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伊甸园里的命运之果人生絮语 [复制链接]

1#

苹果的故事

文/荣凡诗

如今生活好,孩子们沉浸在幸福中,嫩嫩的脸蛋长得像苹果一样红润可爱,张着红嘟嘟的小嘴滋润地吃着美味佳果,吃苹果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常事了。可在四五十年前我那幼少年时,因生活差营养不良,小脸庞像个乏味干瘪的黄梨,贪婪的嘴吃着野菜、野果及各种食物充饥,吃苹果是极其奢望的事情。一晃,多少年过去了,在我这棵“记忆”的树上,还长着一些苹果的故事。

我是年上小学,回想起课本上有表述苹果、桃子、石榴和葡萄的谜语:“大姐生的美,二姐歪着嘴,三姐露着牙,四姐一肚水。”可在当时的鲁西南农村,苹果是稀罕物,大多人没见过,更没吃过。老师只能给我们讲讲而已,大家知其物,而不能见其面,更不能知其味了。

后来听说,“修防处”(治理黄河的领导机关)院内有苹果。我们四个小同学,好奇地去看,发现苹果树靠近院墙,便起了贼心——偷。我们从池塘拔了青麻杆,找段铁丝磨尖一头做成钩,另一头捆在杆上,用于钩苹果。我们上演了极其恐惧紧张的一幕,四个人明确分工,两个大个的负责搭人梯钩苹果,我和另一个同学负责望风看人。搭梯的同学吃力地扛着钩苹果的同学,气喘嘘嘘挺站着;钩苹果的同学紧张得手里捏着一把汗,拿着颤悠悠的杆子,钩那乒乓球大小翠绿的青苹果;我们望风看人,怀里像揣了个兔子,心儿忐忑不安,目不转睛地瞅着是否来人。“谁在钩苹果,抓住他!”有人大喊起来。我们撒腿就跑,落荒而逃。苹果没吃着,险些被抓着。后来,我们再也没捣鼓过那不光彩的丑事。

我看到真正意义的苹果,并能吃上,还是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在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家中生活极其困难,父亲只好带妹妹去陕西省逃荒要饭,返回时带来两个红彤彤香喷喷的苹果。苹果的香气弥漫着,吸引了我的视觉和嗅觉,勾起了我的思维和判断。不知父亲怎么挣的钱,在那里买的苹果,这问题永远沉重地悬垂在我的意念深处;但知父亲千辛万苦挣的钱,是对儿女一片沉甸甸的爱心,这答案永远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坎上。母亲拿起菜刀,把苹果切成四棱儿,全家八口人平均分配。我拿着一块“月牙儿”,慢慢咀嚼,仔细品味,香甜相间,美味无比,幸福的感觉尽在不言中。“饥了饭如蜜,饱了蜜不甜。”多少年过去了,苹果由几分钱到几元钱一斤,前些年成筐现在成箱的买,吃的品种、数量多多,但总忘不了那第一次吃苹果的香甜滋味,仍回味无穷,铭记心中。并反刍出酸、辣、苦味来,怀里好似永远揣着个“五味瓶”……

“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这是我们学过地理课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可谁知,我年当兵,竟然有幸来到盛产苹果的烟台。看到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和堆积如山的苹果,使我惊讶不已,眼界大开。时间一长,见得多了,吃得多了,我还大体能分清香蕉、金帅、印度青等近十种苹果,并知道它们的口感和味道的区别。由衷的感言,生活在盛产苹果的胶东,闻着那沁人心脾的苹果花香,吃着那香甜脆鲜的五彩苹果,真幸福啊!

累累苹果,秋风飘香。我不由地想起,早年在山上军事训练时,看到那成片成片苹果树林的情景。从山脚到山坡,全是缀挂着硕果的苹果树,我们在其林中小道上穿行。休息期间,仰望着把树枝压弯了的苹果,心中欢喜,冲去倦意。看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则金光闪闪,呈现着黄橙橙的颜色,好似一颗闪烁金光的庞大珍珠;印度青油绿发光,活似一颗颗硕大的绿玉,悬挂在枝上,极为好看。低头看树下,因果熟、风吹等原因,散落了一些红红绿绿的苹果,点缀着的土地,泛出迷人的香气。战友们训练时间长了,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却自觉遵守群众纪律,不拿不吃一个苹果。在演习时,战友们因情况需要单独活动,有时还在夜间,看到老乡们成沟成沟储蓄的苹果,盖着玉米秸成堆成堆的梨,人人“瓜田李下”,个个正人君子。我们确实想吃苹果了,星期天便背起饭包,到果园里或市场上买些回来,津津有味吃起来,那情景好像就在昨天……

当兵三年,我第一次回乡探亲,带的多是苹果。那时交通不便,一千多里路程,坐火车,转汽车,折腾两天才能到家,早就把一些苹果摩擦得不像样子了。母亲仔细地挑些好的,送给街坊邻居,我也送给亲朋好友,苹果成了传递友谊的使者。以后多少年,家乡也种起了苹果。但母亲实话实说,没有烟台的苹果好吃。所以,我探亲一直带苹果。母亲总是经心存放着我带回的苹果,如有坏的,剜掉烂点或削去烂的部位再吃,是舍不得扔掉的。母亲年老了,胃病加重,就将苹果切成块,烫着吃,炖着吃。苹果是母亲后半生主要营养品之一,直到最后的岁月。

烟台苹果甲天下。“苹果之乡”烟台,是我国种植苹果最早、也是栽种面积、产量最多的地区。据说,早在明朝,这里种着“花红”苹果。到了清朝,又培育出“频婆”“秋子”等品种。近代,又引进了西洋苹果,并对原品种进行嫁接改良,才有今天的青香蕉、红香蕉等特色苹果,以硕大无比红红绿绿的外形,香气四溢沁人肺腑的果味,赢得四面八方人们的好评,烟台苹果由此而得名。因而,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烟台苹果占全国出口量的90%。

如今,烟台苹果主要有一百多种,其中红富土、青香蕉、红香蕉、红星、金帅、国光最负盛名。涌现了盛产苹果的市、镇、村,获得了“特优果品”“部优果品”等荣誉称号,继续远销世界各地,且深受各国消费者的喜欢。富有聪明才智的烟台果农,在红艳艳的苹果上晒制了金各式图案或书法作品,如卡通动物、十二生肖或“恭贺新禧”“北京您好”等等,使红彤彤的苹果愈发娇艳多姿起来,深受中外经销商的欢迎。苹果由单纯的果品,进尔又成为艺术品,身价倍增,有的还卖出了“天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烟台的经济腾飞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也圆了百姓过上富足安康生活的梦想,亦使苹果业的发展如虎添翼,喜上加喜。我祝愿烟台的经济、百姓的日子,就像这苹果一样红红火火。

苹果是“仙果”,是“圣果”,曾经有古老的传说,伊甸园里命运之树就是苹果树,亚当夏娃偷吃的禁果就是苹果。而现实生活中,苹果称之为“水果之”,或称之为水果家族的“皇后”,在人们心目中有崇高的位置。因而,有多少文人墨客写它、画它、赞美它。还有人把它作为供品,敬仰逝去的家人、亲朋及所谓的神仙。苹果颜色漂亮,味道甜美,但不高贵,极平民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水果,走亲访友的上好礼品。苹果树一般长得并不高大,显得那样平易近人、温柔可亲,热情地让你伸手可摘张着笑脸的苹果。而且,此树生命力极其顽强,耐寒力超过任何果木树,多在祖国北方栽种,成为人们特喜欢的“摇钱树”。

苹果树能有今天来之不易,前苏联农业科学院院长瓦维洛夫为了保护野生苹果树,成为批判遗传学的“靶子”,被折磨死在集中营。的确,为了苹果业的兴旺发达,有多少人付出心血和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苹果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人类改造着它的命运,改变着它的味道。它也顺从民意,不断创新自我,直至脱胎换骨,支撑着人们致富。苹果啊!我对你有浓浓的情,厚厚的意,说不尽你的好处,讲不完你的故事……(图片来自网络)

红高粱里的乡情|人生絮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