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不得不说到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由于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中国各地区的饮食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以南方和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为例,因为北方因为更适合种植小麦,所以,很多北方人都喜欢吃面食,而南方因为更适合种水稻,所以,很多南方人都喜欢将大米作为主食。
那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之中,以北方人为代表的那一群人经常会记得这样一个零食——甜杆。甜杆又名糖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糖类作物。如今,这种儿时的水果零食即使降到2块钱一根,也根本没人买。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也不由得感慨:可能是世道变了。
在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当然和桔子一样,甘蔗在南方只能是甘蔗,而在北方,它被很多人称为“甜杆”。其实,甘蔗和甜杆是两种植物。尤其在80年代,很多北方人在小时候都喜欢吃这种“水果零食”。由于没有太多钱来买零食,他们只能将随处可见的“甜杆”当作零食。
如果是没见过它的朋友,在第一眼看到这个作物的时候,会以为它是高粱。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它的确是被人们称之为高粱,但和高粱不一样,它是从高粱那里退化而形成的。
在南方,并没有人会专门种植这种作物,很多人认为它的产量比较低,也会阻挡其他作物的生长,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种作物是没有太多经济价值的。但在北方,它却改头换面,成为了人人都喜欢的宝贝。相较于甘蔗来说,它的价格比较低,在市场上来说,一根甜杆的价格通常在2到3块钱之间,而如果是从农村批发的话,每一根甜杆也就需要几毛钱。
在从这里看到商机之后,很多农民也大规模种植了这种经济作物。但在获得丰收之后,他们却笑不出来了。因为这些甜杆的价格太低,即使降到2块钱一根,却都无人问津。从以前的香饽饽,变成了无人问津的东西,它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其实,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很多人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哪怕有的人喜欢吃甜杆,大家也不可能把它当作饭吃。此外,市场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水果,在各种水果的诱惑之下,很多人也都会摇摆不定,即使是路过卖田杆的摊子的时候,很多人也都不能停下脚步。毕竟,在街上啃着甜杆,说起来也是一件不太雅观的事情。
此外,和甘蔗相比,甜杆的价格比较低,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之中,那一句“便宜没好货”就像是刻在骨子里的一样。从广义上来说,它也能算一种水果,可它的含糖量还是不太高,因此,它也不能被用于榨取糖类的食物。
那除了吃,甜杆还有哪些作用呢?其实,它比较常见的用途是做青储饲料,但如果将它打成青储饲料的话,价格就比较高。这样一来,它在市场上也没太多优势,能为它甘心掏钱的用户真的是少之又少。
与此同时,在很多地区,甘蔗是比较受欢迎的水果。和口感略差的甜杆相比,甘蔗更容易进入超市等地方。而很多人对甜杆这种东西并不是很了解,他们也无法将其定义为是农作物,还是水果,所以,甜杆的市场也只能局限于北方的某些地区。
那有的人会突发奇想,如果将它作为一种观赏性价值的盆栽,是否可以打开另外一番市场呢?其实,在实际上,它也不具有什么观赏性。
另外,很多人都认为作为一种经济作物,随处可见的甜杆一下子卖到了几块钱一斤,在买完之后,很多人也都发现根本吃不到什么东西,无非就是尝尝味道而已。
在这种情况之下,由于甜杆不太受欢迎,所以,很多农民慢慢地也就对种植甜杆没有太多积极性和主动性了,更有不少农民直接放弃了种植这种作物的想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很多人童年记忆中最甜的食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