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下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精品实用高效教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418/r3vesx7.html

注:若您购买了本专栏,需要电子版的请私信我,免费发文档下载链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北方,夏季太阳肆无忌惮地照耀在广阔的天地间,与冬季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造就了北方人义气、豁达、豪爽的性格。

今天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抒情散文《安塞腰鼓》,一起去感受黄土高原后生们独特的阳刚之美和安塞腰鼓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掌握排比、反复修辞及短句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体会腰鼓所表现出的阳刚之美,激发对人生的思考。

刘成章,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当代诗人、散文家。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是《羊想云彩》中的一篇。

①亢(kàng)奋:极度兴奋。

②晦(huì)暗:昏暗。这里指迷惘、糊涂。

③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④蓦(mò)然:突然,猛然。

⑤冗(rǒng)杂:繁杂。

⑥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⑦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⑧淋漓(línlí):形容畅快。

⑨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

2、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依此变化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4):表演前——沉稳而安静的腰鼓;

第二部分(5-27):表演中——激昂亢奋的腰鼓;

第三部分(28-30):表演后——寂静的腰鼓。

第一部分(1-4)

1、第一部分的场面描写中描写了哪些对象?

明确:后生、高粱地、南风、腰鼓。

2、“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拟人。“呆呆地”一词把腰鼓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为下文热烈的表演蓄势。

第二部分(5-27)

1、第二部分是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的?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请找出。

明确:①场面美(5-13);②鼓声美(14-17);③后生美(18-22);④舞姿美(23-27)。

分水岭:好一个安塞腰鼓!

2、“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第7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排比、比喻。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如果改成“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原句是短句,使语言铿锵,节奏急促,气势强劲;

原句喻体提前,起强调作用,突出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剩余54%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