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都误会他了89岁袁隆平英文致辞上 [复制链接]

1#

今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上热搜。只不过这次不是因为“种田”,而是因为讲英语。

近日,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在长沙举办,袁隆平献上一段英文致辞。他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袁老已届耄耋之年,吐字已有些不清脆,但仍心系苍生,霎时让人湿了眼眶。

89岁的袁隆平,早已功成名就,是什么支撑他躬耕不辍?

早些年,袁隆平的梦想是“禾下乘凉”——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籽粒像花生那么大……为此,他和团队刻苦攻关,几十年如一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水稻奇迹”,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获奖无数,荣誉满身,袁隆平却一直把鼓励当鞭策,从未懈怠。近些年,袁老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他曾算过这么一笔账,全世界现在有1.5亿公顷水稻稻田,但是杂交水稻还不到10%,若有一半种上杂交稻,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亿到5亿人。

于是我们看到,在试验田里,常有一个老人在拨弄稻穗。本该颐养天年,他却依然奔忙在田野中,是因为他始终觉得“只有下田最快乐”,更因为他希望“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袁隆平(左二)资料图新华社供图摄:陆波岸

辛勤耕耘数十载,袁隆平不仅给世人留下了亩产“节节高”的杂交稻,更给我们留下了“梦想的种子”。

看到袁老的视频,许多人很惊讶,大喊“我们都误会他了!”其实何来误会?了解袁老的人都知道,他不光是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我们为之点赞,更应从他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种下自己“梦想的种子”,并为之不懈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也能像袁老一样“禾下乘凉”,然后“喜看稻菽千重浪”。

来源:长安观察

撰文:何若

流程编辑:T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