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界的“扛把子”,四川为什么干不过贵州?真相竟是“勾兑”
谈到全国白酒的格局,现在市场上名气最大的无疑是贵州的茅台酒,以一己之力搅动白酒行业的风云,让一款饮用白酒变成理财成品,被人称为“液体黄金”。
但要是说到全国酿酒产量最多的省,无疑是四川,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酿酒上属于独一档的存在。
笔者有一位从事白酒行情研究的大佬,曾向他讨教过关于川酒和贵州白酒的局面,没想到大佬的一席话却揭开了白酒行业的诸多内幕。
不仅涉及到这两地的白酒,还牵扯到全国其它白酒厂家的生产。
川贵白酒格局
大佬先是列出一组数据,根据我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年全国白酒产量显示,当年全国共生产白酒万千升(不含小作坊自酿白酒)。
四川的酿酒量是万千升,占据全国的一半还多,而隔壁的贵州,全年产量也仅仅刚过30万千升,差了近十余倍。
虽然产量差得很多,但是在营收上,二者可是天差地别。
数据显示,川酒全年营收达亿,利润却只有亿,但是茅台年全年营收亿(茅台约,系列酒亿),利润却达到了亿。
仅茅台一家就能抗衡整个四川的白酒利润!
从产量上看,贵州连四川的零头都够不上,但是在利润上却是碾压。
有网友说这是因为贵州主产酱酒,四川主要是浓香白酒,而酱香酒价格要比浓香白酒贵得多,所以利润稍多一些也很正常。
确实,这是原因之一!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四川白酒出售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基酒,甚至都不是瓶装酒。
很明显,基酒普通人肯定买不到,大部分还是被各家酒厂收购了,陈放了几年的基酒价格甚至还不如一瓶二锅头。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四川的酒水产量很高,但利润却很低的根本原因。
其它酒厂把从四川拉过去的基酒重新勾兑,然后贴上自己的标签,一瓶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白酒酒诞生了!
基酒决定酒厂的定位
这里我们来说一下什么是基酒。
基酒原本是洋酒中的一个概念,但是在我们的白酒开始学会勾调之后,也引入了基酒这一说法。
一款白酒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基酒。
它有多种不同的叫法,有的叫酒基,有的叫原浆酒。
其实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我们是没有基酒这个说法的,当时大家喝的都是原浆酒。
但是当时粮食产量连温饱都不能解决,更别说还有多余的粮食酿酒了。由于白酒的需求量又比较大,所以开始对基酒进行勾兑,出现了勾兑酒。
有的酒厂没有好的基酒,只能用食用酒精,香精,水等勾兑出来酒精勾兑酒,例如牛栏山,二锅头,老村长等。
这种酒成本低,价格便宜,但是对身体的损伤也是极大的,轻则口干头痛,重则致盲失明。
基本上喝酒断片儿,酒精中毒的新闻都是喝的酒精勾兑酒引起的。印度每年那么多人喝假酒死亡的事件也是因此。
但是有的酒厂拥有陈年老窖,基酒储量丰富,所以其白酒定位也比较高,例如道光廿五,水井坊,玉蝉酒,君中元私藏酒等。
它们的酒虽然也勾调,但是用的却是新酒勾调老酒,例如君中元私藏酒,用的是6年的基酒勾调3年的新酒,全程不掺一滴水。
这样的良心酒得益于其酿造人曾传政——原茅台副厂长李兴发的弟子,在他的严苛要求下,坚持向茅台的生产工艺看齐。
原料用的是茅台镇当地产量稀少的糯高粱,出酒率高。酿造工艺用的是传统的大曲坤沙工艺,新酒酿造就需要一年时间。
大家都知道,纯酿酿造的白酒价格要比酒精勾调的价格高,而用坤沙工艺的白酒价格又要再上一个台阶。
尤其是茅台带来的影响,让大家无形中认为酱酒应该很贵,但是这款酒却拉低了酱酒的入场券,性价比不错。
像川贵等地的酒厂基本产能足够,基酒都是自给自足,但是安徽,江苏,山东,北京等地的白酒,很大一部分基酒就是从四川拉来的。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山东一代酒王秦池,就是败在收购基酒这件事上,但是在今天,好像大家已经逐渐能接受了这件事。
早些时候,古井贡酒被爆出从四川收购基酒,其股价甚至没有收到丝毫影响,说明消费者对市场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了。
但是作为老八大名酒之一,一边收购基酒酿酒,一边宣传自己的地域特色,总是让人觉得有些不舒服。
你对这种收购基酒酿酒的方式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