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莫非真得“莫言”了
莫言,当代著名作家,他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然而近日有传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已经不再是著名作家了。消息一出,令很多人纳闷。
据了解,该传言源自对两篇文章的解读:
第一,《光明日报》6月22日,发表了署名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的文章《百年中国文学的红色基因》。该文列出了中国百年来上百作家作品,新中国建立后作家的作品也有数十部,唯独不见莫言。
第二,《光明日报》6月24日,发表了署名《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文章《让人们重回百年文学现场——写在“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出版之际》,文章也列出的大量作家作品,但是也没有莫言。
于是,网上有人发文说,从这两点表明莫言已经被踢出百年知名作家行列。
于是便有人将“媚外的帽子”戴在了莫言头上,上纲上线,进行攻击。
还有人煞有介事地抛出了“深层原因”,称这可从当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文学委员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关于莫言获奖的颁奖辞就略见一二。
颁奖辞中称: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
莫言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
莫言描写的是一个猪圈般的生活等等......
还有网文认为,诚如其言,莫言的作品没有一部是歌颂社XX义新生活的,不仅不歌颂,还几乎都在揭露所谓的“黑暗”。
在讴歌与赞美,在正面弘扬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进程方面,这样的作品被否定在所难免。
但是,也有媒体人指出,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这么一个所谓的作协给作家的排名榜。是否著名,也不是一个“协会”能够决定的,而是由作家的作品决定的。
除了作品,莫言曾说过的一些“不招人待见”的大实话,也有“授人以柄的嫌疑”。
比如,他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其实只能干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血肉连同灵魂转移到自己作品中去。
从小就被教育,爱这个爱那个。其实很简单,在你有难的时候谁爱你,你就爱谁。
还说: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另外还有视频显示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到自己作品的笔名时坦言:取名莫言,就是告诫自己少说话,慎说话,但是仍然管不住自己,有时还是说了一些别人不爱听的话。(大致意思)
莫言,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文学作家之一;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
年10月,莫言作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开始被国内外大众所知晓。
其实,中国人应该很早就知晓莫言的;亦或只知其作品,不知其人罢了。看过《红高粱》电影的人非常多,这部上世纪80年代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一经播出就蜚声海内外。
而该电影的编剧就是莫言。而且,这部电影就是根据莫言自己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改编的。
当时小说《红高粱》发表后,立即在文坛引起巨大轰动。
很快,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国际上也引起重视。年,电影《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莫言(笔名),本名叫管谟业,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农村。
年,11岁的莫言辍学,回乡当了放牛娃。年8月,莫言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
年2月参军,曾任班长、教员、干事等职。
年,开始文学创作。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崭露文学天赋。
年9月,莫言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年,发表著名的中篇小说《红高粱》,一时声名大噪。
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莫言担任编剧。
年,电影《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同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
年,出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年,出版长篇小说《酒国》。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年,出版长篇小说《檀香刑》。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年,出版长篇小说《蛙》。
年,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年,当选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
年,创作小说《等待摩西》。
年,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
关于莫言其人、其作品,网上有介绍也有评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搜一下看看。
莫言非常重视文学的“本体意义”,体验性是他乡村写作最重要的特点。这得益于他二十年的农村生活,与乡间朝夕相处,它的魅力与痛苦都深入到作家的骨髓,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体验。
莫言发现了普通人发现不了的体验,那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深刻;他能发现农村不仅有耕种的辛劳,还有收获的喜悦;不仅有众所周知的麻木愚昧,还有为人不知的真诚纯粹。
莫言的系列小说打破宏观历史叙事,着力展示小人物的历史和人性的丰富。它以小人物的多维的、立体的性格展示,通过他们人性的自私、欲望和面对民族大义时冲锋陷阵的伟岸,以及在历史的洪流面前无能为力的苍凉,来展现“历史的另类书写”。
再者,莫言在其小说创作中,通过特定历史阶段中的个体,在面对生殖的苦难、战火的侵袭、食不果腹的生命危机等等时的细节刻画,来展现人物在巨大的历史洪流和苦难中的坚韧、顽强与包容,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光辉;也从侧面表现了特定历史阶段带给个人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对创造它的人类的束缚。
在莫言的笔下,既表达了历史细节的真实,而非概念的真实,又表达了历史人物形象的真实;这是一种生动的,具有明确叙事视角的“历史表达”。
莫言的作品,对完美人性的讴歌和对违背人性发展的批判都一针见血。
莫言是一位执着于现实人生,又具有反思批判性的作家;人及人,在历史现实面前的生活情状,以及情感流变,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