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476482.html记者张园园通讯员徐丽黄晶珂
曾经,因中重度盐碱地占比超过50%,“荒凉”是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最主要的形容词之一;如今,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联合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创新,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起盐碱地“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治理模式,“绿色生态”取代“荒凉”,成为这儿的一个显著标签。让盐碱地得以改良,让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东营市‘草-牧-园’滨海盐碱地治理提升”案例,因此成为东营市年度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首批五个典型案例之一。
科技引领、产业助力,提升盐碱地产出能力
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处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区域,土地总面积18.7万亩,受河海陆三相交汇的特殊地理条件以及淡水资源不足等要素制约,区域内土壤盐分由3‰至2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其中,中重度盐碱地占比超过50%。同时,示范区毗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业开发还需要考虑其生态保护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生态农业案例(亩)鸟瞰图
为此,示范区引进社会资本思田汇农业科技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着力进行盐碱地农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提升盐碱地产出能力,示范区依据滨海盐碱地季节性水盐运移的分异规律,准确匹配适盐牧草及其轮作制度,筛选确定了甜高粱、田菁、小黑麦等多种盐碱地适生植物;以牧草根区低盐生境构建为目标,结合带状旋耕-早期覆膜作业技术与快速脱盐-土壤结构改良-作物营养-植物抗性为一体的盐碱地有机复合材料,创新形成以水盐运移调控、土壤结构改良、局域水循环淋盐、植物抗性调控等多层区域、多要素的调控技术,实现土壤含盐量由种植前11‰下降为2.6‰,土壤有机质提高25%左右,速效氮磷钾养分提升50%以上。
盐碱地得以改良,要实现更高收益,还得延长链条、发展农业产业。示范区以盐碱地高附加值农业为着力点,发展高盐设施种植,通过营造作物健康根系生境,调控土壤盐分离子实现对作物果实品质口感等关键指标的调控,显著提高番茄果实蛋白质、番茄红素以及苹果酸含量,不仅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还提高了设施蔬菜的健康与营养品质,减少了面源污染;发展优质肉羊饲养,通过甜高粱、田菁、小黑麦等耐盐牧草筛选与间套作组合等栽培技术研发,集成“小黑麦-甜高粱”轮作技术体系,结合芦苇、野生大豆、盐地碱蓬等本土优势植物饲草化利用,开发肉羊等畜禽养殖的日粮均衡营养配方;开展优质肉羊品种选育选配,提高地方品种肉羊的整体生产性能,促进肉羊养殖良种化,实现肉羊养殖提质增效。
盐碱地牧草种植选育
与此同时,示范区还着力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田秸秆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效好氧厌氧兼用微生物发酵菌种,配套自动化发酵装置,促进堆肥发酵充分、能耗降低,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达到%;集成畜禽粪便发酵的优质微生物菌种和发酵技术,研发高效生物有机肥的物料标准化配方;复配生产对土壤改良、作物健康生长、抗病抗重茬、农产品质量安全功能明显,在设施种植中代替化肥改善土壤质量,化肥投入减少25%,速效氮磷钾养分提升50%以上,提高植物抗逆性,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通过生物有机肥还田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配合牧草种植快速改善盐碱地基础地力。
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盐碱地综合效益提高
示范区以“盐碱地耐盐牧草种植-健康畜禽养殖-生物有机肥生产-盐碱地改良和肥力提升-高产高效种植”为链条,系统集成智能装备作业指挥系统,构建了盐碱地“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治理模式,促进盐碱地由传统“高耗低效”开发向“高效、高质、高值”绿色生态利用转换。
针对环渤海地区的盐碱地土地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通过“草-牧-园”农业模式,示范区构建了以经济效益、水资源消耗与土壤质量为目标的循环农业系统,搭建了以大田耐盐牧草种植、草饲动物养殖、盐碱地、葡萄、西瓜、南瓜等瓜果种植以及盐碱地设施蔬菜瓜果种植的“三元”结构;通过土壤盐碱消减与培肥技术,耐盐牧草健康调控技术,改变了传统盐碱地治理模式,降低了改良材料与工程治理措施的投入,土壤含盐量由种植前11‰下降为2.6‰;土壤有机质提高25%左右,速效氮磷钾养分提升50%以上;配合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置技术,建立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农业无机氮减排21%,化肥投入减少25%,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达到%;建设的亩盐碱地现代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平台,集成构建盐碱地快速治理及高效、生态开发利用模式和技术体系,为滨海盐碱地等中低产田生态开发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精致农业关键栽培技术
滨海盐碱地生态开发的综合效益提高。示范区建设的3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和6栋低温拱棚,单位水分利用经济效率超过50元/立方米,显著提高番茄果实蛋白质、番茄红素以及苹果酸含量,亩均产值达8-10万元;盐碱地种草和养殖循环,每年可生产微生物添加加工青贮饲料近吨,饲养只羊,综合实现农场亩均纯收益达到元;安装粪便处理发酵装置,建立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循环农场千元产值环境影响指数约为0.,显著低于传统养殖模式与种植模式。
另外,示范区基于“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生态农业平台,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生产系统管理和优化数字化平台及其支撑数据库,研发了一批可产业化的面向农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的系列传感器与大田作业的智能化装备和作业指挥系统;制定了农业生产时空格局优化及现代农业系统全要素效率提升的方案和技术途径,为盐碱地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示范样板,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示范区通过实行“农户供地-研究院所支撑-公司运营-合作社管理”的科技经营模式,推进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以科技为引领,联商带农共同富裕。与垦利区永安镇合作,建成盐碱地设施种植示范样板亩,吸引50余户种植户参与,番茄亩均产量2万斤/年,年均收益超过4万元,已超过当地传统淡水养殖的亩均收益;占地亩的“草-牧-园”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范样板,亩均纯收益达到元,相较当地传统水稻种植增加元;今年还分别与胜伟集团、山东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助力打造盐碱地“草-牧-园”产业园、万亩盐碱地“林-草-畜-园”产业模式。
“草-牧-园”滨海盐碱地肉羊生态养殖模式
专家认为,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草-牧-园”滨海盐碱地治理提升案例,通过生态优先、品质优先、循环利用优先等路径,大幅度提高盐碱地资源利用水平和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探索出了在盐碱地上进行绿色开发、高效利用的新路子,对全国5亿亩盐碱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探索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