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族之脊梁共和国的骄傲公者千古缅怀袁老 [复制链接]

1#
咨询白癜风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事实上跟大多数朋友一样,早在今天上午,我也看到了那条缺了大德的假消息。

当时我与爱人正在电子城给电脑重装系统,就在扫码付钱的时候,我爱人忽然面色沉重地把她的手机递到了我的面前,微博热搜第一条赫然写着袁隆平逝世的消息。

我看后半天回不过神来,半晌只蹦出一句:“人啊,怎么说走就走呢?”

收银小妹显然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啊,你们说的是链家那个吗?”她以为我们说的是左晖。

我没好气地说:“是袁隆平,链家那个爱死不死。”

收银小妹哑然,这个噩耗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中国人来说都需要时间来消化。

我也哑然,我这个人平日里是很有礼貌的,很少以这样不友善的语气跟陌生人说话,更遑论用“爱死不死”这样的话去说一个跟我个人无冤无仇的人,哪怕他是个吸人血的资本家。

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因为当时心里憋得慌。

后来看到了辟谣,知道是假消息后,心里宽慰不少,中午还吃了一大碗肥肠粉。

结果刚吃完,发现袁老真的走了。

一开始造谣的人,或者说是抢跑的人,我想对你们说,虽然袁老逝世不是你们的原因,但是我***,我***,真的。

我既不是农学院的学生,也不是农业相关工作者,更不是袁老的亲朋好友,可以说我除了以大米饭为主要主食以外,跟袁老毫无关系。

但这不影响我(以及广大像我一样的同胞们)对袁老的崇敬之情。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袁隆平这个名字时,我在上小学。

那是千禧之初,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奖,新闻联播专门播报,获奖者只有二人: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机械化之父、吴文俊老先生(吴老已于年5月7日逝世);另一位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

随后便是各大中央及地方的媒体——包括电视、报纸和广播——声势浩大的宣传。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也由老师向学生普及着这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并鼓励我们努力学习,以后成为像二老一样的伟大的人。

我当时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她用了一个小学生不常听到的词语来形容两位老先生——“国士”。

从此这个词在我心里就有了注解,哪怕是后来知道了它的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国士无双指韩信)之后,“国士”一词在我心中所具现出的形象也仍是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学者,而不是为封建帝王征战的常胜将军。

而年幼的我也纠结过为何“国士”只有五百万奖金这样浅薄的问题,虽然世纪之交时的五百万已然是一笔巨款,可对于国士来说,我觉得算是慢待了。

长大后我才明白,这根本就不是钱的事儿。

向钱看的人,成不了国士,哪怕你趁一两千个亿,哪怕你自诩风清扬,再哪怕你就是风清扬,那你也永远成不了国士。

因为国士为国,为国者,为民为公也,公者千古。

国士如袁老者,向前看,他眼里装的是人,是以食为天的人,是祖国的粮食安全,是全世界吃不饱饭的人民眼中的向往。

因为他有让祖国人民不再忍受饥饿的梦想,所以他敢以乡村教师的身份质疑国外农业权威理论,通过自己与团队的不懈努力,刻苦攻关,将杂交水稻从理论上的不可能化为客观存在的成功事实。

因为他有让世界人民不再忍受饥饿的梦想,所以他把水稻种到了中东和北非,让荒芜的盐碱地里长出了超出平均亩产的海水稻。

袁老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这是为了祖国的,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为了世界的。

还记得天安门城楼上的两句话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每当我们为祖国自豪时,为英雄落泪时,缅怀逝去的无双国士时,总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家伙跳出来说我们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说我们是“民粹主义的前兆”。

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位教员和袁老这样的国士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不是对立的,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同时我们也热爱全世界的人民。

如果说帮中东和北非种粮食还可以狡辩为“为了政治目的”,那么质疑者们,请你们告诉我,帮马达加斯加种地,能有什么政治目的?

就是帮了人家大忙的同时顺便给祖国挣点儿小钱钱,大家和平友爱吃得饱,怎么解读都是互利互惠的国际佳话。

还有最令人反感的言论:“首先,全国有一半的人是吃面食的,他们不吃大米,其次,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虽然产量高,但是口感并不好,国家并没有大量种植,所以你们这些张口闭口吃袁爷爷家大米的人,还真就未必吃过杂交水稻,脑子是个好东西。”

我特别想问问这些人:

如果吃大米的人大米不够吃了,他们是会饿着还是改吃面食?如果他们改吃面食了,那你的面食还够不够吃?

再如果,没有杂交水稻作为产量保底,保证人人都能吃得饱,你猜你还能不能吃得起那些口感好产量低的大米?

粮食不够吃了就会疯狂涨价,涨到饿死多出来的人为止。这就是粮食安全,这就是袁老终其一生所捍卫的让人民有能吃饱饭的权利。

这些人,还是吃的太饱。

共和国痛失国士之际,苍蝇们请安静。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袁老,一路走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