但在我国,高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我国高粱种植面积为.05万亩,同比年下降了5.3%;产量为万吨,同比下降了5.3%。年至今,由于国内高粱消费需求增加,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但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那么,为什么我国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而美国却在疯狂种植高粱呢?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和影响呢?

一、我国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的原因

高粱的经济效益低。高粱的种植成本较高,而市场价格较低,导致高粱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高粱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机械、人工等,其中种子成本占比最高,达到了总成本的40%以上。

而高粱的市场价格受到国际市场、国内供需、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波动较大,一般在1.5-2.5元/公斤之间,远低于玉米、小麦等其他粮食作物的价格。因此,高粱的种植收入较低,难以吸引农民种植。

高粱的消费需求减少。高粱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于食用和饲用两个方面,其中食用需求占比较大,达到了80%以上。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的食用需求逐渐减少,高粱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高粱作为粗粮,口感不好,营养价值也不如细粮,因此,高粱作为主食的消费需求大大降低,高粱的食用需求主要转向了酿酒领域。然而,高粱作为酿酒原料,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玉米、小麦等其他粮食作物也可以用于酿酒,而且价格更低,品质更好,因此,高粱在酿酒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小。

高粱的饲用需求也受到了其他饲料作物的冲击,玉米、大豆等饲料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高于高粱,而且价格也更有优势,因此,高粱在饲料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减少。

高粱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滞后。高粱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是影响高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研究相对较少,导致高粱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滞后于其他粮食作物。高粱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耕作、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技术的运用和掌握直接影响高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然而,我国高粱的种植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管理,导致高粱的种植效率和质量不高。高粱的品种改良主要包括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虫等特性的新品种,这些品种的培育和推广能够提高高粱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然而,我国高粱的品种改良速度较慢,缺乏创新和突破,导致高粱的品种资源和遗传多样性不足,难以满足市场和环境的多样化需求。

综上所述,高粱的经济效益低、消费需求减少、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滞后等原因,导致了我国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下降。

二、美国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升的原因

与我国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的情况相反,美国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美国高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半干旱地区,州份主要集中在堪萨斯、德克萨斯、内布拉斯加、南达科他等州,这些州份高粱总种植面积占全美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

从对外贸易来看,近年来,美国高粱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均远大于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年美国高粱出口量预计为1.3亿蒲式耳,是进口量的倍。美国高粱出口主要目的地为中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其中中国占比最高,达到了90%以上。

那么,为什么美国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上升呢?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和影响呢?

高粱的经济效益高。高粱的种植成本较低,而市场价格较高,导致高粱的经济效益较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较高。高粱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机械、人工等,其中种子成本占比较低,只占总成本的10%左右。

而高粱的市场价格受到国际市场、国内供需、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波动较小,一般在4-5美元/蒲式耳之间,高于玉米、小麦等其他粮食作物的价格。因此,高粱的种植收入较高,能够吸引农民种植。

高粱的消费需求增加。高粱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于饲用和生物能源用两个方面,其中饲用需求占比较大,达到了70%以上。随着美国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对肉类消费的增加,高粱的饲用需求逐渐增加,高粱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结语

高粮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的抗逆和耐贫瘠的粮食作物,对我国和美国的粮食安全、多样性、结构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我国和美国的高粮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差异,也反映了两国在农业发展的理念、模式、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差异。

我国应该从美国的高粮种植经验中汲取教训和启示,加强高粮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提高高粮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拓展高粮的消费需求和用途,促进高粮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实现高粮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