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鲜为人知的清朝历史皇帝的食物究竟是山珍海 [复制链接]

1#

随着近年来清宫系与相应衍生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家对清朝的了解都有所增加,几乎许多人都能够对某些清朝典故或者是历史信手拈来,什么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康熙微服私访、雍正即位和珅家产、光绪之死等等,总能说个头头是道,然而抛开这些真实或虚构的故事不谈。

如果真正深入清宫,去零距离考察当时帝王嫔妃与仆人杂役们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起居日常,去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局面呢?

毕竟历史的真实面貌,总是会与细说有一些差距的,大家都想了解这些历史,然而他们又既复杂又琐碎,很难为普通人所掌握。

1、三百年来宫中的人物中发生了哪些传奇呢?

许多年来香妃这个人物都有着很浓烈的传奇色彩,有人把她描绘成了一个心怀义愤的江湖侠女,也有人认为她是在乾隆皇帝攻打少数民族政权的时候,被掠进宫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女子。乾隆皇帝因为他貌美体香,大加恩宠,但是她决心守洁,并且携带着利刃准备刺杀皇帝,得知消息后的皇帝将其赐死,这实际上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戏说而已。

如果读《清史稿》,其中关于香妃的记载,就显得平淡无奇了,在容妃遗物者等一系列关于香妃本人的档案中,可以发现香妃是乾隆皇帝唯一的新疆回族妃子,因此,在他陪伴康熙皇帝身边的二十八年中,一直颇得宠幸,皇帝不管去哪,哪怕是去东巡泰山,也会把香妃带在身边。不管香妃要什么皇帝都基本予以满足,两个人之间感情十分的甜蜜,并且皇帝还让香妃穿上了样袋,打扮成了西方姑娘的模样,估计这也是由于香妃本人的相貌所致吧,总的来说香妃应该是相当的美丽。

她的面貌大概就类似于如今的新疆或者中亚一代的姑娘,高鼻、深目、顾盼多情,自然让看惯了中原女子的乾隆皇帝颇为着迷,至于那种香气,很有可能只是高加索民族特有的体臭,只不过也许乾隆皇帝本人恰好喜欢少女酸酸香香的体味,才被后人一束花的想象为了香妃的香气罢了。

康熙皇帝我们都知道,好多人也都看过他,盘着腿拦衣读书的那幅画像,康熙皇帝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根据档案皇帝小时候读书要读一百二十遍方才罢休,这已经足够惊人的了;但是他还不甘于此,还要学习西洋知识,最奇特的一点就是,康熙皇帝本人是一个数学学者,他曾经花过很大的力气学习数学,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了总结这些成就,他编了一本书名叫《数理经运》,翻开这本书的目录,一个个熟悉的名词,比如说正弦、余弦几何、代数等等赫然在目,这就证明了皇帝本人对这些知识是有研究的,另外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他还自己当起了研究生导师。

在避暑山庄组织了十来个青年学者,给他们弄了一个数学学习班,由康熙皇帝亲自出任导师,还亲自给这些学生们上课,并且皇帝很有科学精神,上课的时候并不是他说什么,下面就一味的拜服、一味的高喊万岁盛名,而是与这些学生共同讨论,问他们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讲清楚;如果没有讲清楚,他会允许提问并且亲自指导,此外皇帝为了搞懂西方知识,比如说他要读几何原本,他要看地球仪,他就必须掌握一些基础科学,乃至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

有证据证明,康熙皇帝本人懂得一些西方语言,其中甚至包括了拉丁语,应该说:康熙皇帝是清朝出地当中最有才、最刻苦的一位。他在文化知识上取得的成就,也是最高的,有人经常传说这故宫闹鬼,这可能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因为故宫中本来就发生过宫女自杀事件,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件自杀事件,就是宫女五妞,不堪被太监赵国宝欺负,而负恨自杀的故事,这次自杀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却触动了宫廷中的一块很难体积的禁区,那就是宫女与太监的不正当关系。

为什么要搞太监制度呢?因为后宫中都是女人,既需要男人来做粗中活,可是也不能让人给皇帝戴绿帽子吧,因此就必须使用太监,可是这些孤独的宫女也是人,时间一久,她们就不得不自己寻求慰藉。在明代的宫中有一种极不正当的风气,被称作对食,也就是宫女与太监,结成类似夫妻一样的关系,共同生活,那这种关系直接就催生了明末的魏忠贤,这种把持朝政,内外勾结的太监。因此到了清朝,宫女和太监的所有交往都被断绝,此外太监居然还敢欺负宫女,这简直是不得了的事。

按照清朝的惯例,宫女的地位是要高于太监的,因为宫女们本来有可能被皇帝临幸,然后再晋升为妃嫔,而太监在清代宫廷当中,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太监居然欺负到了宫女的头上,这简直就是反了天了。

因为宫女的自杀,这个太监也迅速被发配外地,当然宫女本人抢救及时没有死,不过死掉的宫女绝不会再少数,而且大多数人死的非常的可怜。在偌大的深宫里,连泡都不冒一个就消失了,真正像甄嬛那样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种自杀固然是来自于,清宫中了无人性的规定,但是也不得不说最无人性,最应该被击溃的本来就是封建制度。这些宫女也好太监也罢,只不过是牺牲品罢了。

2、清宫中的趣味闲事

北京的夏天是相当的炎热的,即使是高居在紫禁城,皇帝也会和老百姓们一样,被烈日炎炎所困扰,那他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皇帝们首先得降温避暑,他们喝茶吃水果储存冰块,档案里说过清宫皇帝们特别爱喝茶,茶毕竟可以避暑清热,可是最奢侈的爱好还是制冰。在冬天河水冰冻的时候,就会有取冰人把冰块给凿出来,放在皇宫的冰窖子里,这种地窖能够隔热,所以冰块一直到夏天都不会化,夏天就可以把这些冰块取出来,放在宫殿中化冰吸热了,还可以冰镇各类时令水果有西瓜、葡萄、鸭梨、荔枝,所以在夏天的时候,皇帝们是可以吃到冰西瓜的,可见这种消夏的乐趣是非常的迷人的。只是有一点值得怀疑,那就是这河中取来的冰块究竟干净与否呢?适合用来冰镇水果吗?

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还有待历史学家的考察,不过我们可千万不要认为清朝皇帝,永远都是穿着画像上那套黄色大袍子,再加上披肩,真要到了夏天还穿那种衣服,那可不得把皇帝给活活热死了,皇帝也知道穿轻便凉快的衣服。

根据清宫的档案来看,一名在盛夏觐见顺治皇帝的官员,有幸在乾清宫目睹了正在萧下的皇帝,盛夏时皇帝光着脚穿着薄薄的纱衣,坐在南方静下来的草席子上,而各个宫殿都采取了许多降温措施,各宫殿的窗子到了夏天,上半部分可以支下来,下半部分打开便于通风透气,在屋檐前还会悬挂帘子来遮光隔热,把门帘置于阴凉之内,帘子还是有等级之分的,给皇帝用的是斑竹和香妃竹,道光皇帝就在他自己的香妃竹莲下,就着月色写过一句特别文艺的诗。可见在这香妃竹莲下,恐怕夏日的炎热也会消失不少。

至于养宠物也一样有意思,我们都知道清朝皇宫有鹿苑,但是梅花鹿毕竟是比较大的宠物,而且脾气也不怎么好。万一发火了踢伤了人可就不好了,所以多半是可观而不可亵玩的,会饲养一些小型宠物,为此设立了养生处、养狗处、养婴处等,总之上到猫猫狗狗,下至鸡鸭乃至猴子,清宫里都养,可以说算得上是一个小型的动物园了。

清宫档案细密详尽,甚至连这些宠物吃什么都会有记载,羊、鸭子吃白菜、大葱、稻米、高粱,山猫吃肉块还有白糖白柚子每天可以得到六只家雀,最有趣的是在冬天每个宠物还能被特批每天用煤炭五斤,这说明他们也是有着取暖的待遇的。

此外,这些动物和我们今天的小宠物一样,也都是有名字的,只不过清朝人显然,这个审美观念和咱们今天的不太一样,他们喜欢给宠物关于墨喜、水晶、玫瑰、秋菊、灵芝这样一类的名字,墨喜指的是小黑狗,水晶指的是小白猫,玫瑰指的是毛色偏红黄的猫、狗,秋菊指的是小黄狗,灵芝指的是小花猫或者是小花狗,如果不说还真不知道。

3、清朝皇帝们都吃些什么?

清朝皇帝们吃的并不舒坦,因为首先饭菜的味道就不大好,我们今天的人都喜欢吃川菜,为什么呢?

因为川菜他味道重油多辣椒放得足,俗话说嘛一辣解三馋,人一吃辣椒就会有满足感。但是在清朝,皇帝们吃的东西,都是要被赋予一个政治意义的,也就是皇帝要从吃饭这个事情当中,学到中庸之道的道理,皇帝们不能吃太多,每个菜只能尝一点,以显示自己不沉迷于美味,菜的盐味也不会放得特别的浓,可以说有时几乎是没有味道了,因此皇帝们也尝不出什么味道了,你想想这既不能让你敞开了吃,又还没什么味道,那这饭还能有意思吗?

清朝皇帝起于关外,因此这个饮食有着浓郁的北方特色,比较自然粗犷,说难听点,就是不太注意调味和刀工以类的技巧,菜肴当中野味是重点,鹿肉、袍子肉最多,家禽吃的最多也是鸭子,其次多吃羊肉羔,再次吃牛肉,猪肉非常的少,蔬菜很少有绿叶菜基本上都是吃口蘑、冬笋这些适合炖煮的菜。

根据清史档案提供的菜单,清朝皇帝吃的菜虽然有一百二十多瓶,上百道菜,但是饭桌有多大?只有半个乒乓球桌大小,可见菜碗都是特别小的,而且大多数菜肴都是炖菜。如果要报个菜名,那大多数菜都是燕窝、口蘑火熏白鸭子、红白鸭子炖白菜、鸭子炒肉、挂炉鸭子、挂炉肉、燕窝、莲子鸭子,看来这鸭子也是挺可怜的啊,不知道是哪辈子得罪了清朝皇帝,要被做成炖鸭、熏鸭、烤鸭、九槽鸭子来伺候皇帝那可怜的胃,那别的炒菜吃什么呢,无非就是燕窝、口蘑、鸭丝、冬笋、鸭腰、冬笋、炒鸭丝、鹿筋酒、炖羊肉、鸭丁、炒豆腐、炒木须肉、炒羊肉丝,偶尔会有一道蒸肥鸡、炸羊羔之类的,炖肉菜来调和一下,不然的话,这整天鸭子过来鸭子过去的,是个人恐怕都受不了了。

所以以后如果有人问你这清朝皇帝吃什么呀?你就说三样就够了,鸭子、羊肉、配点冬笋,这样看来皇帝也是够可怜的,那大家就疑惑了这天天吃这些炖鸭子,吃炖羊肉火锅吃一辈子我不烦吗?一个正常人都要掀桌子了,何况是皇帝呢?还别说你不烦也得吃,你烦更得吃,因为不吃就没得吃,这是为什么呀?

因为这就是来自于清宫的祖宗规矩,不能坏了这个祖宗的规矩,祖宗规定吃什么你就得吃什么,因为我们国家古代的是富全社会,家长说的话这一句顶一万句,因此皇帝们作为天下的头,不能坏了这个规矩,把炖鸭子丢了感觉吃麻辣火锅,这就叫做礼崩乐坏。大臣们就得上书反对了说这皇帝是个昏君,居然不吃鸭子了,这是不拿祖宗规矩当回事啊。不过皇帝们毕竟也是皇帝,他们也想出了一些妙招,来对付这种规矩,有的皇帝选择出游,出游的时候地方招待的全都是好酒好菜,扬州银商们弄的淮扬菜,让吃惯了肥腻的炖鸭子的乾隆皇帝是耳目一新,但是皇帝总不能天天出游吧,所以还得想想别的办法。乾隆就特别好玩,根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最喜欢的菜居然是摊鸡蛋,而道光喜欢的就是片汤啊,就是一种类似于揪面片的带汤的面食。

可怜的清朝皇帝们,就一直吃炖鸭子吃了二百年,偶尔偷吃点摊鸡蛋之类的美食,就这样从顺治一直吃到了咸丰,直到慈禧太后那会,再加上饮食结构吃的太肥腻,毕竟不怎么健康,在宫廷菜中,蔬菜的分量才有所上升,宫廷菜才稍微有一些改头换面,而且另外一点让皇帝吃的很不爽的,就是排场问题。大家都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然而在皇帝家这根本就是一个梦想,皇帝吃饭得平静常用,也就是拿饭菜进来,先得一分钟地摆上小桌子,然后再从小桌子上摆到皇帝的面前,再跪着一个个报菜名,让皇帝知道这是什么菜,然后再用银筷子试毒,最后才能给皇帝本人吃,大家想想一共一百二十多道菜,这一来的排场程序都走一遍,少说也得半个小时过去了。如果你是皇帝,要么就已经饿过劲吃不下去了,要么这菜都凉了,最恼火的还是我前面所提到的哪怕对某个菜再喜欢,只能吃很小的忌口,因为不能显示出对菜肴的迷恋,毕竟皇帝要装样子,所以再好吃的菜也没法多吃。

大家一般都会认为皇帝,肯定是整个帝国里最牛的人了,他成老二那就没人敢成老大了,毕竟皇帝嘛,肯定是富有四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说有人做了皇帝了,就说我今天想吃肥牛,这厨子你就得过去做,不做的话我就把厨子给砍了,但是在清朝,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罢了,与其说皇帝是享受美食,不如说他是在一个框架里面完成吃饭这道任务。如果吃饭都变成了一种装样子的政治任务的话,那你觉得这美食还会有味道吗?

看到这大家还想回去当皇帝吃那些山珍海味吗?我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总结

清宫中出现过很多传奇人物,但是香妃并不是刺杀皇帝的江湖侠女,而是与乾隆皇帝相伴相随的绝佳伴侣。作为学霸的康熙皇帝不仅懂儒学,还精通数学和其他西方的文化知识,而宫女太监在清朝被禁锢得更加的严格,不但不能搞对食,就是多说几句话都不可以,这反映了清宫的恐怖与沉闷。

清宫中的休闲生活,主要是消夏和养宠物,这种生活虽然说有一些沉闷,但是也不乏安逸,我们可以看到清宫中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一种平淡质朴的乐趣

清宫中的饮食,主要是吃点炖鸭子、炖羊肉、冬笋,并且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排场,其实吃起来一点也不舒服,他并不是我们幻想中的满汉全席或者是酒池肉林,而是一些我们今天看起来特别家常的菜肴,甚至可以说在清宫中做皇帝吃饭,也有很多不顺心的地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