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裕生院士电化学储能研究22年回顾五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m.39.net/pf/a_6010178.html

关于本文

全文发表于《电化学》年第26卷第4期《电化学获奖人优秀论文专辑》.回顾了22年来杨裕生院士的电化学储能研究活动.

本篇节选叙述电动汽车发展路线研究,包括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对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的建议、力争电动汽车补贴的合理化、坚守电动汽车“节能减排”宗旨、提出“发电直驱电动车”.最后的结束语谈了三点感悟.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免费下载、浏览PDF全文.

文章引文格式:

杨裕生.电化学储能研究22年回顾[J].电化学,,26(4):-.

YANGYu-sheng.AReviewof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ResearchesinthePast22Years[J].JournalofElectrochemistry,,26(4):-.DOI:10./j.electrochem.

电动汽车发展路线研究

“十五”期间(-),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实施“国家电动汽车科技重大专项”.“专项”提出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即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三纵”,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包含了当时所有的电动汽车品种的发展路线.在年的该专项总结中提出“展望”:“到年,以混合动力和多种燃料为主体的新能源动力系统车辆将开始出现产业化高潮,年起以多种能源为基础的氢燃料将逐步上升,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成熟期,逐步进入商业化运营;纯电动汽车将在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用途车辆上得到推广.”

这个“展望”实际上是为“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发展定了基调:混合动力车最先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将逐步进入商业化运营,对纯电动汽车给了两个“特定”.这个展望也随着人事变动,成为后来国家科技部电动汽车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我国由传统汽车专家主导电动汽车发展,按燃油车的模式发展电动汽车很是自然,而不顾电池的特点也就不足为怪.于是,强求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而不顾电池比能量比汽油低几十倍;片面强调纯电动车取代燃油车,而不顾我国电网的电主要来自排放严重的燃煤;将补贴与续驶里程挂钩,诱导多装电池,而不顾电池多装会引起耗电多,排放加重;对电池的研发和比能量提高是十分精细的过程缺乏认识,而不顾电池需经足够考验就上车使用,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电化学工作者对电池有较深的理解,懂得如何充分发挥电池的长处,知道怎样尽量避开电池的短处,从用好电池(保持其安全、长寿命、节能等)出发,对电动汽车发展路线能够提出合乎实际的中肯意见,也是我们应该发挥专业知识作用之处.这些年来,我不厌其烦地发表了许多坚持电动汽车节能减排宗旨的文章和演讲,提出了电动汽车发展路线的建议,论证了应该减少补贴,分析了补贴和积分与纯电动里程挂钩背离了节能减排初心.年以前的文章和演讲已经收录两本文集中:在年出版的《纵论电动汽车和化学蓄电》(简称[纵论]),在年出版的《续论电动汽车和化学蓄电》(简称[续论]).

一、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年我和北京、天津的四位教授一起,将中国科学院和高校两系统共九个单位及防化研究院撮合成一个团队申请到国家计划“氢能的规模制备、储运及相关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项目,并作为项目专家组的专家参加了全过程.谢自立博士参加储氢课题,承担碳纳米管储氢研究,最后用精确的实验数据证实碳纳米管储氢量不超过0.5%,否定了此前美国学者12%储氢量的结果,平息了一场碳纳米管储氢研究的国际热潮.

年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时,我由一个“氢能热心人”转变为“氢能客观者”——真正认识了氢能规模应用的复杂性、高耗费、长期性、局限性;也完全改变了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过分乐观态度,深感它远水不解近渴.从这时起,我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