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一大爷,为喝好酒,自购设备学酿酒,刚 [复制链接]

1#

河南一大爷,为喝好酒,自购设备学酿酒,刚喝2天就难受,为啥

想喝好酒,却又不会选?

如今的白酒市场,真假酒掺卖、喝完上头已经不算啥稀罕事了!

既然改变不了大环境,那为啥不自己酿酒喝呢?成本低不说,最主要是真材实料酿的酒,喝着也放心。

河南的张大爷也有这种想法,刚好最近家里的高粱、玉米都成熟了,于是说干就干,马上买了一套二手设备,几番折腾下来,还真把酒给酿出来了。

满院子都飘着酒香味,心想这准事成了,当天晚上就弄了一桌好菜,就等着下酒用呢,谁知道刚喝了2天就难受,咋回事?

咨询了当地的酿酒师傅后才明白,原来酿酒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喝完不舒服主要与以下4点有关:

原因一:用料太随意

张大爷估计不知道,玉米并不适合用于酿酒。

玉米胚芽中的脂肪含量高达30%-40%,而高粱的脂肪含量基本低于4%,脂肪含量高的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升酸快、幅度大,易产生邪杂味儿。

由于玉米中的脂肪含量高,酿出的酒中杂醇油含量自然也高,而杂醇油,通俗地说就是脂肪混合物,这是上头的主要原因。

另外,不管是玉米还是高粱,都难免有霉变、虫蛀的种子,如果酿酒前不清洗、筛选出来的话,也会影响成酒的品质。

原因二:接酒时,温度处理不到位

要知道,酒精的沸点在78.4度,这也意味着只有蒸笼内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时,酒才能被蒸馏出来,张大爷光图速度,自然是越大火烧锅越好。

殊不知,只有当接酒温度在25度的时候,酒水中的香味物质才能保留在酒水中,超过这个温度的话,自然全都挥发掉了,即便是满院飘香,酒水也会比较寡淡,除了辣味之外,丝毫感受不到酒香味。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烧火不能太旺之外,还需要用到冷却器,主要为了减低接酒温度,保留香味物质。

原因三:头酒和尾酒舍不得扔掉

众所周知,头酒和尾酒中的甲醇、杂醇油含量最高,但是老人哪懂那么多,光觉得扔了可惜,就全都保留下来了,喝了不上头才怪!

说实话,要想去除这些上头物质,仅仅靠舍弃头酒和尾酒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专业的除杂设备,价格并不便宜,很多小作坊都舍不得买。

通常,只有大酒厂才有这种大型设备,并且还有专门的老师傅严格把关,最大程度地保障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含量低于安全标准。

君中元私藏酒君6曾传政岳正大师臻制纯粮食酿造坤沙老酒53度酱香型白酒ml*1单瓶装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购买

产自酱酒核心产区的君中元私藏酒就是这样,由曾传政(师承酱香之父李兴发)酿造而成,老一辈的酿酒人,对酒质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严格。

这家酒厂,特意选址在茅台酒厂对面,只为共享天然酿酒环境,别看它名气不大,在用料和工艺上可丝毫不马虎。

多年来,只用当地独有的小红粮酿酒,为啥非它不可?说白了,这种高粱不光十分耐蒸煮,最重要的是单宁含量高,会让成酒比普通高粱酒更香一些。

整个酿酒周期长达一年,需要经历7次取酒,而普通高粱通常只能取酒3-4次,如果再舍去头酒和尾酒的话,还能剩点啥?恐怕比买的都贵!

成酒之后,这家酒厂为了去除酒水中的甲醇、杂醇油,至少会窖藏6年才能出厂,品质都在优级标准之上,喝着酱味浓郁,入喉丝毫不刺激,回甜明显,余香悠长,令人久久难忘。

原因四:新酒不能直接喝

上面提到,新酒中含有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除此之外,还有硫化氢等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必须要长时间窖藏才能慢慢挥发出去。

一般,窖藏半年以上的白酒中,就几乎检测不到这些物质了,这个时候的白酒,不光酒香会更浓郁,口感也会更加柔和,丝毫没有新酒的辛辣感。

写在最后,你有自己酿酒的经历吗?你认为自酿酒需要注意什么呢?欢迎补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