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jk100f.com/作者:王涛
一、基本情况
四川省大英县地处成渝发展主轴黄金节点,规划纳入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属于典型的川中丘陵地区,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发源地,先后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目前,全县下辖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51.95万人,农业人口43.04万人,耕地面积44.65万亩。年,地区生产总值.92亿元、一产增加值32.55亿元。
近年来,大英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稳粮增豆扩油”作为发展优质粮油的重点工作,坚持全域覆盖、因地施策、扶持引导,全力发展大豆产业,促进全县大豆扩面增收。年,全县大豆播种面积6.68万亩、产量0.97万吨,为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
二、具体做法
(一)聚焦扩面增产,精准编制“规划图”一是科学划定总量。将大豆播种8万亩生产任务纳入全县经济发展重要指标,结合各镇各村实际,将种植任务细化分解到镇、村、组,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发展思路,打造种植示范基地9个、示范带1万亩,辐射带动8万亩播种任务全部到户到田,确保大豆真扩面、真增产。年,大豆种植面积8万亩,大豆扩面1.32万亩、同比增长19.76%,预计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19.59%。
二是多方找出增量。打响“芭茅攻坚战”,按照“由大到小、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公司+村委+农户”的复耕模式,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对业主或村集体整治的撂荒地按照“两年免租、三年减半”的方式集中流转种植。坚持实事求是、因地施策原则,对近年来无收益、无法品种改良的低效经果林进行腾退,逐步恢复粮油种植。年,计划整治撂荒地1.2万亩、清退低效经果林0.12万亩,其中0.62万亩用于种植大豆或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占比47%。
三是全力挖掘存量。在田边地角大搞增间套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柑橘(枳壳、柠檬)+大豆”“中药材+大豆”“甜桃+大豆”等幼经果林间套作模式,强化“麦/玉/豆”“油(油菜)/玉/豆”“薯(马铃薯)/玉/豆”“油(油菜)/粱(高粱)/豆”等高效生态复合种植旱三熟新模式,其中幼经果林药套作1.8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万亩。
(二)聚焦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大豆田”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开展“科技下乡万里行·大豆种植技术”专项活动,聘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专家编制《大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采取“集中讲学、实地导学、发书自学、线上教学”等方式,邀请杨文钰等专家开展玉米缩株保密、大豆扩间增光等关键技术培训3场次,抽调技术骨干组建技术指导队、机耕服务队、综合农事服务队,下沉到各镇(街道)开展培训余场次,覆盖群众40万人次,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确保“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二是加强种肥选配。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大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研究院”,充分考虑本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情况,选育推广一批抗逆抗倒、适宜机械化的高产优质大豆油料作物品种。同时,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平衡状况,通过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多种施肥方法相结合,科学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目前,累计储备优良玉米种子0.37万吨、大豆种子0.26万吨、玉米专用肥1.42万吨、大豆专用肥0.25万吨。
三是加强病灾预防。组织农业农村、气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制定应对极端天气和病虫害的应急方案,建立县镇村组“四级”预警应急体系,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和炭疽病、锈病、豆荚螟等病虫害,有力保障大豆及相关农作物产量。
(三)聚焦政策扶持,精心培育“新农民”
一是政策补助激活力。筹措资金万元,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按照元/亩进行补助,并将通用型播种机械累加补贴至40%、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型播种机械累加补贴至50%,加大大豆生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二是风险防控减阻力。率先在全省将大豆纳入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按照保额元/亩、费率5%、农户缴纳保费30%标准开展保险,种植户大豆投保金额低至9元/亩,最大程度降低种植风险。抓好产销对接,搭建“供需直通车”,加强与豆制食品加工和营销企业合作,千方百计拓宽销售渠道,实行大豆“订单式”生产。
三是金融服务添动力。探索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强化政银合作,积极对接大英农商银行,开发“大豆贷”“玉米+大豆贷”等金融产品,着力解决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释放“家庭农场信贷直通车”政策红利,对开展间种、轮种、套种大豆的相关家庭农场,优先授信、定额授信,让“金融活水”成为撬动大豆产业发展、强企富民的有力杠杆。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机械化率不高。一方面,大英县属于典型丘陵地区,约35%的耕地为坡台地,需要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才能进行机械作业。根据最新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元,本级财政需配套每亩元,地方资金压力大,导致县域整体推进不快。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上农机器械主要面向平原地区,缺乏开发适宜丘陵地区的动力小、体量小、能耗低的农机设备,也较大程度限制了机械化推广。
二是产业延伸不足。目前,全县除传统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外,没有标准化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大豆加工的工业化、高端化、健康化、休闲化水平较低,产加销产业链不完善,限制了大豆制品的精深加工。
三是种植收益不高。相对于蔬菜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和其他粮油作物,传统大豆种植亩均收益不高,导致业主和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
四、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对丘陵地区、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达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和“土成形、田相连、路相通”的宜机化作业要求。
二是加强科技赋能。集中科研力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研发高产、高品质大豆品种,优化大豆套间种植模式,开发适宜丘陵、山区耕作的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大豆产业扩面增收。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从资金、技术和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对与大豆相关的一产、二产企业和业主的扶持力度,推动形成、完善、稳定产业链,切实提高种植收益。
(王涛系四川省大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