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酒坛子不得不炸!大少奶奶不得不死!!恋儿不应该被骂!其实本来编剧的意思应该是让九儿点燃泼了酒的高粱杆,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层意思很伟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原著写的伟大,电视剧就要这个效果,按照原著来演的话,估计没人会掉眼泪。(原著里面九儿没这么伟岸,而且最后她死的很孤单,或者说,很平淡。
连豆官都不在她身边,豆官去给占鳌报信儿去了,说俺娘想你呢。其实那时候九儿就已经死在高粱地了。战獒充其量也就是“摸出那把小剑”砍了高粱杆盖在九儿身上,给她合上了眼睛。豆官还从地上捡起拤饼来吃,说是娘擀的。)
但是电视剧里面情结安排,小鬼子是从四面包围着九儿搭建的那个堆放酒坛的棚子,九儿如果是放火烧高粱杆困住鬼子,那势必就是一个更大的酒的包围圈,在如此开阔的一片高粱地她如何做到。。。她就现在这样泼了几坛子酒已经被观众质疑是日军放水看着她动手脚了。她如果只是点燃自己身边的酒自焚,鬼子也就逃走了。。。所以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这酒坛子不得不被迫承担了原子弹的任务。
第二关于淑娴,这个角色是红高粱电视剧加入的一个角色,原著里面并没有这号人。这个大少奶奶的出现,其一是衬托九儿的,因为这个剧就是以周迅为绝对主角的,有了这个淑娴,九儿的很多其实并不合理的做法就都得到了合情合理的解释。她红杏出墙是为了留在单家,她如果不红杏出墙,淑娴就是她的榜样。其二是为了给罗汉配感情戏,所以罗汉死了,她也必须要跟着一起死,不然后面就扯得更离谱了。。秦海璐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
第三就是大家都在骂恋儿,其实恋儿充其量就是个不读书不看报不了解时局的农村妇女。如果你我都身在那个时代,你我不一定会比恋儿聪明到哪里去,信息闭塞呀!奴性又重,管他谁掌权,只要自己的男人可以安身立命就行了。她最终明白过来为时已晚,不过从剧本来看,她对琪官的疼爱还是不假的。大家都在骂恋儿,其实不说明这个演员演的还可以嘛。。哈哈。。人家是靠这个吃饭,演的入骨,还要被你们骂。。。多委屈。。
最后说下其实原著也看过,原著是以九儿的孙子也就豆官的儿子的口吻讲述的一个抗战故事。对各个角色的心理刻画都没那么戏剧性,大部分都是在陈述,在回忆。有些场面,确实描述的太血腥,比如用大段篇幅描写刘罗汉被活活切了双耳当众剥去人皮到死,那种从视觉到嗅觉到听觉的摧残,
这种让人看文字都能产生恐惧的场面,电视剧也拍不出,拍出来估计也不让放。所以把,电视剧嘛,能把你看出眼泪,看得对日本人产生咬牙切齿的恨意,收视率飘红,那就是成功的电视剧。其他的也别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