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上午,兴山县峡口镇黄家河村,村里的消费扶贫暨首届年货节开场,村民们自家的农产品、中药材、土鸡、猪牛肉、熏豆干、辣豆豉等年货,被来自附近村里、镇上和宜昌城区的客人们抢购一空。记者周泉通讯员周光录文/图
本报记者周泉通讯员周光录文/图
坐落于兴山县峡口镇的黄家河村,是省级贫困村,这里曾经“两山夹一沟,八成农户散居高山”,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除了少数村民外出打工、在附近打零工之外,大多数村民只能靠山吃山。
也正因为偏僻的地理环境,黄家河村没有大型工业企业,远离污染。村里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村外植被绵延,葱茏丰茂。村里有一条河叫黄家河,河水清澈蜿蜒,黄家河村由此得名,这里有山有水,风景秀美。
眼看着交通越来越通畅、新的居民点越来越漂亮,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这不,黄家河村开始打起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主意。今年,他们在县镇两级政府的指导下,在村委会的带领下,结合本村农业产品绿色无污染的优势,策划举办了首届年货节。
昨日上午8点多,附近的村民、镇上的居民和来自宜昌城区的客人们便陆陆续续地在村委会门口汇合了。村民们忙着摆放自己家的农产品、中药材、土鸡、猪牛肉等年货,还有自家手制的熏豆干、辣豆豉、芋头杆、魔芋、橡子豆腐等美食。
10点,年货节正式启幕,黄家河村支书谭汉文宣布黄家河村消费扶贫暨首届年货节开幕,并代表全村对到来的乡亲、帮扶单位以及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
现场的展销活动都是黄家河村的村民自发参加,有一大家子在一起吆喝叫卖自己家的熏豆干、豆腐的;有小两口带着自家的核桃、脐橙来售卖的;还有村集体合作社的农产品“专柜”,村民们淳朴热情,积极向客人推荐年货、介绍产品特色,可谓“各显神通”。
活动现场,一位83岁的婆婆也摆起了“柜台”,产品就是她自己手工制作的辣豆豉、“高粱泡”(一种玉米炒制的小吃)、蒿叶,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客人问价的时候,婆婆耳清目明,吐词清楚,笑呵呵地说:“豆豉啊?10元一袋!”因为不会用手机,客人要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