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编辑|朴芳
前阵子犀牛君和几个大学舍友回了趟母校,看着老哥几个渐圆的身形、后移的发际,不禁慨叹岁月齿轮碾压得无情。
出走半生,咱已不再少年啊。
回到家看到个叫《沸腾校园》的综艺挺应景,随手点开了看,谁料这情绪闸门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没有多余废话,这节目上来就码齐20个大学舞蹈社团随机battle,挑到哪队哪队就上从来就不带怕和怂的,结果每个社团上去都是一顿哐哐跳把我燃哭了,那独属于校园的活力和热血快要溢出屏幕了!
万没想到,这届大学生也太敢跳、敢说了吧。
别看舞社同学们个个都是元气满满的脸庞,上去舞台跳的都是为婚嫁自由、校园霸凌、生命诠释等社会议题发声的硬核主题,原来「沸腾青年」的灵魂也能这么有趣。
犀牛君大学四年在辩论队泡了三年,留下太多没来得及触碰的价值议题,没想到《沸腾校园》的同学们竟把我这遗憾弥补上了!
谁还不曾是「沸腾青年」,只是打工人的程式化生活太容易磨平我们的棱角。看罢爷青回的两期《沸腾校园》(节目于每周日晚6点在腾讯视频播出),犀牛君就像搭乘了一台重返“学生时代”的时光机,终于开始慢慢找回曾经那个纯粹而无畏的“我”。
我们谁不是“阿果”
“阿果只想嫁给日出,因为日出拥有燃烧掉宿命的力量。”
——《沸腾校园》播至第二期,一个兼具艺术性和共鸣感的《阿果》舞台,让犀牛君感受到了某种灵魂深处的震颤。
听到ChildCrew舞社的同学忍泪阐释创作理念,身为舞蹈小白的犀牛君似乎终于明白了舞社同学为齐舞倾注热爱的原因。
在取材于彝族少女成年仪式“换童裙”的《阿果》故事里,家人想让刚满15岁的阿果嫁给湖、嫁给树,但阿果一心只想冲破宿命、嫁给日出(寓意自由)。在努力摆脱命运枷锁的阿果身上,犀牛君体味到追寻自由这件事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
当演绎《阿果》时,对外经贸大学的同学们用情绪饱满的肢体语言拟态了换童裙场景:
在一轮血色红日照耀下,众舞者合力把一块象征出嫁的红布盖向“阿果”,而她表情决绝地扯下红布在台上嘶吼,那一刻,她似要吼出灵魂。
《阿果》的编排征集了诸多舞社大学生的亲身经历,有位同学现场分享了她的彝族同学的故事:初二上学期暑假,她在家人的安排下结束了学业、嫁给了宿命。
说到动情处,这位大学生慨叹道——“假如我是她,我可能没机会上学、学舞蹈和认识大家;假如我是她,我的故事或许在初二那年暑假就结束了。”
《阿果》之所以能如此打动犀牛君,或因为它舞出了“无数人内心的我”。
巧合的是,就在对外经贸大学演绎《阿果》的现场,与之PK的上海戏剧学院舞社里,一个彝族女孩哭成了泪人。自述“妈妈也叫阿果”的她,很庆幸成年后有机会考入上戏、逃离宿命,她在现场坦言:
“我算是一定层面上嫁给了日出吧。”
可以看到,《阿果》作品藏着超脱于故事本身的普世性表达。正如childcrew舞社社长望盛所说,“《阿果》里嫁这个字反复出现,但其实我们想表达的不仅仅是嫁,不仅仅是女生,我们由衷地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嫁给爱情,可以嫁给自己,可以嫁给自由。”
是的,我们谁不是“阿果”,但愿我们都能有嫁给日出的勇气。
“永远自由,永远忠于自己。”
——正如上面这条微博热评所说,《阿果》借由当代大学生和Z世代青年突破小我对世界的自信表达,把一颗鼓舞我们冲破枷锁的勇气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观众心中。
可以说,这是《沸腾校园》因何能穿越时光隧道助你“梦回学生时代”、戳中我们共鸣的秘诀所在。
从《小娟》到《阿果》《黑与白》
《阿果》只是《沸腾校园》的一个情绪向度。
透过《沸腾校园》细腻刻画的大学生群像,犀牛君其实品味到了两种“燃情”,他们共同交织、发酵构成了唤醒观众过往青春悸动之心的情绪密码。
一种是青春活力的燃。
无论是啦啦操、民国旗袍、中国风舞狮的青春主题,还是红高粱模特队、白衣大褂生物科研的热血画风,在同学们多姿多彩的活力舞姿里,犀牛君仿佛能被唤起校园时代的“肌肉记忆”般跟着歌之、舞之、共情之。
另一种则是触及灵魂深处的燃。
除《阿果》外,《沸腾校园》里《黑与白》《枯荣》等作品同样触及到了多维度的社会热点议题,不同高校舞社用Z世代的独有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声音和态度,这种无畏而有担当的燃情也很感染犀牛君。
如果说《阿果》负责给《沸腾校园》第二期开场定调,湖南第一师范大学JBS街舞社带来的《黑与白》则给这期节目贡献了一个价值升华的收尾。
《黑与白》大胆触碰了复杂的校园霸凌议题,作品通过白衣(被欺凌者)一步步“被迫加入”黑衣(欺凌者)阵营的艺术表达,用很少人觉察的视角揭露出校园霸凌因何难见天日的核心缘由。
“因为我们将来都要成为老师,所以会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