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自愈方法 https://m.39.net/pf/a_5124508.html9月22日,在《贵州日报》特刊《庆丰收迎小康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中,T48版对茅台集团以国有企业的担当与作为,尽心尽情尽力做好农村产业革命这篇大文章作了报道。
全文刊登如下:
衡量一家企业的成功,既要看它“独善其身”的内功修炼,也要看其“兼济天下”的责任担当。
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也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而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贵州,在决胜之年如何尽快撕下贫困标签,既是贵州今年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成为茅台集团的目标与使命。
“茅台集团的发展离不开贵州这片土地的馈赠,离不开贵州父老乡亲的支持。”
“茅台集团在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中理应主动融入农村产业革命,积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茅台集团主要负责人说。
大企业有大担当,大企业有大作为。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茅台集团以国有企业的担当与作为,尽心尽情尽力做好农村产业革命这篇大文章,以超常规举措推动产业裂变式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产业扶贫:助力道真打造“菜县菇乡”
道真自治县三桥镇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菇农在大棚内采摘香菇
反哺家乡:大力扶植有机高粱种植
眼下,正是香菇采摘上市的季节。在道真自治县三桥镇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一个个标准化的香菇大棚排列有序,走进棚内,菇香扑鼻,钢架上,菌棒层层堆放,香菇朵朵开。
彭思财是三桥镇桥塘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大棚里摘香菇。篮子里的香菇个大肥美,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这些菇都是一级菇,好着呢!”
“及时采,及时卖。一个大棚一天可以采收四次。”彭思财说,香菇到了成熟期生长迅速,一旦菌盖开伞错过最佳采收时间,等次就会下降,收购价格也会从4元一斤跌倒1.5元一斤。
彭思财承包了两个大棚,在采摘季,少的时候每天能采斤,多的时候能摘斤,除开菌棒、水电费成本,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挣了6万多元。
三桥镇桥塘社区副主任韦继敏说,过去曾尝试发展过花椒、果树、蔬菜等,可要么是种植技术不过关,要么是市场不对路,这些年折腾了不少,却乏善可陈。如今在茅台的帮助下,当地不少老百姓都靠种植香菇脱贫了。
自对口帮扶道真以来,茅台集团紧紧围绕道真正在实施的“菜县菇乡”农村产业革命,于年捐资万元打造三桥镇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目前已建成个大棚,解决了余户余贫困人口就业,实现户均增收5万余元。
经历多年探索后,食用菌成为茅台扶持力度最大、且已形成规模效应的当地特色产业。
道真脱贫后,茅台集团坚持“脱贫不脱钩”,今年又立足于扶持壮大道真6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再次出资0万元为6个村分别兴建食用菌帮扶园。一个村50个大棚,遍布道真各处的个大棚,今年9月正式上菌棒投产,为道真“菜县菇乡”的产业打造再添一把旺火。
梅江村早在年就已形成了规模化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此次在茅台集团的帮扶下,再兴建50个食用菌大棚,村民和合作社都信心满满。
梅江村党支部书记牟前林介绍说,50个大棚的兴建,让红旗茶园组的食用菌产业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两倍,能多带动30户、余人就近就业,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稳定脱贫,奔向幸福新生活。
此外,为了夯实产业扶贫基础,助力道真打造“菜县菇乡”,茅台集团还支持打造蔬菜种植示范基地20余个;出资万元修建大磏镇文家坝旅游小康示范村项目,全村户人受益;利用茅台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发展酒用高粱基地3万余亩,惠及农户2户,户均增收元。
反哺家乡:大力扶植有机高粱种植
清晨,仁怀市鲁班街道高粱收购站,来自10多个村民组的高粱种植户一早就来粮站,卸车、称重、检测、堆放,沉甸甸的高粱麻袋在粮站墙边堆成一座座“小山”,等待着茅台集团收购。
同兴村高粱种植户梅松华趁着空闲,掏出手机,用计算器认真算着自己运来的0多公斤高粱能够换成多少钱。她满脸喜悦地说,今年高粱丰收,这一车高粱全部能卖四五万元呢。
有机高粱不仅是茅台酒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茅台集团长期以来既依赖于仁怀,又作用于仁怀的产业回报。
长期以来,茅台集团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充分发挥产业链辐射效应,将家乡仁怀市和周边的播州区、汇川区、习水县、金沙县划定为茅台酒有机高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近万亩,以实际行动回报乡亲。
从年起,茅台开始与地方政府合作,把有机高粱原料基地作为茅台的“第一生产车间”,工业反哺农业,开创了当地农民增收新途径。年起,茅台不断加大有机高粱基地投入建设,截至年,累计投入近11亿元,范围覆盖所有基地,项目包括种子、肥料、农用物资、杀虫灯、机耕道等各个方面。
今年起,茅台还出资为农户购买种植保险,既保障了基地标准化生产,也极大减轻了农户负担。同时连续提高高粱收购保护价,从最初的2元/公斤提升到年的9.2元/公斤,并因上调收购保护价,累计多支付农户金额3.5亿多元,让10万户农户受益。
如今,仁怀市有机高粱产业已形成“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实现“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目前,全市有机高粱基地认证面积50万亩,常年种植有机高粱30万亩以上,高粱产业发展涉及全市19个乡镇(街道)个村(居)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4万多户(其中贫困户户),户均收入1元以上。
茅台集团每年安排万元奖励扶持经费,对仁怀市各乡镇(街道)合作社及大户等实行考核奖励,调动各方生产积极性。大坝簸箕坝示范点和长岗茅坡示范点,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通过流转土地方式,户均分红收益3元/年。
茅台对仁怀的其他项目扶持也从未间断。从年起,茅台集团每年投入万元帮扶仁怀市,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党建“四项帮扶”行动,助力仁怀市实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学生义务教育保障全覆盖、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贫困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明显提升。几年来,仁怀6.5万贫困人口已先后脱贫。
因地制宜:拓展丹寨蓝莓产业发展
在黔东南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茅台生态农业公司的千亩蓝莓种植基地里,一颗颗紫黑色、硕大饱满的蓝莓缀满枝头,幽幽果香在山间萦绕。
“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在家门口干活不仅能照顾孙子,一天还能赚70块钱。”放下手里的镰刀,62岁的农户杨胜兰笑着说,在来基地务工以前,家里的营生除了靠外出打工,就是种玉米,一年的种植收入也不过元左右。
但现在,蓝莓种植流转了杨胜兰家里的土地,光是流转费一年就有千余元,加上务工所得,她的生活自然是蒸蒸日上。
不只杨胜兰,烧茶村还有很多贫困户靠着蓝莓过上了好日子。村里的干部介绍,全村种植蓝莓有0多亩,覆盖村里所有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提高了收入,“是茅台改变了村民过去种传统农作的观念,是蓝莓改变了大家的生活。”
年,茅台集团立足于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大局、立足于产业扶贫带动地方发展,充分运用品牌影响力及强劲的技术资金等优势,出资3亿多元在丹寨成立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建立起占地多亩的蓝莓加工园区,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蓝莓产业。
走进位于丹寨县金钟经济开发区的茅台生态农业公司,整洁明亮的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一字排开,硕大的机械手臂不停转动,现代产业气息扑面而来,蓝莓冻果榨果汁、调制、发酵、灌装、进入运输带加热……经过20多道工序,再进行贴标、装箱,一箱箱蓝莓精酿被发往全国各地。
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说,公司用当地种植的蓝莓,开发了蓝莓发酵酒、蓝莓利口酒、蓝莓果汁等系列产品,今年产值可达1.5亿元,直接为上千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茅台集团成立生态农业公司的初衷是支持扶贫事业、造福地方百姓,相比自身的经济效益,茅台更为看重的是:它是一个能够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产业化项目,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正是在茅台大品牌的带动下,蓝莓产业成为丹寨县“六个一”产业扶贫工程之首,从事蓝莓种植的专业合作社达14个,种植面积近0亩,种植区域遍布全部乡镇,数千农户参与到产业中来,蓝莓产业已成为丹寨县特色产业。
蓝莓产业落地为当地农户增收带来长远利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方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收获股金、租金和薪金。
产业变革萌发出更多新产业。在丹寨,除了蓝莓系列产品,以蓝莓为主题的采摘体验、旅游商品开发等产业应运而生,采摘时节、节假日里,蓝莓基地和丹寨万达小镇农特产品馆游人如织。
丹寨县的领导干部都说,产业扶贫是最好的扶贫模式,茅台生态农业公司的发展,助力蓝莓成为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和脱贫攻坚工作带来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