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莫言莫言 [复制链接]

1#

周五

杂谈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3分钟

行文月半,遂感灵感枯竭,回望陋文,粗浅不堪,似文不像文,充其量为长句罢了。

深感笔力不济,脑中混沌。

幸偷得浮生半日,于图书馆游览杂书,觅莫言散文一集,著于90年代,然读将下来,久旱逢甘,淋漓畅快,感触颇深。

莫言坦言,结构乃小说之基,文笔为辅,而其所做之文,洋洒百万余字,皆为过往回望,对童年,对故乡,记录人生点滴,感怀生命无常。

莫言戏其“从小在黑土里打滚、种高粱、锄高粱、打高粱叶子、砍高梁秸子、剪高梁穗子,吃高粱米、拉高粱屎、做高粱梦,满脑袋高粱花子,写红高粱,所以我恨透了红高粱,所以我爱极了红高粱。”文字简单直接接地气,重复“高粱”十二次,可句尾之矛盾让人称奇,为何又爱又恨?不禁想捧读一番,一探究竟。这种写法,让人想到鲁迅先生经典的“两颗枣树”。

《红高粱》之电影,老谋子深算,色彩凌冽、乡土气息浓郁,巩俐姜文年少芳华,演技精湛,撼年少横看其岭却未见其峰,饱满隽永的意境只窥探其一二。而原著之原味精髓一直未曾领略,今日方知电影是根据莫言所著改编。诺奖之前,不识莫言只知《丰乳肥臀》,因其大胆的标题而被世人熟知,而其书也束之高阁浅尝辄止。惜韶华时光付流水,惭经典如雷未翻看。

莫言在文集中提到与之同行诸友,纷纷在时运起伏文途渺茫中下海,而他却执拗前行,踽踽而往,坚持是大成者的必要条件。量化成功标准,就是时间的定向累积,行动与理论的互补修正。

文集中提到诸多大家思想和名著选段,莫言信手拈来,仿若在其中展开圆桌会谈,知识点层出。读之深感自己之渺小,知识面浅薄狭窄。忆往昔年少曾也手不释卷,如今却借口鸡毛缠身,俗事不断无暇品尝,然稍有闲暇便被碎片化娱乐浸透。

感悟若要在某一领域有所成,须放眼世界,博古通今,读经典,打地基,明前沿,而后再施拳脚。经典多读,快餐莫看。

文中也讲得许多轶事,其好酒,年少在家偷酒喝,为了防止被发现,每次偷喝罢,以凉水兑之,居然未被其父发现;酒后深夜骑着铃儿不响其他部位都响的自行车,归途倒也顺当逍遥,而某日未曾喝多,却掉坑;一好友对酒精无感,量无极限又善言辞,席间妙语连珠侃侃而谈,在体制内龙蛇游走风生水起,怎奈退居后也念喝酒的种种恶;好酒的长辈,半路偶遇一抬酒坛子的路友,边聊边喝,二人喝了八斤白酒而不醉,而在席间遇到相恶之人,一杯下肚便离席,在家中醉倒....文字的嬉皮直爽,场景栩栩跃然,有趣极了,写得我这不酒之人也跃跃欲试,萌生小酌之意。

对灵感的描述,莫言称其是梦中的精灵,他一直追赶而不得,临了似要逮住,却梦醒遗忘。

好书宜多读,莫言散文写出了小说的既视感,随意一页便可无缝读之,可粗览可深阅,津津有味,荡气回肠!

快餐娱乐可休矣,知乎抖音君莫看,名著经典熙攘排,闲来无事多精翻。

莫言莫言,读之!

查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