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浅粽香长 [复制链接]

1#

《夏浅粽香长》

????街边见人荷艾而归,猛省是端午到了。


  

????嫁到南方十几年了,我当然知道端午门头插艾的习俗。艾草自带香气,微辛,是蚊虫的克星。记得我小时候,姥姥常在艾草盛期割了回家,编成一条条长长的艾草绳,放在大太阳下晒干。每到蚊虫肆虐的傍晚时分,便在门口点着。掐灭明火,任其默默燃烧,只见烟雾滋生,四周缭绕,蚊蝇触之而逃。


  

????南方的艾事鼎盛,是端午到了的标志。端午的仪式有很多:划龙舟,祭屈子,唱诗写词,但主角稳稳的还是粽子。


  南方富庶,果实繁多,粽子的内容便丰富多彩。或纯糯米,或糯米加红枣,或糯米加咸肉,或糯米加鲜鸭蛋黄,或糯米加鲜肉,或糯米加豆沙,或糯米加板栗,或糯米加莲子,或糯米加百果,或糯米加紫薯,或糯米加桂花,或糯米加鲍汁牛柳,或糯米加干贝鲜肉,用一种青绿色竹叶状叫“粽叶”的叶子裹起来。真真的一个万紫千红,真真的一个包罗万象,似乎整个南方草木都可以裹得进去,让我傻了眼。


  我所在的北方,包裹物是芦苇叶,用料多是高粱米、江米,裹成三角形。高粱米粗糙,吃在嘴里沙沙作响。我们更喜欢吃江米做成的粽子。江米不是糯米,它比糯米更透亮清爽,尤其是红枣江米粽。大红枣经过一夜的浸泡,味道润浸在江米中,江米的香味枣子的甜味完美结合,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北方总是在端午前一天上午就开始浸高粱米和江米。吃过午饭后就开始张罗包粽子。芦苇叶子在大锅里煮熟,红枣放在一个大盆里洗干净,备用。坐个小凳子,手上套一个顶针。先把芦苇叶在左手食指上绕一个小圆圈,取下来放在顶针里面,然后就用其余的芦苇叶一片连着一片的插在里面,一会功夫就做成了一个像是冰激凌甜筒的样子,再把江米抓一点进去,放一个红枣,再放一点江米,再放一个红枣,最后用江米填平,拿两根筷子把所有的芦苇叶夹住,往一个方向一翻,用叶子相互捆一下,就成了一个三角形的苇叶粽。


  每次我家都要包五六十个。包好之后,母亲在大锅的底下铺上一些没有用完的粽叶,把粽子一层一层的码好,加水至满,盖上用高粱杆做成的锅盖,上面压上一个装满水的大瓷盆,就开始用大火煮,等水开之后再转成小火慢慢煮。小火慢煮的活母亲让姐姐看管,锅里的水烧掉一些就把瓷盆里的水加一些,起码要这样煮两三个小时,就是火停了,也不能掀锅盖,还要继续这样保持到第二天早上。第二天一大早,母亲炒几个小菜,再把我们惦记一宿的粽子端上来。


  记得有一年的端午,我嫌粽叶黏糊糊的吃起来不方便,就拿剪子把多余的叶子都给剪了。堂弟看了便学样,还沾沾自喜地给三娘显摆,三娘一巴掌呼过去:你这样剪了,粽叶就浪费了,下次就不能用了!

????三娘会过日子。就像这粽叶,每次吃完粽子,她都把粽叶再放进水里清洗,洗了之后再晾干,待来年再用,省得再买。堂弟显然不知。我也因此知道原来粽叶还可以反复利用。直到多年后,我和堂弟聊起往事还会谈及,依然想念北方的粽子。往年我会买点芦苇叶自己做,但南方的味蕾却不习惯北方的风味,我也就再懒得做。这十几年,我以为我已经慢慢适应了南方,可当节日来临,想起家人曾经在一起的热闹欢快,还会默望北方,却又在怀念之中,学会裹南方的诸多粽子,因为我也成了母亲,成了孩子们童年和乡愁的原点。

????节日,可不就是一次次对原点的回溯吗?


  

????蜀葵如火,时光荏苒,端午如约而至,夏日浅浅,粽香悠长……(吴小亚端午前一天随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