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起白酒,什么茅五洋剑,郎汾泸习,不是在黄河流域就是在长江流域,因为这两地自古就是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自然条件优越,所以适合酿酒。
广西在古代属于百越之地,从南宋时,这里才刚开发,文化底蕴比较薄弱,自然各种生产工艺要落后于内地。
尤其是在酿酒上,一直到现在,广西人都没有酿造出一款能够走向全国的优质白酒。
最出名的桂林三花酒,也只是在两广的知名度比较高,进入北方就很少能够看到。
但在广西,有一种酒没有三花酒这样的名头,却是很多老百姓的真爱,他们亲切的称呼它为“土茅台”,意为和茅台一样好喝。
它有一个非常亲切而又接地气的名字,低调中又带着一丝狠厉,猜到了吗?没错,就是“土炮”。
因为这种酒是用大米酿造的,所以也被叫作广西米酒,此米酒可不是那种孝感米酒,而是真正的高度白酒。
酿造方法也很简单,先把米饭煮熟,探后摊晾等温度降到30度左右的时候,将酒曲洒在上面。
接着再将搅拌均匀的米饭放入容器中密封好,等待48小时后,加入干净的清水,然后再次密封发酵15天左右。
加注的清水一定要干净,没有污染的山泉水最佳,等到最后酒水呈现棕褐色就可以开始蒸馏取酒了。
这种手艺在广西农村非常盛行,基本上老一辈都会操作,而且这种“土炮酒”非常盛行。
也许他们没有喝过牛栏山,没喝过二锅头,但是一定喝过自己酿的“土炮”。
因为酿造的手法比较粗糙简单,所以在口感上没有大牌酒那样立体丰富,但是这是老百姓自己酿的酒,每一道工序都看得见,真正的纯粮酿造,喝起来更放心。
很多广西人去外地打工,临走时都会灌一些“土炮”随身携带,不仅仅是因为它便宜,更重要的是一种家乡情结。
但是如今,这项手艺就快要失传了。
年轻人都纷纷涌向大城市,农村的传统手艺没有多少人看得上,学习“土炮”酿酒的人也越来越少。
而且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白酒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在价格挤压之下,这种自酿白酒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导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自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艺将彻底失传。
其实不单单是“土炮”,各种手艺活正在逐渐消失。一方面,工业化进展加快,生产效率高,质量好,不断冲击着传统工艺。
另一方面,传统工艺耗时耗力大,而且回报也不对等,但现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很少有年轻人能耐得住寂寞。
能够坚持手工酿酒的厂家更是少之又少。据我所知,目前也就酱酒酿造的工艺还在使用纯手工酿造。
目前茅台就是用的这种工艺,从制曲开始就是纯人工,端午制曲,重阳下沙,都是手工来做。
同属茅台镇的君中元私藏酒也是如此,因为它的酿造人是曾传政,拜师茅台老厂长李兴发,酿酒技术一脉相承。
君中元私藏酒君6曾传政岳正大师臻制纯粮食酿造坤沙老酒53度酱香型白酒单瓶装ml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购买
在原料上,也是用的同规格的红缨子高粱,这种高粱外壳坚硬,非常耐高温,所以烘烤时不容易糊,酒水的焦香味就会比较浓郁,而没有焦糊味。
入口之后,酱酒的醇厚味道布满口腔,花果香,粮食香,焦香等层叠而至,让人上瘾,不舍得下咽。
吞咽时,也是非常的丝滑顺畅,没有一点滞涩感,喝到肚中,轻轻呼出一口气,淡淡的粮食香还萦绕在鼻尖,让人难以自拔。
但是很可惜,因为是纯手工酿造的,所以酒的产量并不是很高,仅仅能够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多年来也没有往外地扩展,知道的人并不多。
近两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各种快要濒临灭绝的老手艺借助互联网重新焕发了光彩,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正是因为各具特色的不同文化相互交织,才有我们这么多姿多彩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