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白癜风患者解除病痛 http://www.znlvye.com/xtbb/bbzz/201504/760.html秋分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秋季正式开始,天气逐渐转凉,温差加大,昼短夜长。“分”即为“半”、“平分”的意思,这一天除了昼夜平分外,也是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正好平分了秋季。秋分后,多种农作物开始陆续收获,如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棉花等,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与其有关的农村谚语也有很多,那么“社在秋分前,必定是荒年”这句话是啥意思?今年社在秋分前还是后?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秋社”?
在古代,人们的认知有限,他们认为大地有着无穷威力的神灵所主宰,在我国民间把土地神视为地方保护神。而秋社是指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秋社时间多在秋分前后,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目的是为了酬报土地神。
除了秋社外,在我国民间还有“春社”,春社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时间多在春分前后,是春分后的第五个戊日。春社正处于我国春播的季节,秋社正处于我国粮食收获的季节,这就是所谓的“春祈秋报”。
年秋社日是什么时候?
秋社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年秋社日是9月17日。
今年8月8日是中秋节,也是戊戌日,所以是立秋后的第一个戊日;立秋后的第二个戊日为戊申日,在8月18日;立秋后的第三个戊日为戊午日,在8月28日;立秋后的第四个戊日为戊辰日,在9月7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戊寅日,在9月17日,这天就是今年的“秋社日”。
老话“社在秋分前,必定是荒年”啥意思?
“社在秋分前,必定是荒年”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秋社日在秋分节气之前,那么当年的粮食产量可能不高,年景不太好,可能会出现庄稼绝收的情况。在以前,粮食是极其重要的物资,很多人都吃饱,甚至出现食不果腹的情况。
古人认为,秋分是寒气要来的重要时间点,到了秋分时节,气温下降,会影响作物籽粒的饱满,也会影响秋作物的生长,还有阵阵秋雨,不仅影响收获,还会影响晾晒。古人发现,如果秋社比秋分时间早,粮食往往会歉收,毕竟古代比较落后,人们靠天吃饭,天灾到来,人们无力改变,所以就有了“社在秋分前,必定是荒年”的说法。
“社在秋分前,必定是荒年”有科学道理吗?
我国很多农谚都是古人基于经验积累和长期的观察而形成的,这个其中包含了很多与季节和节气相关的知识,这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种“农业智慧”,可以帮助农民们应对不同的气候条件,更好地安排农事活动,所以“社在秋分前,必定是荒年”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现在和过去的气候和农业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这句话不一定会适用于现在了。
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农业实践和气象预测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可以更好的预测天气变化,也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而且随着气候不稳定性增加和全球气温升高,季节性气候变化可能变得更加不规律。这意味着即使秋社日早于秋分,也不一定会导致灾年。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依赖传统农谚来预测未来的气候状况和农业产量。
今年社在秋分前还是后?
今年是社在秋分前,年秋分的阳历时间是9月2日,农历时间是八月初九。今年秋社日的农历时间是八月初三,阳历时间是9月17日。
把两个时间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秋社在前,秋分在后,是典型的社在秋分前。
总的来说,农谚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它们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来的,所以“社在秋分前,必定是荒年”这句老话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如今气候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农谚也缺少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支撑,而且农谚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有些地方并不适用,我们在看到这些农谚的时候还是笼统的了解一下即可,可以做好一定的防范措施,但最终还是要以现在更科学的天气预报为准,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