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证状的图片库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年10月,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间,莫言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甚至是许多国人的骄傲。但是,近日,中国作协、《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权威机构和央媒,正式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踢出中国百年名作家之列。是诺贝尔奖评错了,还是诺贝尔奖不适合国情?还有待评论家们继续探索。莫言给人的印象是,要么不说,要么就说实话。但熟悉的他的人却说,莫言骨子里很狂,还讲了一个典故。相传,当年在军艺念书期间,莫言结识了同为山东老乡的李存葆。那时的莫言是个寂寂无名的穷小子,可李存葆凭借着《高山下的花环》,已经是著名作家。当时的莫言有些愣头青,他自认才华不在李存葆之下,一次开会公开说:"李存葆的小说,根本不是小说,散发着连队小报的油墨香"。此话一出引得全场哗然,当时李存葆是全校风头最盛的学生,大家都觉得莫言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自那以后,李存葆确实鲜有作品问世。而不久以后,年早春,莫言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该作一发,立即引起轰动!由于信息不对称,青春期的我是在暑假里才看到《红高粱》的,还是《中篇小说选刊》转载的版本。当时很兴奋,看到“我爷爷"、"我奶奶”,原来和家乡流传的民间人物如出一辙,从此,对"英雄"有了新认识,不再局限性于高大尚了!而且,终于有一篇小说比金庸琼瑶的作品更好看了,如果有更多类似于《红高粱》的小说,何愁通俗小说不败?!后来,又读了几年书,终于有了个折衷的认知——之前的改开文学讲生活,到了莫言的《红高粱》,开始变得讲文学了。莫言的成功,逼迫着别人也去改变,但不是谁想改变就改变的,多数人不成功,或者转向,或者搞个小圈子孤芳自赏。莫言算是指明了文学的方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最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乎是应该的!当然,上面这些,自然算不得评论,那些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标准评论文章也实在不是草根打工人能写出来的。就是随便聊聊,或者,也算是一种声音吧。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有不同的声音。说这话的李医生已经走了两年,但此言犹在耳边!而忽然之间,莫言就莫言了。不过,好在莫言还有堆积如山的作品,随便录一段,便可以应下今天的景:“狭窄的青石街道上人们摩肩擦背,碰碰撞撞,由于都沉默,人们变得特别友善。只有油锅里炸物的哧啦声,只有刀在案板上的噼啪声,只有人嘴咀嚼时的吧嗒声,只有那些被现场宰杀的小鸟的唧唧声……”刘洪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