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生如梦,共饮江月 [复制链接]

1#

江鹤第一次见到老杨,是年秋季,高梁刚刚成熟的时候。

那年他父亲在贵州仁怀乡下承包了多亩地种高粱,田地分布在海拔米的贫困村,离著名的茅台镇约1.5小时车程,山路崎岖多弯。丰收的时候,沉甸甸的高粱颗颗饱满,躲在碧绿的秆叶后,低垂着头等待着收获。

那天老杨来时,江鹤正在齐人高的高粱旁忙碌,微风将高粱压弯,他一手持杆,一手持镰刀割穗,使高粱叶将割下的穗子扎好,放在背后的竹背篓里。

在听到有人呼唤他名字,便抬起头擦汗,顺便见到了田埂上的老杨。

在俩人相见之前,江鹤有过一段还算平凡的经历。

他年出生在贵州农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从小过着清苦的日子,不过读书成绩很好,为了早点出来工作,年考入贵阳水利水电学校,98年毕业后分配到一家火电站吃国家粮,上了两年班,后被调到林东矿务局任职一年。

江鹤像每一个农家子弟一样不擅言辞,只喜欢做踏踏实实的工作,他内向、本分,在单位里吃不太开,21岁这年,他觉得在矿务局应该很难出人头地,工资也不满意,决定辞职下海做药品销售工作。

但他内敛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干销售,后来将药品销售业务转给亲戚,随父亲一起打理田地里的活,在外兜了一圈,又回到朴实的农家本色。

他父亲爱收拾土地,他也喜欢。

他们家常年种植烤烟、高粱,种烤烟异常辛苦,平时以高粱为主,而附近茅台镇酿酒需要好高梁,基本不愁销路。

年8月间,我在茅台镇见到江鹤,和他谈及往事,问起当年种高粱的收入,他望着赤水河回忆了一会,说当时一斤高粱七八毛钱的利润,大概一年挣二十万上下。

年秋季,高梁刚刚成熟的时候,江鹤第一次见到了老杨。

老杨较江鹤年长十几岁,15岁时,他随父亲和小叔来到茅台镇酒厂工作,见到江鹤时,已有十几年的酿酒经验。

一个侠客的故事总是荡气回肠,而工匠的故事往往枯燥乏味,这十几年的时间,他的人生只有一个单调的酒字。

年代,老杨随父亲原在茅台一家酿酒小作坊工作,慢慢累积了酿酒技术,后来小作坊关门,父子二人拿着积蓄,盘下了当地一家烧坊,开始了创业之路。

酒厂从十个酵池开始起步,一点一点地慢慢做大。

常年泡在酿酒车间里,使老杨在九十年代时,成长一名真正的酿酒师。

跟寻常想象中,酿酒师坐在优雅的环境里品酒不同,酿酒是份繁重的体力活和耐力活,每天要在车间头泡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二十个小时,每一步都要按时按点做记录。

车间里温度很高,夏天时犹如一个大蒸箱,所以天热时都是半夜两三点上班,工作十个小时左右下班。

一个酿酒师一年天,有天得日夜颠倒泡在车间。

酿酒师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极考验师傅的刻苦和耐性,会遭受体力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早些年茅台镇白酒并没多少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