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出距今多年前的陶器上有甲骨文和金文“酉”字形状的罐子,古文字简单,“酉”字做“酒”。民间有很多关于酒起源的传说,“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
1.猿猴造酒
唐人李肇所撰写的《国史补》(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的一百年事)中记载:猿猴十分机敏,居于深山老林中,人们很难捕捉。人们经过观察发现猿猴“嗜酒”,于是,人们在猿猴经常出没的地方摆几缸美酒。猿猴先在酒缸前徘徊不前,后经不住诱惑,开怀畅饮,直至酩酊大醉,被人们捉住。
猿猴不仅嗜酒,还会“造酒”。清代文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记述:“琼州(今海南岛)……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明代文人李日华《紫桃轩又缀》记载:“黄山多猿猱,夏采集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猿猴在果实成熟的季节,把果实藏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因天然的酵母菌而发酵,香气四溢……于是就有了酒的产生
酒是植物果实在自然界中发酵而成,其形成是一定的。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便促成了猿猴造酒的说法
2.仪狄造酒
《吕氏春秋》(战国末期杂家著作)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意思是:禹的女人命令仪狄造酒,仪狄造出的酒味道很好,献给禹。夏禹喝了以后说:“后世肯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君主。”从此疏远了仪狄,自己也和美酒绝缘。
另有种说法“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郭沫若说“相传仪狄开始造酒,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事实上,酿酒是件工艺、程序都很复杂的事情,单凭个人是很难完成的。仪狄首先发明造酒似乎不太可能。如果说他是总结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美酒,还是比较可信的。
3.杜康造酒
清《白水县志》记载:“汉,杜康,字仲宁,生于陕西白水,善造酒。”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
晋代,江统著的《酒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意思是杜康将没有吃完的剩饭放在空桑之中,时间长了,剩饭发酵散发出芬芳的气味,杜康特别好奇,就品尝了一下,感觉味道醇香甘美,杜康受到了启发,酿出了酒。因杜康善酿酒,后世称杜康为“酒圣、酒神”,制酒业称之为“祖师爷”
关于杜康造酒的说法有很多,《酒经》曰“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大概意思是仪狄创造了黄酒,杜康创造了高粱酒。
那么,酒之源究竟在哪里?北宋窦苹《酒谱》曰“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还是很有道理的,劳动人民在长久的实践中,积累了酿酒的经验,经过“智者”总结,后人按照先祖传下来的方法,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