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欲孽夹头司马,多次向莫言发难,指责莫言的作品有问题。
俗话说,好鞋不踩臭狗屎。莫言始终没有看夹头司马一眼,而是专心自己的生活和创作。
与此同时,正义的人们也在支持着莫言,经过一番斗争,事情终于有了结果——一方面,夹头司马删掉指责莫言的视频;另一方面,光明日报等媒体刊发关于莫言的文章,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改编的话剧,也将在南京、杭州上演。
胜负已分——莫言完胜,夹头司马一败涂地。
话剧《红高粱家族》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投集团策划。
最近,还有一些媒体也出来为莫言发声,也算是对莫言的支持。
这几家媒体的分量,懂的人都懂。
夹头司马看似很厉害,粉丝过千万,但大部分媒体都不理他。为什么说是“大部分”呢?因为还是有媒体专访他的,英国、德国、日本媒体采访过他。
至于外国媒体为什么会采访他,记者为什么一直没有露面,如果不是自导自演,那就值得深思了,可能有什么勾结吧。
以前,夹头司马呼风唤雨,批评联想一呼百应,为什么在莫言这里碰了钉子呢?莫言始终不理他,仅靠支持莫言的正义力量,就把他给打倒了。
夹头司马,为什么会在莫言面前一败涂地?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一、自己没学问,粉丝不读书
他其实没什么学问,看似懂的很多,但讲的内容都是转引自别人,就连现在讲党史,也是错误百出。
他的粉丝就更不读书了。前段时间,他直播卖书,结果只卖出去60多本,简直是可怜。而他自己的书,销量更是惨不忍睹。有图为证。
相比之下,莫言就有文化,莫言的粉丝也喜欢读书。有图为证。
不读书、没学问,光靠花钱买粉丝,机器人复制的话挺多,但也没啥用。
二、在真诚和虚伪之间,人们喜欢听真话
十年前,莫言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夹头司马说“他的作品与中国当代任何一位大家相比,都毫不逊色。”能说出这种话,那表明夹头司马读了莫言的很多书,也读了当代中国大家的很多书,综合考虑才得出的结论。
十年之后,夹头司马又说,莫言的书他一个字也读不进去,都放厕所里了。
这就足以说明,夹头司马这人喜欢说谎,不说实话。要么十年前他没说实话,要么十年后他没说实话。
毛主席讲过,“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
三、相比于吹吹捧捧的太监文章,人们更喜欢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
文学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首先,文学不是工具,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
其次,文学不能只唱赞歌,还要看到现实中的不足,即便是今天这种盛世,也有很多问题,文学就不能回避。
改革开放前30年,有很多成就,也有不少曲折失误,如果只记住成就而忘了失误,我们就有可能再重复走错误的路。
比如说,年,就有人预测到年会发生饥荒。年12月彭德怀在湘潭调研时,耳闻目睹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刮起的“浮夸风”“共产风”给老百姓带来的祸害。一名伤残的红军老战士给他一张纸条,上书:“谷撒地,禾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
这种饥荒是客观存在的,当时也确实有一些人属于被保障的,能吃饱的,但不能忘记那些挨饿的人,也不能忘记挨饿的原因。
夹头司马喜欢什么样的赞歌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如看他自己的作品吧。全文请自行上网搜索。
四、大家更喜欢自由,不想回到文革时代
夹头司马喜欢文革时代,这不是什么秘密。
在一次视频中,他称张春桥为同志,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从他的言行来看,他的偶像就是张春桥吧,或者是姚文元。
四人帮是有定性的,这种人是不能称为同志的。
近期,很多人表示,虽然没经历过文革,但看这一段故事就体会到了文革的可怕。文革决不能再来。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司马南带动起来的极左思想和文革风气,确实是一大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