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艺谋的红色风暴,让人震撼的红高粱 [复制链接]

1#

刚看完张艺谋在年所导的片子《红高粱》,还一直沉浸在影片最后的震撼之中。还有抹那近乎诡异的红,挥之不去的红。

看《红高粱的》时候,我想到了之前所看的,陈凯歌所导的《边走边唱》,感觉两部影片的拍摄地点都像是在陕西那一带。不过《边走边唱》看到的是一片荒凉的黄土,整部电影也几乎都呈现这种土黄色;

可是这部《红高粱》,除了黄土色,还有大量的红色。

很多电影都喜欢用大量的红色,因为红色代表着热情、激情、爱情,甚至可以表示鲜血;可是很少电影像《红高粱》这部一样用的是鲜红色。

从影片一开始,巩俐饰的女主角九儿出嫁,九儿穿的是鲜红的嫁衣,坐的是鲜红的轿子,戴着鲜红的头巾。

这原本应该是很热闹的场景;却只看到几名轿夫,行走在荒凉的黄土地上,显得有些诡异。

我想这应该就是张艺谋选择鲜红色的原因吧。整部片有很多地方都像这轿子和嫁衣一样,红得诡异、红得令人不安。

还有那一坛坛的高粱酒,倒在碗中,竟也是如葡萄酒般的红色。

当家的九儿和酿酒夫们聚在一起,唱着感谢酒神的歌曲,大碗喝着新酿的酒。那像血色般的酒,成了联系着酿酒夫和当家的之间,还有他们与土地之间的一个媒介。

还有那比人还高的高粱,那绵延几亩地的高粱。高粱让他们酿酒,维持他们的生计;高粱地里头也可能潜在着危险,有坏人埋伏其中;或是像迷宫一样,在里头拼命奔跑,却好像怎么都逃不出这片高粱地——甚至它还是偷欢的最佳屏障。

可是这屏障终究被打破了,这比人还高的高粱,绵延几亩地的高粱,被侵华日军铲成了平地。

影片到这转了个大弯,原来的小欢小怨,变成了国家民族间的仇恨。张艺谋开始下重口味了。

村子里肉铺师傅有着庖丁解牛的技术,可他却被日本军抓来解人!解的是酿酒师中的老大哥。当老大哥觉得已经酿出最好的酒时,他就离开了酿酒地,抗日去了。所以当老大哥被抓到时,日军在村民面前,残忍地表演了一场血祭。

热血被点燃了!就像烧在那碗高粱酒的火一样。九儿和酿酒夫们唱着谢酒神歌、喝着红色的高粱酒,但这次不再是谢神的庆典;而是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一种歃血为盟的同仇敌忾。

男人们埋伏在高粱地上等候日军,女人则在家中煮了一桌子的菜,还有一人一大碗,红色的高粱酒。

那天的天色特别的红,红得像要滴出来似的。

孩子毕竟不堪久候,跑回家中嚷着肚子饿,所以九儿就担了两坛高粱酒去男人们守候的地方。

可是这时,日军出现了,杀了他们的当家人。

而愤怒的男人们,抱着装着火药的酒瓮,冲向日本军车……

影片的最后,看到倒地的九儿,和流在她身旁,那像血色一样的高粱酒,还有天上,那火红的太阳。

我很少看到这么强烈的电影,这种强烈的颜色、这种强烈的剧情。而张艺谋也因为这“红色风暴”,让他得到柏林影展的金熊奖。也从此让他从陈凯歌的摄影师,成为中国著名的导演。

(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