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05/l1r27wy.html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南方地区绿色食品高粱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草鸟害防治、收获、包装储运、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和生产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长江以南地区绿色食品高粱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再生高粱选择海拔m以下;选择土壤pH值6.0~8.5,耕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的壤土为宜。
4生产技术
4.1头季高粱
4.1.1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条件选用经国家登记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非转基因优良高粱品种,如红缨子、泸州红1号、国窖红1号、川糯粱1号、金糯粱1号、红茅糯2号、晋渝糯3号等,以中散穗或散穗型品种为宜。种子质量应符合GB.1的要求。
4.1.2种子处理
4.1.2.1晒种
播种前10d~15d,将种子摊开在阳光下晒4h~8h。
4.1.2.2发芽试验
播种前10d,进行1次~2次发芽试验。
4.1.2.3种子处理
可采用拌种方式对种子进行处理,阴干后再播种。具体使用方法见附录A。
4.1.3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按照无作物秸秆、杂草的要求,将地块耙平。垄上条播方式,及时起垅,垅距50cm~60cm,耕深20cm~25cm;平播方式,将地块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原窝直播方式无需翻耕,仅需清除作物秸秆和杂草即可。
4.1.4基肥
结合整地,按kg/亩~kg/亩一次性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4.1.5播种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方式。
4.1.5.1直播
(1)播种时期
土壤耕层5cm~10cm地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播种,具体播期根据气候条件、种植制度确定。露地播种一般在4月上旬~6月中旬进行,再生高粱可提前到3月中下旬,播种后覆膜,农用地膜符合GB的要求。
(2)播种量
播种量根据种子品种特性、发芽率、整地质量、土壤墒情、播种时期等情况综合确定。一般品种净作株~株/亩,耐密品种-株/亩,机播0.5kg/亩~0.65kg/亩,人工播0.65kg/亩~1.0kg/亩。
(3)播种方式
——垄上条播:该方法多在气候冷凉和低洼易涝地区采用;
——平播:该方法播后地面无垄形,播深一致,下种均匀,出苗快,扎根深,保苗效果好;
——平播后起垄:在春季耙平的土地上平播,中耕时逐渐培起垄来。此法可兼收平播保墒和垄播增温、排涝的优点;
——穴播:该方法能够造成局部的发芽所需要的水、温、气条件,有利于在不良条件下播种而保证苗全苗旺,同时节省用种量;
——原窝直播:种植规格接近的油菜田、蚕豆田可推行此方法。
(4)种肥
施15kg/亩复合肥(N、P、K各含15%)做种肥,种子与肥保持3cm~5cm距离,防止烧种。
(5)出苗管理
露地直播的需保持土壤湿润;覆膜直播的需在岀苗后引苗岀膜。
4.1.5.2育苗移栽
(1)苗床制作
选择背风向阳、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土质偏沙、肥力中上的的无病干净地块作苗床。
根据移栽苗龄大小,苗床与移栽面积比为1:20~1:30。
按厢面1.3m~1.5m、厢沟0.4m~0.5m、沟深10cm~15cm作厢,厢面呈“凹形”,四周开通排水沟。
(2)播种时期
播期根据气候条件、种植制度确定。一般头季高粱的播期为2月底~4月中旬;蓄留再生高粱的应在4月上旬前播种。播后细土盖种2cm~3cm,浇水补墒,覆膜保温,农用地膜符合GB规定。提倡使用漂浮育苗、盘育苗等护根育苗技术。
(3)播种量
根据种子特性和品种特点,按0.25kg/亩~0.5kg/亩播种。
(4)苗期管理
播种至岀苗期注意保温保湿;苗龄2叶1心后适时通风炼苗;候均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揭膜,施腐熟清粪水提苗。
(5)大田移栽
候均温稳定通过15℃即可移栽。一般4叶~6叶移栽,漂浮育苗和盘育苗等可适时提早到3.5叶移栽。具体移栽时间依据种植制度、前茬作物收割时间、气候条件等确定。移栽前需对苗床浇水保根,每亩移栽密度根据高粱的品种特性和种植制度等确定,移栽后及时浇水定根,确保成活。
4.1.6田间管理
4.1.6.1移栽成活后或直播苗龄达到4叶~5叶进行匀苗、间苗和补苗处理;每穴保留或补足2苗。
4.1.6.26叶~8叶除去分蘖苗、中耕除草和培土壅蔸。
4.1.6.3肥料应符合NY/T要求。
全生育期用肥量为:施用25kg/亩左右复合肥(N、P、K各含15%)。
苗肥在移栽后5d或直播4叶后施用,比例占20%~30%,每亩加施腐熟清粪水kg~kg。拔节肥在6叶~8叶施用,比例占50%~60%,每亩加施腐熟农家肥kg~kg。
穗肥在幼穗分化期根据田间长势的酌情施用。一般每亩施清水kg、尿素3kg~5kg。
4.2再生高粱
留桩:杂交高粱正季收获时留桩3cm~4cm;常规高粱采正季收获时留桩30cm~40cm,待基部腋芽萌发后再剪除3cm~4cm以上部分,及时移除田间秸秆。
除蘖:再生苗3叶~5叶期间,按照除上留下、去弱留强原则保持1桩1苗。缺窝缺苗部分移栽带根蘖苗补足。
施肥:头季高粱收获后2d内施用发苗肥,每亩施用腐熟清粪水kg~kg;再生苗5叶1心第2次施肥,按每亩kg腐熟清粪水加6kg~7kg尿素施用。如遇旱情及时抗旱保苗。
培土:结合施用发苗肥中耕除草,施用拔节肥培土壅蔸。
5病虫草鸟害防治
5.1基本要求
5.1.1防治原则
遵循以“防”为主、以“控”为辅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辅之化学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NY/T的规定。
5.2防治措施
5.2.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及时深翻土壤,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5.2.2物理防治
可采用诱杀与避驱等方式,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等诱杀害虫,每50亩左右安装一盏杀虫灯诱杀夜蛾科害虫,每亩安插黄板20张~25张诱捕蚜虫、芒蝇。籽粒转色至成熟期可使用防鸟网、反光膜、驱鸟器等驱赶鸟类。
5.2.3生物防治
利用释放赤眼蜂方法防治玉米螟的幼虫。方法为:每亩设置2个释放点,释放时应根据风向、风速设置点位,如风大时,应在上风头适当增加布点和释放量,下风头可适当减少;共放两次蜂,在玉米螟产卵时期后推10天,第一次放蜂,间隔5~7天第二次放蜂,每次每亩释放蜂头;蜂卡使用方法:每亩使用2个蜂卡(一般每个蜂卡约70粒柞蚕卵,每粒柞蚕卵可出70~80头赤眼蜂),将蜂卡均匀分开,用牙签固定于高粱中部叶片背面的中间背光处既可。#深度好文计划#
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自然天敌防治蚜虫。方法为:益害比约为1
0。
5.2.4化学防治
加强病虫害的测报,及时掌握病虫草害的发生动态,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针对病虫草害应掌握防治时期施药、安全间隔期和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推荐防治方法见附录A。
6收获
全穗85%~90%籽粒变红变硬时抢晴收割,及时晾晒或烘干。
7包装储运
7.1包装
应符合NY/T的规定。
7.2贮藏
收获脱粒后,籽粒晾晒至水分≤13%后入库管理,应清洁、干燥、通风,严防霉变、虫蛀、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无虫害和鼠害。贮藏设施、周围环境、卫生要求、出入库、堆放等应符合NY/T的规定。
8生产废弃物的处理
及时清理废旧农、地膜、农药及肥料包装等,不应残留在田间,统一回收并交由专业公司处理。
秸秆粉碎发酵后可用作青贮饲料、有机肥料等,或者直接填埋处理。
9生产档案管理
应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绿色食品高粱生产的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病虫草鸟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废弃物处理记录等情况,并保存记录3年以上。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长江以南绿色食品高粱生产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推荐农药使用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