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说说假酒那点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病因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718/4658777.html

其实我不太愿意写这种比较冷门的知识类文章。因为不精彩、不犀利,所以既没有什么阅读量,也极少有人打赏。刚开始写文章时事我曾立志要把白酒啤酒葡萄酒茶叶卷烟甚至酱油醋都写一写,到后来最终还是放弃了。

其实这些极为实用的知识比思考类的文章更为实用,最起码,了解了这些以后,在生活中能少花得多的冤枉钱。

经常会有网友问我一些诸如市场上什么酒能喝、什么酒不假、怎么买酒、买什么酒……等问题,这说明大家也确实都让铺天盖地的假货给腻歪坏了。

要把这些问题说明白,我们先要大体了解一下造假的手法,才能分辨出假酒,以避免上当。

说到造假,我们国人的天赋却是当之无愧的宇宙第一。是我们这个民族天生下流吗?我认为不是,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成熟的打假机制罢了。

首先,我们绝大多数人连"假酒"这个概念的界限都不明确;甚至于,我们连"酒"这个商品概念都没有明确的定义。

其次,“造假”这个概念也极为模糊,这就造成了有太多的空子可以钻。而且相关法律和执法也让造假的成本远远低于了他的获利,稍有门路的便都想往上冲了……

扯太远了,还是回主题介绍下造假手法吧/p>

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就是年份造假,其本质是概念造假,说的就是那些“年陈”式的年份酒。

其实现在白酒市场的那些所谓“年份酒”,绝对不是指瓶里装的酒水是陈酿过多少年了,而绝大多数都是指这瓶酒在勾兑工艺环节添加了陈酿年份的一点点酒。

也就是说,你喝的“五年陈酿”,很可能一瓶里面连一小口甚至一滴经过五年窖藏的酒都达不到。当然,你也不用太伤心,你愿意花这个钱就需要承担这个结果。

第二,工艺造假。明明是液态发酵或者半固态发酵,却偏偏标榜自己是“纯粮固态发酵”,然后贴上gb/t的酿造标准。

不客气的说,市面上能看到的“纯粮固态发酵”的瓶装酒,符合工艺的绝对不到一成。而且,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好酒的平民,很可能终其一生都没喝过固态酿造酒,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即便如此,我也还是要说:其实各种酿造工艺酿出的各种香型的白酒,从本质上来说它们的差别很小,喝固态酒也就是喝个情怀罢了。

不过呢,各种工艺的原始成本却相差很大,你用液态法酿造的酒去装固态法酿造的瓶,说破大天也是以次充好。

第三,香型造假。香型造假的本质还是工艺造假,也就是说你承诺的工艺并没有达到,这里面最严重的是酱香型造假。因为酱香型的工艺最复杂、成本最高。

可以说,在贵州茅台镇一带的小酒厂,无论是自己有品牌的,还是以卖原酒为业的,绝大多数都只是以浓香型工艺来造酒,然后添加香精、模拟酱香型,再卖他们所谓的“酱香型原酒”。

所以,市场上那些打着茅台镇或者这个茅那个茅旗号的,基本上也都是假香型。我觉得如果把这些东西都直接列为假酒,也无不可。

现在的一些自媒体,鼓吹“酱香酒”的概念,借茅台的高价来推销自己的“纯粮酒”,其实多是如此。

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这些香型只是酿造工艺稍有不同罢了,并无高下之分;只要认真做,便都是好酒。而且,正常情况下,三四斤粮食(高粱)能酿一斤酒,原始成本绝对不会超过五斤粮食的量。

问题来了:有些自媒体人卖酒,一瓶动辄就大几百上千块,他们又不需要广告投标,哪来的成本?你花几百甚至上千上万去买一瓶酒,其实买的就是情怀罢了!

在各种香型造假中,最为断子绝孙的行为,就是给其他香型添加敌敌畏来模拟酱香:白酒中加敌敌畏可以使酒质变好,这是业界不公开的秘密。

小时我们家里用敌敌畏来灭蚊,这东西带有轻微的芳香味,据说其口感是微甜。敌敌畏本为无色或棕色液体,因此添加进白酒里,不会让人感觉到明显异样。

据业内人士讲,两斤酒里只需加一滴“敌敌畏”,就可以使酒味变得香醇,效果比一些香料添加剂还好。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小作坊不惜铤而走险,做着这种丧心病狂的事。

当然,这点量的确也喝不死人,但毒素在人体中长期积累到底有何种危害?这却未知。

四,勾兑“原酒”。你看酒瓶上的标签是“纯粮固态发酵”,瓶里装的却是酒精、香精兑水。这样的“酒”见于市面上绝大多数瓶装中低端白酒,以及菜市场那些自己不酿酒的小酒坊所卖的所谓“纯粮酒”。

以上这些都是主动造假,也就是酒厂造假。下面再说个体造假的手法。

五,以劣充好。具体手法就是针眼打孔,也就是在酒瓶瓶身、瓶口、瓶底等不显眼的位置打孔,把里面的真酒换成假酒,然后用一些黏固剂封堵,再以真酒的价格出售。如果碰到粗心大意的酒徒,没有仔细观察酒瓶的密封完整性,就容易中招了。

当然,现在打眼的技术也与时俱进,不借助一些器材便很难发现了。如果去买一些瓶装或罐装高档酒,我建议还是要带上一把手电,一打侧光便很容易发现针眼。特别是酒瓶盖、标签后、酒瓶底部以及其他印字或雕字的地方。

这种酒在一些小型专卖店里最常见。

六、高仿。市场上最常见的作假手法还是高仿产品,但这也是消费者较容易辨认的一个手法。

具体做法就是一些不良商家想冒充大牌厂家,模仿名酒的包装去制作酒瓶、酒标、酒盒等等(这也是真酒包装都能卖高价的根本原因,提醒一些高档酒消费者,喝酒时务必把包装破坏彻底,避免被人二次利用,乃利人利己之举),但是口感、酒质与正品天差地远。

比如目前在白酒市场名列前茅的茅台酒身后就有无数模仿者,每年发现的假茅台数不胜数。最夸张的时候居然还有山寨茅台实体店,但毕竟高仿还是高仿,只要消费者在买酒时留意、小心一些,就能避免这种低级错误。

这些种货在大型食品酒水批发市场里最为常见。

七、做旧。最近几年,一直被各类酒商炒得很火的“发霉老酒”,“洞藏老酒”,仿佛只要是酒瓶身上发了霉的就都是存储了多年一样。

老酒作假的方法很多,低端的做法是生产出来假的商标,然后做旧处理,看起来像真的。

高端做法是,老瓶装新酒。作假者会在老酒标签下的瓶身上用针眼打孔法造假,再把商标贴上,啥都看不见。对于这些看起来很有年代感的酒,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这些现象所迷惑。

在食品标准有关规定表明:食品外包装上发霉或者长毛是不允许售卖和食用的。如果一些人卖发霉的老酒,那肯定有人故意忽悠消费者。

而且,这种方法也很有可能是人为的:比如在酒坛里随便灌点酒,然后混合面粉、酱油、豆浆,产生菌类导致其发霉,在把其放在潮湿阴暗处一个星期左右,便能形成发霉“老酒”的假象。

所以,一些没有经验的人很容易被忽悠。

重点的重点,真正的白酒窖藏,没有装小瓶再窖藏的,都是用大号的酒坛。小瓶的“老酒”,认真想想就不科学。

“洞藏老酒”和“活竹酒”、“发霉老酒”多见于网商。

最后,现在敢用工业酒精勾兑的商家已经极少极少了,因为太容易出人命,大家都不敢这么做。

所以说,大多数假酒其实都喝不死人,只不过各种未知的危害不好说。

至于什么“有害物质”还是算了吧。我们既然喝酒,便接受了乙醇这个一级致癌物。

连它都能喝下去,其他那些微量的醛类醇类酯类还何必在意?

在我们这里生活,你要是不了解什么是地沟油、什么是苏丹红、什么是工业盐、什么是果葡糖浆、什么是氢化植物油、什么是硫磺、什么是福尔马林、什么是假酒……

那么,你会有很多种莫名其妙的死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