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昔时,在太原晋源周边,特别是在农村,母亲怀里抱着孩子打发孩子睡觉时,边用手轻轻地拍打着孩子,边哼唱着歌曲,以便让孩子在歌声中慢慢地入睡。当地人习惯地称其为晋源民间摇篮曲。一背背,两背背,背的老娘阿(家)走一回,老娘问你几岁勒?和咱的绵羊大哥同岁的。绵羊大哥在阿勒(那里)?庙儿后摆(后边)吃草勒。甚(什么)草?菅草。雀儿(麻雀)过来搬倒,燕儿过来扶起。蛤蟆(青蛙)跳得楼底。养下的娃娃唤怪(个)全喜。儿时的摇篮那些在民间不知流传了几辈子的曲子用词通俗且押韵,朗朗上口,有的还带有故事性,中间常常一问一答,非常有趣,孩子们很喜欢。一想到那摇篮曲,那优美的旋律即刻就在耳边响起,母亲怀抱妹妹哄她入睡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神奇极了,只要母亲的摇篮曲响起,妹妹很快便进入梦乡。我想,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也是这样哄我入睡的吧,似乎还能感受到母亲怀抱中的温暖,眼角不禁湿润了。记得很小的时候,大约五六岁吧,老是憧憬着母亲摇篮曲中的意境。譬如:俺娃娃亲,俺娃娃亲,俺娃娃大了坐朝廷。拉大锯,扯小锯,老娘阿门前唱好戏。请闺女,唤女婿,顽皮襁脸的外甥子也要去。如今又加上:不让去,就要去,骑上车车撵上去。摇篮曲中的枣儿馍一圪塔塔铁,十八道道裂,马莲底下过时节。姐姐姐姐要圪(去)呀,不要圪,做甚呀?做嫁妆。几时嫁?年祖下(除夕)。枣儿馍馍都蒸下,婶子大娘都请下,桌椅板凳都摆下。谁赶车?红眼哥。谁抬轿?二圪。谁提尿盆子?咱大娘家愣小子。桃板板开,杏板板开,毛猴儿娶的怪(个)大姐姐来。足又小,脸又好,欢喜的毛猴儿可院跑。三根茭棍(高粱杆)不拦倒(拌倒),四根茭棍扶起来。上不得炕,扁担样(扔)。翘不的门限限(门槛),枣骨儿(枣核)当限限。上不得窗台,打了娘娘的锅盖。上不的房,着(踩)上梯梯摇头头。酒盅盅(酒杯),茶锅锅(茶杯),哗啦哗啦都提上。大鸡毛,小鸡毛,特溜特溜都飞了。忽摇摇,坐车车,麻胡(狼)咬了赶车的。留下二两纺花牛(小虫名)。纺下的线,匀调调(匀称)。织下的布,平针针(平展)。卖下的钱,圆当当。籴(买)下的米,黄蜡当。做下的饭,燃缠缠。你一碗,我一碗,给咱的放羊大哥留一碗。放羊大哥回来勒(了),饭勒?猫吃勒。猫勒?上了山勒。山勒?下了雪勒。雪勒?化成水勒。水勒?擦(和)了泥勒。泥勒?抹了墙勒。墙勒?猪猪捃塌勒。猪勒?杀勒。肉勒?吃勒。皮勒?蒙了鼓勒。鼓勒?二小子不棱不棱敲上跑勒。拍、拍、拍手拍,马儿不走鞭子打。一打打到丈人丈母家,丈人丈母都不在,大姐二姐绣莲花。大姐绣得客戏煞(漂亮),二姐绣得霉塌塌(不漂亮)。留下观音姐儿会梳头,一黑夜熬了半斤油。前面梳了怪宾宾叉,后摆梳了怪看花楼。两怪(个)毛猴儿扎筋头,一扎扎得太原县。给了观音姐纳鞋线,一纳纳得圪(歪斜)佬,婆婆公公打得不要了。一逼逼得展(死)了,婆婆公公欢喜的笑了。摇篮曲的时代过去近半个世纪了,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子变成一个中年人,期间经历了不少坎坷,在事业上还算小有成就。记忆中的摇篮多少年来,每当晚上睡不着,总会想起妈妈的摇篮曲,也会怀着依恋的心情,悄声哼起一背背,两背背……,也怪,仿佛妈妈在轻轻拍动我,随着有节奏的节拍,就会慢慢地进入梦乡。呵,那些甜美的摇篮曲,不但留在回忆里永不褪色,更成了我对付失眠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