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玉米种植科学的田间管理,和严格的病虫害防 [复制链接]

1#

玉米,又称苞谷、玉蜀黍,是禾本科一年生植株。玉米是世界上公认的“黄金作物”,其原产于中南美洲,广泛种植于世界热带、温带地区,在我国各地也均有大量栽种培育。

水稻、玉米和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三种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营养价值较高。玉米的抗旱性、耐寒性较强,对于土地种植条件并不严格,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

玉米不仅作为我国的高产粮食作物,同时也作为饲料应用于畜牧业和养殖业。而今,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作物作为人类主要食物来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无可代替。

玉米作为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那么,种植户怎样栽种培育,才能提高玉米质量,增加玉米产量呢?

一、选种

正确的选择玉米种子,是成功培育优质玉米、丰产丰收的坚实基础。在选种时,种植户要学会因地制宜,根据所掌握的土壤情况、水源水量、排水地势等综合因素的情况选择适合优质的玉米品种。

在掌握土壤条件的同时,种植户还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病虫害情况,选择适应能力强、抗病虫害的饱满种子。

而在种植户购买种子时,切忌贪图便宜购买“三无产品”,一定要在正规的种子经销商店购买饱满、优质、纯度高、有保障的种子。

除却购买种子,种植户在栽种培育种子前的准备工作也要做好。在播种前,种植户要进行浸种处理,充分浸泡种子后还要科学晾晒。经此操作后的种子,不仅其抵抗能力、抗病害能力显著提高,而且发芽率也有明显提升。

二、松土

虽然玉米对于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但栽种培育前,种植户对土地进行深耕处理,更有益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深耕细翻不仅为玉米良好的生长发育打下深厚基础,而且有利于种植户清除土地内的杂物。

这些杂物不仅会争夺玉米养分,而且其腐败后易滋生病虫害。所以,栽种培育玉米前,一定要深耕细翻,做好土壤准备工作。

三、科学管理

玉米的田间管理一定要科学进行,尤其是幼苗期和抽穗期这两个阶段,更是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玉米幼苗期时,如果出现缺苗的现象,及时补苗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而抽穗期时,玉米培土期的干燥处理,是植株根系发达的保障。

为了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种植户必须严格执行。如果遇到干旱天气,种植户要及时浇灌,确保土壤条件适宜,防止植株干枯;而当遇到强降雨天气时,种植户要及时进行排水处理,防止植株倒伏,根系沤腐。

四、合理密植

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是确保植株良好生长发育的前提。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植株通风性和透光度较差,导致植株光照不足,影响玉米发育;而种植密度或小,则会导致土壤资源被浪费,直接影响玉米的种植量。

玉米的种植密度需要结合玉米品种、土壤条件等因素,综合地进行判断。当土壤疏松时,种植户为了防治玉米倒伏,可以合理提高植株种植密度。

当土壤紧实时,为了保证植株充足的光照和通气性,需要降低种植密度。确保合适的种植密度,是保障玉米高质高产的重要步骤。

五、防治虫病害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会面临较多的虫病害的考验。一般来说,最常侵染玉米的病害为纹枯病、黑粉病;而虫害为玉米螟。那么,种植户该如果防治处理这些病害呢?

1、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病。该病菌常侵染玉米叶鞘、茎秆和果穗等部位,特别是玉米的抽穗期和灌浆期时,该病菌最为活跃。

玉米纹枯病发病块、传播广,因其破坏植株的营养疏送组织,导致植株营养不良,严重营养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

并且,该病菌传播速度快,所以种植户必须在纹枯病的发病初期就将其消灭,以求将损失降到最低。

2、黑粉病

不同于纹枯病主要侵染玉米的抽穗期和灌浆期,黑粉病在玉米整个发育期都会有所影响。黑粉病病原菌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当条件适宜时,病原菌随着空气传播,贴附于植株上。

黑粉病的来源较广,因此种植户防治该病菌有一定难度。为了降低黑粉病的发生概率,种植户可以用再播种前提前处理玉米种子,将其搅拌粉锈宁来防治病菌。

而当玉米出苗期时,种植户可以喷洒杀菌剂或除锈剂来有效降低病害侵染所带来的伤害。

3、玉米螟

玉米螟,是螟蛾科野杆螟蛾属动物,属于世界性害虫。该害虫不仅对于玉米的种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对于高粱、谷子等作物也具有一定的侵害力。

为了防治玉米螟,种植户可以采用药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虫害。在玉米心叶末期的中心处放置药剂,比如辛硫磷颗粒等药剂,这是我国北方最常用、效果最好的防治方法。

为了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种植户必须要加大玉米种植的管理技术。首先选种要正确,选取饱满、抗病性强的品种;其次在播种前,种植土要进行深耕细翻,做好土壤准备工作。

第三,种植户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第四,在播种时,种植户要进行合理密植。植株种植密度不可过大也不能过小,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通风。

最后,种植户一定要科学防治虫病害,加大管理力度。只有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才能保障玉米的丰产丰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