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农民丰收节遵义丰收如期至高粱忙归 [复制链接]

1#

“今天天气晴好,要抓紧晒干好卖出去哦。”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安良村,村民邱顺建正在抢抓利好天气来来回回翻晒高粱,今年他承包种植的余亩酒用高粱丰收如期而至,烘干后的45万斤高粱将给他带来万元收入。

为保证颗粒归仓,连日来,遵义各地抢抓晴好天气,人工收割和机械采收相结合,同步秸秆粉碎还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同时引进大型采收机、烘干机、精选机等收储设备,让秋收跑出了“加速度”。

当前,遵义部分地区红缨子高粱迎来了收购。在仁怀市合马镇共群粮站站点前,一袋袋高粱被抬上“智慧电子秤”,高粱的计量数据和“农户身份信息”被清晰地显示出来。为保障疫情防控和切实解决群众“排长队”问题,各地采用分组交粮方式,避免人群扎堆卖粮。

好粮酿好酒!白酒产业是遵义市第一支柱产业、贵州省工业第一大产业。而红高粱,是酿造优质白酒的必备原料,高粱基地被誉为茅台酒的“第一生产车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围绕酱香白酒市场需求,近年来,遵义紧紧围绕“四新一高”发展模式,紧盯红粱(红粱,即红高粱)产业,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红粱产业打造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除利用好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遵义市紧盯本地红粱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选育,从源头上保障白酒品质。目前,该市已成功选育红粱优良新品种5个,建成良种繁育基地1.02万亩,年产红粱种子万公斤以上,全市红粱种植良种覆盖率达%。

酒都仁怀市是全国红粱行业面积最大的有机生产基地和全国十大有机生产示范基地之一。近年来,仁怀高粱种植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化、信息化、科技化“五化”标准进行规划布局,通过引进市场经营主体进行高粱订单式种植,对高粱种植基地建设、选种、育苗移栽、管护、高粱收储进行全产业链打造,让当地走上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机能耕、肥能培、虫能治、病能防、熟能收、收能储”的现代农业道路。

从春种夏耘到秋收,高粱点缀在广大农村的绿水青山瓦舍间,带动多个山村富起来,集产业兴旺、美丽乡村、农旅一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建和同步小康示范于一体。如簸箕坝村通过成立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村容村貌大改观,还为村民带去三笔收入:春耕秋收时有务工收入,流转土地每年每亩补贴元,土地入股年终分红。

示范带动,逐步推开。今年,遵义紧盯正安县、习水县、汇川区等重点种植区域,在全市百余个示范点大力推广漂浮育苗、起垄覆膜栽培、宽厢宽带套作等优良高效种植模式,积极推广土地宜机化整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强化无人机植保等,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同时,成立市、县两级专家服务指导组,采用集中培训、田间现场会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通过白酒企业向农户提供种子、肥料、生物农药等物资,政府、企业共同出资购买政策保险等措施,农户种植成本低、技术有保障,农业机械装备不断升级,红粱价格好、不愁卖,这些是红粱种植面积不断提升,红粱产业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遵义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高粱产业具备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遵义已建成30万亩以上的红粱种植大县1个,20万亩至30万亩的酒用高粱种植县3个。全市10万亩以上红粱种植大县5个,万亩有机红粱产业示范带2个,万亩以上规模化红粱种植乡镇50余个,推动实现红粱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全市红粱有机地块认证面积达.67万亩,绿色认证面积75.33万亩。目前,该市已引进培育红粱原料收储公司20余家,红粱专业合作社个,种粱专业户超家。

据统计,今年,遵义种植红粱面积达到.14万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订单种植面积达.98万亩,预计总产量超40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以上。茅台集团红粱本地自给率可达95%以上,地方白酒生产企业红粱本地自给率达50%以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春燕

编辑鲁媛徐微微

编审田旻佳杨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