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末代皇帝溥仪是三岁登基的,他从小就离开了父母,跟一群宫女太监混在一起,可以说是与世隔绝。他对很多事物都缺乏认识,清朝还没有灭亡之前还有一些大臣辅助他,清朝灭亡后好多大臣都离开了他。但是溥仪还一直待在故宫,那故宫一天到晚有很多开销?溥仪又是怎么支付这笔开销的呢?
刚开始民国政府答应有专项拨款用于皇室开销,但是当时一直处于战乱当中,很多地方都要花钱,所以这笔拨款最后也不了了之了。但是宫里的太监和宫女每个月都是要领俸禄的,还有一大批闲人得养活,虽然只供奉溥仪一个人,但是这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可能不比一支军队的开销少。
但是大清毕竟灭亡了,所以平常的开销基本上都缩减了不少,但是平常的开销还是很巨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是贪污腐败的风气却没有被消灭。
内务府的人经常做假账,比如一个生的鸡蛋要5两银子,一个熟的鸡蛋要20两银子。那当时一两银子值多少钱?下面有一段关于清朝一两银子的记载:
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当时一石是斤,按照现在大米2.5元一斤的价格,那就相当于元,一两四钱六分简算成一两五钱,那一两银子差不多等于块钱。试想块钱能买多少鸡蛋,起码40斤吧。而溥仪一颗鸡蛋就得5两银子,相当于一颗生鸡蛋要块钱,煮熟后要块钱,这样的茶叶蛋大家的确吃不起。
但是这件事情可见溥仪身边的官员有多么腐败,内务府只是一个小的部门,其他部门就不用说了。
当时溥仪也不懂他只知道付钱,为了支付这笔巨额开销,他监守自盗,把故宫里好多宝贝都卖掉。后来自己的东西没了,打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
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把他生前喜欢的一些文物全部放在建福宫内,大大小小的皮箱子一直堆到了天花板顶。其中有唐寅和黄公望的书法和字画,溥仪在年9月至12月,共计从宫中盗出件书画手卷,68件册页。后来内务府看溥仪在建福宫里盗宝,他们也跟着学,建福宫大门上了锁都被敲坏了,宫中的大钻石也不见了。溥仪得知后,决定彻查此事,犯事官员为了掩人耳目一把火把建福宫给烧了,里面的字画文物全部毁于一旦。
后来溥仪想去国外留学,但是遭到了他父亲载沣的反对。为了缓住溥仪,载沣准备帮他办一场婚礼。但是当时的大清早已不是以前的大清了,内务府算了下一场婚礼要35万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巨额开销,溥仪没办法只好去问民国政府借钱。
当时民国政府也没多少钱,但是毕竟是溥仪大婚,所以决定拿出10万两银子,但是后面25万两还是没有着落。
于是溥仪打起了《四库全书》的主意,当时最好的买家就是日本人了。溥仪都跟日本人都商量好价格了,最后定价万两白银。这件事情本来是偷偷进行的,但是不知怎么回事还是泄露出去了。
消息一出,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说溥仪是卖国贼,后来溥仪把卖书的责任推给了自己的老师郑孝胥身上,卖书一事也不再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