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红高粱到影,进入张艺谋电影30 [复制链接]

1#

年,张艺谋导演处女作《红高粱》上映,到今年的《影》,已经过去整整30年。

这30年间,张艺谋导演了20多部电影作品,大都带着张艺谋独有的标签——用鲜明的颜色来表现人的各种欲望,充满了画面的仪式感。

最早的《红高粱》就是用血红色来表达对生命的欲望,而到了《影》,则用黑白灰表现权力欲。

《红高粱》极尽奔放,充满荷尔蒙。红色的高粱,红色落日,红色的大棉袄、红色的鲜血、红色的轿子、红色的辣椒……

放肆的颠轿、野合、祭酒等等充满的放肆的野性,在充满死亡的故事里却能看出勃勃生机。

这就是拿到第38届西柏林国际情节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张艺谋第一部导演作品就是巅峰!

到了《菊豆》,颜色变得丰富。这是一个发生在染坊的故事,依然充满各种意象的隐喻。

染坊本身就充满了各种颜色。这部电影里,红色依然象征着生命,同时,黑色的压抑、白色的死亡,还有蓝色的阴冷,黄色的扭曲……

偷窥,欢合,送葬……每场戏都有着一种仪式感,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题又是红色。比起《红高粱》的颜色的单一,《菊豆》颜色的杂乱,这部电影算得上是张艺谋在颜色上运用的炉火纯青之作。

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和前两部作品一样,都是一种将文字视觉化的作品。表现的是封建理教下的人性挣扎。

除了红色,《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有黑色、白色、蓝色灯鲜明的色彩。

这部电影里的红色,喜庆得让人觉得恐怖,。而这种恐怖,来自整座大院的压抑,黑色时常笼罩着所有人,象征着整个时代的黑暗,而白色,这在片中上演着纯洁和死亡两种意象的反差。蓝色依然透着诡异,那是一种灰蓝的建筑色,让人察觉不到,却又无不在,所有人都葬送其中。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包括后来的《千里走单骑》,张艺谋放弃了已经建立起来的形式主义,也抛弃了颜色的仪式感,拍出了纪实的感觉,简单、真实的表现现实。这是一种成功的改变,平实甚至平淡,但却难掩故事本身的魅力。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有话好好说》是张艺谋的另一种改变,大家习惯了乡土气质的他,对这两部黑帮和都市题材的电影感到有些意外,甚至有人说《有话好好说》在模仿王家卫。

但电影本身的气质,那种厚重中国气质,仍是张艺谋的拿手戏。

不仅如此,在黑帮片和都市片之后,张艺谋终于把视线转向了武侠片,就在李安的《卧虎藏龙》蜚声国际时,他拍了英雄,这次,熟悉的形式感又出现了,大片的颜色又带来了视觉冲击。

《英雄》是张艺谋的《罗生门》。他以不同人的视角,讲了一个刺杀秦王的故事。其中,黑色、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等鲜明的色彩阶段性的出现在不同场景和叙述中,让电影显得浪漫而充满主观色彩。

这部电影上映时曾遭到不少负面评价,但多年以后,仍成为经典影片。

《英雄》开启了张艺谋式国产大片,包括后来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张艺谋用的大篇幅的黄色,代表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力,而这种尊贵和权力背后,是人性的扭曲和争夺。

张艺谋这次用的《雷雨》的故事讲述一场宫廷阴谋。整部电影极尽华丽、极尽铺张,各种骄淫奢侈,所有的东西都做的很满,最终表达的确实一种压抑和最后释放的伤感。

菊花的大量运用也成为这部电影黄色的具象表现。虽然电影本身充满商业化的野心和妥协,但张艺谋的气质还是很明显的。

《三枪拍案惊奇》《金陵十三钗》《归来》不说了,包括被好莱坞绑架、骑虎难下拍出来的《长城》,尽管好坏不一,评价也不同,但这些电影都值得尊重。

到了《影》,张艺谋再次回归,用颜色和极致的形式主义来表达他惯常表达的东西,人性,具体来说这次仍是表达权力欲。

除了黑白灰的主色调,我们还看到了肤色和血色。意象则有太极、水墨、围棋等中国特色的东西,都用来推进故事。

而大臣与帝王、刚烈和隐忍、真和假,这些对立的东西,形成了一种残忍的和谐,堪称形式主义的极致。

可以说,《影》算不上多大的突破,确实张艺谋30年来的总结以及集大成者。目前,这部电影上映两天,突破1亿。和周润发的《无双》、开心麻花《李茶的姑妈》鼎足而三。

三部电影各不相同,但张艺谋绝对值得尊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