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面子耽搁的3款白酒,靠硬实力打翻身 [复制链接]

1#

导语:被国人“面子”耽搁的3款白酒,现靠硬实力打翻身仗,赢在口碑胜在口感

很多老外来中国待了一段时间后,对国人的初印象就是爱面子。

确实没错,中国人爱面子是刻进骨子里的,拿喝酒来说,男人们上了酒桌就开始谈天论地,比如某某某平时喝的都是茅台,朋友请客从不拿千元以下的酒等等。

其实明显人一听就知道是吹牛皮,茅台这么贵,可能经常喝吗?

只是人艰不拆,个个假装听得津津乐道,内心却是一万句吐槽,所以爱面子有时候会让一个人的“形象分”不高,甚至更让别人瞧不起。

我个人并不完全抹杀爱面子这一行为,但前提是要应时应地,做法随机应变,不可盲目夸大其词,否则就是虚荣心泛滥。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还是过度爱面子,导致3款好酒被耽搁。

其实将3款白酒放在一起,会发现被“面子”耽误的酒基本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就是名气低、包装简单和价格便宜,好像是专门为“穷人”定制的。

相反,爱面子的人嫌弃档次低,觉得喝着掉面子,有失身份等等。

但实际上,它们却是被国人“面子”耽误的好酒。

因为它们具有强大的硬实力(硬实力的表现):原料精挑细选,古法传统工艺,老师傅的匠心之作,酒体饱满丰富,优级标准,口感佳美。

现在靠硬实力打翻身仗,赢在口碑胜在口感,来看看你喝过没?

一、习水大曲

习水大曲是贵州的老名酒,外地人可能不知,但行家去了贵州都是整箱买的。

它是习酒酒厂未被收购前的主力酒品,未受酱酒热潮影响,一直专做浓香酒,目标是成为“贵州第二茅台”,给茅台施加了不少压力。

香味很有意思,以哈密瓜味为主,细闻才有窖香味,甚至有酱香的影子。

入口醇厚柔和,诸味丰富,在舌尖处层层爆开,饮后的回香,让人久久不忘,现靠硬实力打翻身仗,赢在口碑胜在口感,为老牌酒挣足了脸面。

二、京都北京二锅头

其实二锅头酒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名气都是可以的,不算低。

小标题的京都北京二锅头就是二锅头酒的一种,产自北京大兴,继承百年的酿酒传统,选用高粱和水精心酿造而成。

硬实力杠杠的,酒体纯净透明,酒香浓郁,香气四溢。

入口厚重感十足,却不失细腻,在舌尖处能品出各种风味,先甜、后酸,再甘,最后再是一个“长”字,尾净悠长。

咽下去不呛,有些许后劲却不上头,张弛有度,表现得刚刚好。

但是,为何会被国人“面子”耽误呢?

上面的习水大曲是输在现有名气、包装和价位档次上,可此酒的名气却不低,包装也像保龄球,非常有特色。

笔者开始很纳闷,但想想这2点就懂了:

1:度数吃亏

说到清香型白酒,就会想到“夺命53”黄盖玻汾,于是国人都以为53度是最好的,别的度数是勾兑酒,喝着没面子。

其实这个想法完全是错误的,毫无根据可言。

根据不同的工艺,白酒可以出现不同的度数,就连飞天茅台都分为43度和53度,厂家酿出不同度数的酒是有目的的。

53度和43度的主攻方向

53度酒:各种分子达到稳定状态,不容易受外界影响,主攻存放和收藏方面,并且越陈越香,所以价格更贵。

43度酒:当下就是口感最佳的状态,主要用于日常自饮,价格更便宜,比如43度的飞天茅台是专为普通消费者准备的。

笔者认为,高度和低度各有千秋,有人喜欢高度,有人喜欢低度,但若是薪资水平有限,又受不了白酒的烈性的朋友,反而更适合喝低度,小编就是如此,日常都会喝这酒,毕竟价格不贵,买来喝不心疼钱包,尤其是年底囤了好几箱,以防涨价。

只能说高度和低度的方向不同而已,但口感上并无明显差别,此酒就是因度数为43度,就被很多人瞧不起,觉得没面子,所以才被耽误。

2:因名字被误解

原本可以凭借“二锅头”的名气大展宏图,但由于近些年很多人对“二锅头”酒有误解,以为是酒精酒,其实只是少部分而已。

大家只要看它的原料表和标准号便知,它是名副其实的粮食酒。

好在它稳扎稳打,现靠硬实力打翻身仗,赢在口碑胜在口感,祝贺。

三、黄鹤楼H9

早些年的黄鹤楼酒的名气还是可以的,但近些年名气下滑厉害,导致逐渐地沦为湖北的地方酒。

但它的硬实力一直在线,至今在清香型酒界,都有“北汾南楼”的名号。

酒体清香纯正,纯净典雅。

入口柔和细软,清冽甘润,不辣也不呛,咽下去很顺滑,回味中还有清凉感,香气十足,所以打翻身仗,还是在口碑和口感上实现了双胜。

由此可见,爱面子的国人其实爱的是白酒的软实力,包括名气、包装、价格等外在层面,而不是内在的硬实力,为此干花冤枉钱,你认为值得吗?

编辑人:橘子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