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尔克斯和他的中国学生莫言是在中国爆炸 [复制链接]

1#
有一类名著,充满了“榴莲味”。喜欢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讲,而不喜欢它的人一看到书的封面就开始进入自闭模式。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写的《百年孤独》无疑就是其中的典型。谈及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无人不知他的《百年孤独》,这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曾在年一举为他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至今日,打开这本书的话题条目,依然能看到成千上万的人还在阅读和讨论着这本书。它几乎已经成为了每个文学青年书架上必备的一本经典。如果把《百年孤独》的读者聚拢成一个国家,那里的人口可以排进全球前20名。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仍然让人觉得震惊。《百年孤独》被捧上神坛不是没有原因的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开篇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足以震撼,仅四十余字,就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发生的事交叠在一起。马尔克斯说“这是一个想了十几年的开头”。这种从将来回忆过去的倒叙手法被后人争相模仿,并且影响了很多著名作家的写法,比如莫言、陈忠实、余华等。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陈忠实《白鹿原》包括莫言的《红高粱》《球状闪电》、余华的《难逃劫数》《活着》、马原的《虚构》、韩少功的《雷祸》等等。基本上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作家都曾受到过这本书的启发,其中公认以莫言得最像,他将马尔克斯作为对他影响最大的两座“高炉”之一。莫言是在中国“爆炸”出的最绚烂的花火莫言曾在发布会上说:“年我第一次读《百年孤独》的感觉是震撼,紧接着就是遗憾,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同时也就是受到了《百年孤独》的启发,莫言从这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莫言自称,从年写出《红高粱》之后,有20多年的时间,“我始终在跟马尔克斯搏斗,我要离开那本书”。但其实谁都能知道,整容容易换血太难,所以,从成名作《红高粱》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最新长篇小说《蛙》,莫言实际上从未离开过马尔克斯。只不过,他的中国色彩越来越浓,或者换句话说,在他追随马夫子的路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多层次的齐鲁文化帮助他建立了一种“马尔克斯式的中国风格”。所以莫言也被称为,马尔克斯的“中国学生”中,一朵最绚烂的花火。《百年孤独》这本书我已记不清看过多少遍,但每次翻阅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读,因为搞不清其中复杂的名字、离奇的情节,没翻几页就搁置了。第二次耐着性子读完,才后悔之前为什么没坚持下去,竟错过了这么精彩的故事很多年。很多朋友都跟我有相似的感受,将近90%的人最直接的读后感就是:读不下去。但当你真的看懂了、理解了,就会慢慢沉迷,发现它的伟大之处。《百年孤独》这本书有一条最大的主线——宿命论。这个历经七代的庞大家族,每一代人都在为摆脱孤独不懈奋斗,却始终难逃孤独的宿命。奋斗了几辈子,才发现结局早已注定,而你在走到人生尽头时才恍然大悟。这是马尔克斯的残忍,残忍得有点可悲。但更可悲乃至更可怕的是,因为预见了结局而懦弱认命,安于现状,混吃等死。马尔克斯他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阅历,让我们看到极致的孤独之后不再因为自己的一点无助感而顾影自怜,让我们看到生死的边界之后更加珍惜生命。很多事,只有尝试过才明白,哪怕拼了一辈子是在白折腾,也好过老来,后悔当初碌碌无为。我想,这才是《百年孤独》这本书,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东西。有人这样说《百年孤独》“无法忘记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的震撼,竟然还有人这样写小说,小说本身的文字就很魔幻,让人如中了毒一般,一定要一口气读完。”这么的一本世界名著,就该每个人都看看,只需要36.8元,就能带回家品读了,里面的内封还是50年典藏版,值得阅读收藏。如果你觉得这个星球上书太平庸了,那就去看《百年孤独》吧。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百年孤独精装正版诺贝尔文学奖霍乱时期的爱情同类黄锦炎文学世界名著图书籍成年人文学书排行榜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39.6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