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QQ群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686616.html莫言、贾平凹,堪称两大流氓作家,文字的类容总是露骨三分,这是我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初识莫言,是因为《红高粱》这部电影,张艺谋与巩俐的“神作”,为二人打造了个响亮的开局,奠定了他们后来在影坛上的不朽地位,后来偶然得知,这部“神作”是根据莫言的小说改编的,于是开始读莫言。
真正了解过莫言的作品后,方才知道,自己对莫言的见识,有多么的浅薄,很多年前,大约是初中时代,读过莫言的一本长篇小说,由于当时觉得,这样的作品属实大胆,后来方才知晓,他是以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让人震惊他的笔法。
许多年后,在读《红高粱》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当年看《红高粱》的电影时,由于年龄问题,只看了一抹抹红与高粱地里的风光,后来看书,也因为插叙太多,觉得乱七八糟,没能看下去,后来听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还觉得神奇,他的文字如此的乱,为何还能得奖?看看隔壁余华,同样是写长篇,余华的《活着》就全部是以富贵的回忆去写的,字字连贯,剧情丝毫不乱,看完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如今在看当时的评价,才知道当时的自己有多么的肤肤浅,莫言的文笔,绝不输给余华的,两人的写法也各有千秋,《红高粱》的叙述手法,也有自己独特的意义。
01、《红高粱》的叙述手法,有着特殊的含义
《红高粱》无疑是与《活着》不相上下的作品,之所以一直让我不能看完,主要原因就是觉得,他的叙述手法有点让人头疼。但真正理解后,才知道这样的手法,有多么的重要。
我的爷爷在一线,我爹被爷爷拉去打日本人了,这是墨水河的故事主线,也是《红高粱》的主线。在这条主线上,莫言不断的使用者插叙的手法,将爹、爷爷与奶奶之间的故事,穿插进去,这样的手法,让故事变得复杂,读者读起来的时候,会觉得云里雾里,尤其是一目十行的小伙伴,一读就懵圈了,但正是这样的手法,铸就了这部作品的不朽。
曾经,我时常想,为什么莫言写《红高粱》不学习余华,如今在读懂,余华的《活着》,富贵是已经看惯了人间百态,世间的千姿,已经读懂了,活着就是最大的存在意义,活着就有希望,活着的本身就意义,是一种看开了的思想,如老人喜欢远眺一般目光所及之处,均是回忆。
而《红高粱》则不同,它不应该是回忆,更不可能被看开,这是一段血泪往事,是东北大地那些年,一条大河边上,一处小村庄的百态故事,以及一个热血儿郎家族的抗战史,“我”用短短的时间,诉说了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爷爷的一生,父亲的一生……短暂而热血。莫言的这种叙述手法,用在这部书中,恰当到了极致!
02、插叙的手法更好的叙述了时代下的女性崛起
不断的使用插叙手法,不仅更能表达那个年代的时期,尤其是“大战争”的环境下,凸显人的大脑的活跃,我一个人就可以以极短的时间,完成叙述爷爷奶奶与父辈的两个时代的故事。还能有有效的引出那个时代下的女性的觉醒,奶奶戴凤莲就是其中的代表。
戴凤莲与于占鳌的爱情,是不符合当时的礼法的,但她就是这样的超越了当时的礼法,超脱了天地与世俗,两人走到了一起,若仅是如此,那只能说戴凤莲是个爱情脑,但后边的插叙,让戴凤莲这个人,升级到了巅峰,两次三番于枪口面前,不惧半点惧色,在于占鳌尚且没有分清楚什么是民族大义与家庭小义气的时候,戴凤莲就已经懂得了,什么是舍小为大。
正是这些不多的关于奶奶的插叙手法,让这位在那些年间,做出许多“出格”的奶奶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崇拜。
一部作品好与坏,除了文笔的功底,叙事的描述外,叙述的手法也十分的重要,就如《红高粱》与《活着》,手法的不同,也体现了作家想表达的思想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