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http://pf.39.net/bdfyy/bdflx/Slowtime
慢时光
文/时光君-双木慢时光原创,转载请联系
在这个即将过去的五一档,还是《悬崖之上》笑到了最后。
统计数据显示,该片票房后来居上,截止今日已经突破了8亿,占据了第一位。
电影以年的哈尔滨为故事背景,讲述共产党特工执行秘密任务,与敌人斗智斗勇,完成使命的故事。
猫眼评分已达到了9.1分,豆瓣评分也达到了7.7分。
观众好评如潮,更有网友把它评为“年度最佳谍战大片”。
而《悬崖之上》的导演张艺谋,也再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视线之中。
对于张艺谋来说,《悬崖之上》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这是他首次执导谍战片。
而纵观张艺谋的职业生涯,他一直在做的,就是不断触碰新的题材。
从《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一系列女性题材杰作;
随后,他拥抱大片时代,拍摄了《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
近年来,他在电影《影》中展现水墨色彩的东方美学,甚至执导了观念演出《对话·寓言》,借助舞台艺术展开科技与人性的对话;
这一次,他又在谍战片上有了新突破。
而且,他还越来越高产,最近三年连续拍了3部电影,《影》、《一秒钟》、《悬崖之上》。
这种旺盛的创作精力和对新事物的不断追求,让人很难想象他已经年逾古稀了。
是的,他已经71岁了。
这个年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在颐养天年了。
而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却总是说:
“如果一直有好剧本能续上,我都不止一年拍一部。我总是想多拍一点,希望能不辜负、不耽误这个时光,不枉人生一场。”
天生要强的的人,每一步都能抓住机会
张艺谋的出身不好。
他的大伯,解放前去了台湾,二伯下落不明,被怀疑是国民党特务;
而他的父亲,也当过国民党军需官。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出身,让张艺谋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体悟:
“我实际上是被人从门缝儿里看着长大的。”
为了被大家看得起,也为了免于欺凌,青年张艺谋就去学抄大字报练字,学画毛主席像。
最后他练出了一项绝活:
只拿着放大尺就能画出巨幅主席像,只用拖把蘸着颜料就能写出规整的超大标语。
多年后,张艺谋回忆起这段经历:
“因为太害怕被抛弃,所以没日没夜地练习,进步非常快。”
年,因为会刷标语能画主席像,还打的一手好篮球,张艺谋成为了陕西国棉八厂的一名车间宣传员。
在那个年代,进厂当了工人,基本上就是一辈子的铁饭碗了。
但张艺谋并没有安于当下,他想要更广阔的天空。
在那段时间,他无意中接触到了摄影,一下子便爱上了。
他决定了,自己一定要学摄影,这不仅是自己的爱好,未来更可能成为自己的出路。
为了买相机,他开始攒钱。
可攒了三年的工资,还是不够,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很直接办法——卖血。
在卖血换了钱之后,再有一点母亲的资助,最终他花了块6,买了一台海鸥相机。
拿到相机的那一天,他兴奋的沿着河走了十几里地,拍出了人生第一张照片:一个农民在河边耕地。
在工厂的那几年,是漫长压抑的,但却也是最韬光养晦的时间。
他住在一间狭小的暗房里,买来摄影的书籍,学习构图,尝试洗照片。
渐渐地,他拍得越来越好,在厂里当起了业余摄影师。
甚至,凭借出色的摄影才华,张艺谋还被同事们奉为“国棉八厂四大才子”之一。
到了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张艺谋也蠢蠢欲动,想要考大学。
他怕自己家庭出身问题过不了关,所以打定主意是个大学就上。
权衡再三,他选择了西北农学院,因为那里的畜牧专业分很低,容易上。
幸好室友一句话提醒了他:
“你拍照那么好,干嘛不考北京电影学院呢?”
张艺谋被一语惊醒,开始打算报考北电摄影系。
可惜他那时候已经28岁了,年龄超了6岁,名都报不了。
幸好,他千方百计寄的一套摄影作品,被文化部长黄镇看到了。
部长看到了他的作品,觉得非常出众,于是便破格录用了他。
看完张艺谋的这段经历,想起了一句话:
没有人能给你光明,除了你自己。
因为出身不好,张艺谋自小便养成了不张扬、只低头做事的性格。
在后来的采访中,张艺谋多次谈及过当年的自卑,没有背景,只能用最笨的努力奋起直追。
不知明天如何,所以今天只能加倍努力;
不知远方何在,所以每一步都是在求索。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真实、无奈,不认命、不设限,挣扎扑爬。
活生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生活、坚定发光。
他的光,终将改写命运、赢得圆满。
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张艺谋再一次感受到了差距。
有些同学自小便在电影世家长大,谈吐不俗,气度不凡。
比如田壮壮,父亲是电影制片厂厂长,母亲是受过周总理当面表扬的演员“永远的江姐”,人家看过的电影比你知道的电影都多。
比如陈凯歌,父亲是执导过《杨门女将》的老一代导演,对戏曲片钻研颇深,后来陈凯歌拍《霸王别姬》,还给他做艺术指导。
张艺谋后来回忆说:“我们这些人当时都有些拍他们马屁。”
而张艺谋自己呢,有的只是年龄,比其他同学普遍大几岁。
既然比不过,那就静下心来奋起直追。
张艺谋找到几个最有学问的同学,请求他们给自己开书单。
书单开好后,他在一本一本的借来,在昏暗的灯光下埋头苦读。
他开始恶补电影,一边看还一边在卡片上快速记构图、光线、影调。
大学四年,他看了几百部电影,装这些卡片就用了半箱子。
他虽然是摄影系,但他也一直想当导演。
那时候田壮壮已经开始拍起了短片作品,张艺谋白天在剧组当摄影,晚上回宿色就一个劲琢磨:
“要是让我来导,应该怎么拍。”
就这样,张艺谋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疯狂汲取知识。
“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太落伍了,见识太少,能抓点什么是什么。”
年7月,张艺谋从北影毕业,与其他三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了又偏又远的广西电影制片厂。
虽然条件很差,远比不上留在北京,但厂里对新到来的高材生也很重视。
第二年,厂里破格批准这四个应届毕业生为主体,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青年摄制组”,开始拍摄电影《一个和八个》。
作为摄影师的张艺谋,他一上来就一个原则:
怎么不一样怎么来,标新立异。
他大胆运用了不完整构图和黑白灰影调,在摄与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电影上映后,电影届都被这种新颖的拍摄手法所吸引,张艺谋也开始受到了大家的注意。
后来,张艺谋又担任了《黄土地》、《大阅兵》等电影的摄影师,并凭此获得了多次国际摄影大奖,从此跨入一线摄影师的行列。
甚至,张艺谋还当过演员,以男主角的身份主演了电影《老井》,并因质朴、准确的表演,获得了金鸡奖、百花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这可是中国第一位A级国际电影节影帝。
在经过这么多的沉淀之后,张艺谋终于开始走起了自己的导演梦。
年,张艺谋用元向莫言买下了小说《红高粱家族》的版权,想要改编成电影。
但对于小说中的那片看不到边际的高粱地,他始终找不到。
最后,他揣着4万块来到了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跟村民说:
“只要种出高粱,这4万就给你们了,粮食我也不要了。”
就在这样严谨的态度下,张艺谋拍出了自己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红高粱》。
张艺谋用九儿、淑贤、恋儿三个女人的三种不同人生,表达了生命的火热和旺盛。
尤其是对于色彩的运用,更是颂扬了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
年,《红高粱》获得了第38届金熊奖,这是中国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首次获得最高奖项。
这时的他,38岁。
而张艺谋,也从此一飞冲天。
《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这些电影让他蜚声国际,拿奖拿到手软。
他成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也让中国电影开始被全世界所看见。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事情没有完不成的,关键在于你想不想完成,如果你不愿意去努力,那么即使在简单的事情你也做不好。
如果你愿意去奋斗,始终走在拼搏的路上,那你的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年,张艺谋赴美参加奥斯卡颁奖晚会。
那年,80岁的黑泽明获得了终身成就感,发表感言称:
“我今天还在学着拍电影。”
此后,张艺谋一直牢记着这句话:
“20多年,我深深记住黑泽明的这句话。我不能跟大师相比,但我也在学着拍电影。”
年,大制作电影《英雄》票房高达2.5亿,占了当年国内电影的一半。
票房全球高歌猛进,但呈现出来的结局,却难以被大众所接受。
对影片和他本人的批评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有人说,这是埋没了他的半世英名。
有人说,他之前在拍外国人的马屁,现在在拍政府的马屁。
他都不作声。
直到有人说,他根本就不热爱电影。
张艺谋一下子火了:
“你说我拍外国人的马屁,好!我拍外国人马屁!你说我拍政府马屁,好!我拍政府马屁!但你说我不爱电影,我拿电影做工具,这就从本质上否定了你创作最基本的真诚。到了这个程度你就没办法辩解了,你真的成了一个小人了。”
张艺谋不热爱电影吗?
当然热爱,甚至超过了一切。
我们今天的影视环境是怎样的呢?
商业、功利、浮躁,亵渎多于热爱,糟蹋大于发展。
也许在今天的人看来,评分无所谓,热爱算个屁,能当饭吃吗。
替身、抠图、PS,台词都记不住说不清,就这样还能拿几千万片酬。
于是,有的人开始堕落,有的人已经晚节不保,有的人还在如老黄牛一般默默耕耘。
前一种人,影视圈大把,后一类人,就像张艺谋。
30余年间,执导了23部电影。
不光高产,质量也颇高,很多作品均在国内外有分量的电影节上提名或获奖。
而且,他还执导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执导了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推出的《印象》系列实景剧场。
他的时间规划,一般人很难想象。
他白天同时推进多个项目,晚上再拿出四五个小时看电影做功课。
一直工作到凌晨五点才睡,早上十点左右起,吃全天唯一一顿饭,接着看小说,看剧本,开讨论会。
如此周而复始,几乎全年无休。
平时除了拍电影、宣传电影,其余活动一概不参加。
就像他说的那样,“不是在拍电影,就是在去拍电影的路上。”
人们问他,你都70多岁了,还这么折腾干嘛?
他的回答就一句:“我闲不住啊。”
他虽然被大家奉为“国师”,可他却不以为然:
“我无意承担这个角色,不想做文化精英的代表。我不是一个爱惜自己羽毛的人,我只把自己当一个手艺人。”
《悬崖之上》之后,张艺谋的新片《坚如磐石》也将要在明年上映了。
这又是他对于另一领域的全新尝试——警匪片。
爱电影这件事,他爱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做成了高峰,还想推倒重来,再成就高峰。
这样的勇敢,试问当今多少人能做到。
年轻之时,张艺谋也曾踏遍烈火烹油之名利场,拿尽鲜花着锦之电影奖。
那时的他,功底厚,眼光毒,识人无数,捧人无数,身边的豪客名流,走马灯似的换。
而行之暮年,在繁华落幕之后,他却越来越明白心中所想所思,不过“电影”二字。
他放下名利,返璞归真。
他孤独的坚持着自己的主张,用心热爱着终身的事业。
只因为,岁月悠长,唯有热爱才能不惧波澜起伏,永朝逆风飞翔,眼底充满星光。
点个“在看”,祝福张艺谋,祝福这位中国电影届的先行者。
*作者:时光君--双木,90后,慢时光专栏作者,用理性认真思考,用态度安静生活。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个人33。本文授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