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技术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组织省市县乡约1.4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服务。
本次一线技术服务是组织全省农技人员包县包村包主体,到村到户到田头,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抓好技术集成、主体配套、政策衔接,以科技提单产,以服务促增收,以创新添活力,为圆满完成全年农业生产任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通知》要求,建立省、市、县、乡农技人员四级联动协同服务机制,省级包联、市级包县、县乡包村,全省农业县、建制村技术服务全覆盖。
省级包联。省农业农村厅农技专家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建小麦、玉米、油料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杂粮、谷子、马铃薯、果业、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猪、鸡、牛、羊、渔业、“机田证”一体化、智慧农业、农业生态保护等18个技术服务专队,结合全省产业布局开展技术服务。专队队长负责统筹安排各队任务落实,采取包县到人或服务包片等形式灵活开展。除重点县外,要统筹做好全省相关产业技术服务。各专队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服务情况统计汇总、工作调度和信息上报等工作。
市级包县。各市农业农村局统筹调动本市农技、农机、畜牧、果业农技人员包县开展技术服务。农业农村局局长担任市队队长,统筹安排本市技术服务工作,并做好在市域服务的农技队伍组织衔接。各市确定一名市级联络员,负责本市域技术服务情况统计汇总、工作调度和信息上报工作。
县乡包村。各县农业农村局统筹调动本县农技、农机、畜牧、果业农技人员、特聘农技员、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农技专岗人员、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骨干和乡土人才包村开展技术服务。农技人员要做好政策宣传员、技术快递员、农情收集员、信息联络员,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反馈反映,责任到村、服务到户。
另外,记者了解到本次进村入户技术服务贯穿全年,结合春耕备耕、三夏生产、三秋会战等重要农时节点,每季度服务不少于10天。
重点任务是:
(一)宣讲“三农”政策。面向广大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政策宣讲咨询服务,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重点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政策落地见效。
(二)开展技术服务。聚焦稳粮保供、扩油扩豆和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当地遴选适宜品种和主推技术,引导农户使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指导农民研判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养结构,引导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特色产业;分品种制定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的综合性方案,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技术示范培训;指导农户做好自然灾害预防、重要病虫害防治、畜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安全生产。
(三)调研摸排问题。农技人员要进村头、到地头,查看墒情、苗情、病情、虫情,随时掌握农业生产动态,及时召集专家会商。因地因苗制定对策,提出分类指导技术措施和技术要点。对于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形成技术需求清单。要坐炕头、入心头,体察群众困难、倾听基层心声,全面了解农情村情,对农民急需解决的事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科学研判、分类梳理,明确要办的具体实事,形成政策需求清单。(四)助农纾困解难。各级农技人员要开展巡回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手把手、面对面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技术需求和政策需求“两个清单”进行“集中会诊”、“按方抓药”,针对制约“三农”领域产业发展瓶颈,提供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精准推动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问题有效解决,把进村入户技术服务变成三农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平台载体。
附件1农业技术服务重点
小麦技术服务:为提升小麦单产做好技术服务。坚持“因地因苗、水肥调控,防灾减灾、防控病虫,多喷多防、适收减损”的小麦单产提升技术路线,紧盯主产区重点乡镇产能潜力发挥,因苗施策。开展巡回指导和培训,查苗查墒查虫查病,引导农户科学应用增产技术,推动小麦单产提升技术落实落地,促进各小麦主产区搭好丰产架子,科学提高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助力夏粮丰收。
玉米技术服务:指导做好春耕播种、麦后复播和科学施肥,提高播种质量。在玉米生长的关键环节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做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开展不同生态区域的技术培训。
油料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服务:指导扩种大豆油料,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重点推广油菜“两深一浅”、盐碱地向日葵抗旱播种、胡麻垄膜沟播等有机旱作技术。采取“五定”措施(定模式、定机具、定品种、定施肥、定农药),对承担任务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技术培训。为万亩油料、万亩大豆和8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圆满完成提供技术支撑。
杂粮技术服务:以谷子、高粱为重点,以提升杂粮单产为目标,指导杂粮重点县进行杂粮全产业链开发。帮助农户筛选宜机化、广适性好的优质谷子、高粱专用品种;推广谷子全程机械化、机械化穴播等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和高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三品一标”示范基地。
马铃薯技术服务:指导10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制定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方案,普及加工型马铃薯种植技术,指导生产主体科学按量施用推荐农药化肥,检测鉴定脱毒种薯质量和农药残留。推广马铃薯优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帮助建设推广示范展示基地,稳单产、增效益,优良商品薯率、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
水果技术服务:指导5大水果优势区设施水果发展、南果平台建设、“三品一标”水果基地创建等工作。指导水果重点县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建设轻简高效生态果园、建设果品品控智能化分选线。指导各地做好春季花期冻害、夏秋雹灾、秋末冬初风灾的预防。示范推广果树新品种、高光效树形改造、矮密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数字化肥水管理、果品贮藏及深加工技术(工艺)等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指导改造1万亩中低产果园、发展10万亩设施水果基地。
蔬菜技术服务:在设施蔬菜、夏季冷凉蔬菜、食用菌优势区,重点指导新发展设施蔬菜基地6万亩、新开发夏秋冷凉蔬菜10万亩。以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集约化蔬菜育苗场和食用菌菌棒生产基地建设为主要抓手,强化三新技术引进,开展技术培训,做好灾情预警和安全生产工作,指导种植主体依标生产,合理安排种植茬口,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中药材技术服务:在中药材生产5大优势区,围绕建设中药材商贸平台、实施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等重点工作。指导重点县(市、区)建设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优化区域布局和调整种植结构、建设道地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和初加工生产线。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中药材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生态种植、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指导20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初加工设施建设。
畜禽养殖技术服务:指导畜禽选种选配和营养调控、标准化养殖、环境控制、粪污处理和疫病防控等技术措施落实。推广家畜人工授精技术,指导开展能繁母猪调控,帮助奶农降低奶牛养殖成本,推广羊全营养草料饲喂。指导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布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技术服务。开展盐碱地、滩涂地、复垦地等饲草种植可利用土地调研和种畜禽繁育利用现状调研。推广苜蓿、青贮玉米、饲用小黑麦、燕麦草等优质饲草高效生产和加工利用技术。
渔业技术服务: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现代设施渔业、莲渔综合种养、大水面生态渔业等技术服务。重点推广大棚鱼菜综合种养技术、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工厂化鱼菜共生循环养殖技术等“陆基+”养殖技术和鲈鱼、南美白对虾等名优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建设,指导新建标准化池塘和尾水治理亩、莲渔生态综合示范区亩。
“机田证”一体化技术服务:指导核心项目区运用配备机具开展农机作业远程监测及精准播种、精准植保、精准施肥和减损收获;一般项目区开展农机作业远程监测及全程机械化作业。指导运用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终端,监测全程机械化作业关键和薄弱环节。指导试点县建设完成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指导开展种植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协助开展现场培训、示范演示等推广活动。
智慧农业技术服务:指导智慧农业发展,推广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围绕设施农业提质行动,在设施蔬菜、设施果园、规模养殖场等方面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指导涉农企业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开展智慧农业优秀案例征集,提炼适合我省智慧农业发展推广模式。
农业生态保护技术服务:指导生态农场高效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秸秆农膜回收利用等技术措施落实。指导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技术措施落实。推广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做好高强度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技术服务。指导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县建设,推广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治理、秸秆农膜回收利用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集成技术模式。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重点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指导外来入侵物种识别、防控技术示范。
山西经济日报实习记者刘迎春
附件2全省开展技术服务农技人员情况表
附件3省市服务咨询电话
附件4
省市联络员信息表
附件5
农技人员服务情况调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