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网上医院 http://m.39.net/pf/a_9448052.html 6月21日,夏至。秦巴腹地一片葱茏,万物疯长,青白相间的民居隐现其中。
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易地搬迁户胡德莲家的日子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两个月,胡德莲始终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与嘱托,心里始终铆足一股劲,不等不靠,用勤劳的双手在老家的山坡上种满幸福。
“她是个闲不住的人,这段时间一直在万福山老家种茶种粮。”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胡德莲农忙时很少在新家居住,几乎都在山上忙活着。于是,我们决定上山去探寻她的近况。
山路蛇形,沿途随处是绿油油的稻田,长势甚好。途经木瓜村,整洁的民房依山而建,门口的沟沟坎坎种满了蔬菜瓜果,老人坐在屋檐下一副悠然姿态,远处田间不时有农户冒着酷暑忙碌着,水牛慢吞吞地沿着深草走,山民负着背篓跟着,远处的竹林不时会有不知名的鸟鸣叫着飞出……一幅乡村画卷徐徐在眼前铺展开来。
20多公里的路我们开车就用了40分钟。胡德莲的家就在路的尽头,沿着崎岖的小路,穿过一片玉米地,便是她那几间破旧的土坯房。
“外边热,你们赶紧坐到屋里头。”见到客人,刚从田里回来的胡德莲很热情,也略显拘谨,下意识地拍了拍身上的土。46岁的她,手很粗糙,有着山里人独有的红里透黑的健康肤色。
她家的土坯房外摆满了各种农具,屋内很凉,一张小方桌和几把竹椅板凳就是她过去待客的地方,墙壁几乎都是烟熏色,火塘边的墙已经变得漆黑。这是胡德莲一家过去苦日子的真实写照和见证。
“我是年从安康山那边嫁过来的,当时大家的日子都差不多,一年到头只要不饿肚子就是好日子。”胡德莲告诉记者,她们村山很大,但是耕地少,一家也就水田坡地2亩左右,水田种水稻,坡地种玉米、油菜、土豆、红薯,一年下来勉强糊口。后来有了孩子,花费大了,丈夫便走出大山下小煤窑、去建筑工地务工。
“我们村是平利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户人,属于深度贫困村。”听村文书夏林讲,万福山村以前不叫这个名字。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群山叠嶂,一眼望不到边。据说只要站到山顶,便可以望见安康城,缘于安康以前叫金州府,这个村便有了望府山的村名。曾几何时,为了早日过上好日子,人们心存祈愿,便将村子改名为“万福山”,期望好日子早点儿到来。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新方针,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实现共同富裕。万福山村群众不再望山兴叹,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美好生活的幸福大门悄然打开。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那一刻起,平利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抢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先后投入资金2.1亿元,对像胡德莲这样的贫困户人实行易地搬迁,建设锦屏、老县西关、马安山3个安置区,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服务、大力推进产业帮扶和稳定就业,有效破解了搬迁群众治理难、服务难、稳定难、发展难的问题,让搬迁群众不只住得安心、舒心,还对自身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决心。
“年镇子开始修建,我们家第二年就搬进去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共产党,是总书记让我们住进了做梦也想不到的楼房。”胡德莲搓着双手高兴地说,“咱有一双手,以后的好日子还要靠自己去干。”
自从搬到镇上住,胡德莲对自己今后的日子自然就多了一些打算。
“穷怕了、苦怕了,咱这一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总不能让孩子和我们一样从土里刨食吃。”送儿子去安康城读书成了胡德莲最迫切的愿望。
那是年正月的一天,刚过完年,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当中,胡德莲便将丈夫汪显平叫到了一边。
“你一个人打工挣得少,我想和你一起进城,咱俩能多挣钱,还能让娃在城里读书,这样不至于把娃将来都耽搁了。”
沉思良久,汪显平同意了妻子的想法。一开春,他们便带着13岁的儿子去了安康城,租了一个小两室。“再苦,也要给儿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直到年,胡德莲两口子一直在建筑工地上做钢筋工。
令他们最为欣慰的是,年6月24日,懂事好学的儿子取得了的高分,顺利考入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年儿子再次考上浙大研究生。
年,胡德莲两口子回到了老县镇。那段日子,她和丈夫在镇子附近工地上做些零活儿,加上丈夫有修家电的技术,日子还算过得去。
胡德莲清晰记得,年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自己家。“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总书记竟然来到我们家,总书记和电视里一模一样,给我的感觉很亲切,让人心里很暖和。”
“总书记很随和,不住地询问我家的生活条件,以前住哪里、山里都种些啥、哪一年脱贫的……”提起那一幕,一切宛在眼前,“总书记还鼓励我,今后要努力,居住在社区,可以在社区工厂上班。他还和蔼地询问我儿子今后有啥打算,研究生毕业了是继续深造还是考选调生。”
盯着老屋墙上习近平总书记那张亲切的年画,胡德莲喜悦的眼里多了些许温润的坚定,“人穷不可怕,只要有这一双手,靠着党的好政策,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胡德莲激动地告诉记者,自从总书记来她家后,她和丈夫决心好好干,早日过上好日子。年6月,胡德莲决意回到万福山村,在那一片绿水青山间拼出好光景。
“我种了两亩玉米,今年雨水还行,估摸能打个多斤,准备打成饲料喂猪养鸡。”站在山坡上,胡德莲给记者扳起手指头算起自己这一年来的家庭收入账。
“我养了一头猪和20只鸡,全家一年不用买肉了。一亩油菜够吃油,一亩甜高粱酿成甜高粱酒,按一斤10块钱算,一年能收入个八九千。”
夏林告诉记者,除此之外,胡德莲还加入了村上的股份经营合作社,自己种植了5亩茶园,再过两三年就能年收入两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胡德莲还在社区有个公益岗,丈夫凭着修家电的手艺成了镇供电所的合同工。粗略算来,她们家一年能有个7万多元的纯收入。经过这么一算账,胡德莲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就在这当口,胡德莲的老公公拎着锄头从田里也回来了,看见家中有客人,赶紧说:“我回去换个像样的衣服就过来。”老人朴实的待客之道竟让我们大家不好意思起来。
“总书记对我们太好了,当时看到我还拱手致意,关心我住楼房习惯不习惯,叮嘱我把身体养好,祝我健康长寿。我就觉得如今党的政策好了,我们就不要给国家添负担,只要好好干,啥好日子都能过上。”老人进门的一通话语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站在自家的院子里,胡德莲给我们介绍着院子四周的葡萄架、桃树、樱桃树、柿子树,还有那丰收在望的庄稼。心怀感恩地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再过两三年,我的茶园就能见钱了,到时候欢迎总书记再来我家,喝我自己种的茶,吃我绿色的山里饭。”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回望万福山,袅袅炊烟起,我们祝愿胡德莲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党柏峰
原标题:《安康市平利县胡德莲:“万福”山村种出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