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假如高粱河会战宋军没有惨败,能收复燕云十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宋太宗即位缺乏正统性,因此他也就想尽快做出一番成绩来,确立自己的威信,打消国人对自己称帝的怀疑,而收复幽云十六州,扩大大宋的版图,实现兄长未竟的事业,自然就能光大其帝王事业了。

但是,宋太宗在高梁河一战中惨败,差点把命丢了,从此后就再也不敢有收复失地的想法了。

宋太宗

而高粱河会战前,宋军本来占优势,却败给了大辽,如果这一仗打赢了,那么宋太宗是否就能如愿收复幽云十六州,建立不世伟业呢?分析证明,这必将是一场空!

宋太宗好大喜功,其实并没有什么军事能力

公元年五月,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带领部队攻打北汉,这是中原地区最后一个割据政权,虽然双方对峙多年,但北汉其实没有什么实力,所以没坚持多少时间,就被消灭了。

宋太宗在胜利的鼓舞下,决定不见好就收,而是想着继续北上,攻打被辽国占据的幽燕之地,收复幽云十六州,完成兄长赵匡胤的心愿。

宋太宗

但是,大宋士兵这个时候已经非常疲惫了,而且当初所有的军事准备就是为消灭北汉而准备的,而宋太宗临时决定延长战役目的,可以说是违背军事常识的。

虽然有一些有见识的大臣反对这样做,说将士疲惫,急需休息,而大辽是劲敌,即便大宋有充分准备都不一定能打赢,现在没准备,就去进攻强敌,结果肯定不妙。

同时,大宋士兵也有厌战之心,再加上宋太宗战前允诺消灭北汉后就会犒赏三军,现在奖赏没有得到,却还要去和战斗力超强的大辽军队对抗,自然心有不满,但又不敢表达出来。

宋太宗自以为军队士气高昂,又认为北汉是大辽的同盟军,被自己消灭了都不来救援,肯定没有什么准备,只要加快行军速度,趁着对方来不及集结,一定可以成功。

宋太宗

于是,宋太宗不顾士兵疲惫,决定对大辽不宣而战,命令十万人马立刻杀向幽州。

宋太宗认为大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理由就是没有救援北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大辽不救北汉,是认为北汉不值得救,期望宋太宗能见好就收,所以也就没做什么准备。

宋军一开始进展顺利,幽云十六州有一半被宋军占领,辽军有些手忙脚乱,向幽州撤退,而宋军乘胜追击,将幽州围困起来。

只是宋军的好运气也就到此了,没多久,辽军开始反攻,在高梁河击溃宋军,重新收复了幽云十六州,宋太宗狼狈逃走,还受了伤。

宋军各方面都不如辽军,想打赢是不可能的

如果宋太宗能够攻下幽州,是否就能实现他的战役目的呢?

首先,从实力上看,辽国与被大宋消灭掉的那些军阀有很大的不同,辽国全盛时期户口达到一百五十万,即便被宋军打败一次、两次,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而那些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只要失败一次,就是亡国。

所以,从这方面看,宋军哪怕是攻下了幽州,也难以守住,如果遭遇大辽反攻,肯定会败在对手手里。

辽景宗

事实上,宋军围困幽州,却拿对方没办法,幽州守军一个反击,就把大宋的军队击退了。表面上看,是大宋士兵因为连续作战而疲惫,但从综合实力上看,大宋其实不是辽国的对手。

其次,从军事实力上看,宋军和辽国的军队差距非常明显。

宋太宗消灭北汉,可以说是势在必得,他所带领的军队,也是大宋的精锐,而他手下的将领,也是当时中原地区最勇猛的将领。

而北汉之所以存留,不是因为实力,而是大宋的战略策略。等到宋太宗即位,北汉的战略作用已经丧失,所以被消灭也不足为奇。

宋军

同时,宋太宗更进入幽州地区,所遇到的辽军并不是大辽的主力部队。辽国的统治重心在幽州以北的草原地带,幽州地区的辽军主要任务是从事生产,所以输给宋军也是正常的。

大辽的精锐部队都在大辽境内,在幽云十六州一带并没有部署重兵,同时,辽国此时内部矛盾激化,各个部落的首领并不十分服从大辽的皇帝,这些部落首领又都有听命于自己的军队,对皇帝构成了威胁。

因此,为了防止出现叛乱,大辽皇帝总是在身边部署三万禁卫军,这才是辽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一旦这支军队投入战斗,大宋军队肯定不是对手。

击败大宋的辽军,还是战斗力不强的二线军队

宋太宗攻辽是临时决定的,连自己的军队都没有做好准备,就更不要说辽国了。所以,大辽是在幽云十六州丢失一半后,才发觉宋军的意图。

同时,在前线负责的大辽名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抹带领的士兵是生产部队,战斗力比较弱,所以两人只好带领自己的私人武装来迎战。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还是在高梁河打败了宋军。

虽然在高梁河一战中,宋军的失败有各种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宋军面对的辽军,只是大辽的二线部队。即便这一仗打赢了,不会轻易放弃幽云十六州的大辽肯定会进行反击。

辽军

而大辽国内也的确进行了战争动员,援军已经上路了,只是没有料到宋军不经打,在大辽精锐部队还没有赶到时,就已经被打败了。

宋太宗发动的对辽战争有无胜算呢?虽然在战争初期,宋太宗指挥的部队接连取得了胜利,但对手是北汉,所以这种胜利不足为奇。

宋军的武将对战争的形势看得不宋太宗清楚,所以都不赞成他继续对辽挑衅,只有几个不懂军事的文官认为继续打下去会赢得胜利。

宋太祖赵匡胤

和赵匡胤相比,宋太宗在军事上其实是门外汉,但因为他亲自指挥消灭了北汉,所以他认为自己也是军事天才,也正因为此,他才执意要继续攻打大辽。

最后,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宋太宗的战略意图没有实现的可能,没有在战场上丢命,对他来说就是很幸运的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