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包饺子,盖帘是北方人必不可少的家庭用具。可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盖垫,有的叫排帘,有的干脆就叫饺子帘、饺子板。手工制作盖帘算得上是中国北方传统老手艺了,如今精通传统缝制方法的人也越来越少。
河北廊坊固安的罗妈妈就是个制作盖帘的民间高手,缝制的盖帘秸秆排列紧凑、整齐、结实。平时她手艺不外露,只有春节前,给家里赶制两个新盖帘,才会露上一手。
缝制盖帘可不容易,这东西没有正反之分,需要秸秆十字交叉,双面同时对应缝制,针脚细密,同时还要有耐心。罗妈妈一边照看孙子一边制作,一天也就能做出一个。
怎么样?够精致吧?高手在民间!北方人民之所以要用这种盖帘放饺子、包子、馒头等,因为它表明光滑,面食放上面不粘连,同时又透气,新出锅的馒头、包子放上面不起皮。一个小小的盖帘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
如今农村种高粱的少了,高粱杆不好找。你不会想到,罗妈妈今年制作盖帘的材料其实是废物利用。它貌似高粱秆但其实是一种杂草。秋天老家玉米地里长出了不少,和高粱相似,但植株要小很多,且穗小不结粮。罗妈妈说当地农民叫它“落黍”,可能就是一种野高粱。因为跟玉米苗抢养分,农民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秋收时节,罗妈妈从老家带回被抛弃在田边的“野草秆”,几个月后的现在,它们终于派上了用场,摇身一变成了做工精细的饺子帘。新年新气象,新年的饺子有了新盖帘来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